第16章往事上

大将军书房,近三更。

三人举起手中的碗,大将军道:“来,我们再同饮一碗酒。”

说完三人一饮而下。

“路公子,可能不知老夫也是申国武临人,年轻时也算是行走江湖,还认得一些武临的路氏,若是路公子不嫌弃的话,老夫可帮路公子打听打听。”

路远连忙道谢,徐少恒在一旁开口道:“世间竟有如此巧合之事,没有想到大将军也是武临人,如若真能查得远弟的身世,此真乃天公相助呀,此碗酒敬大将军。”说完一饮而尽。

梁鸿羽也喝完碗中酒,看着徐少恒,放下碗说:“徐太常,不是老夫有意推辞,也非故意置身事外。只是刚刚听你们说柳姑娘被杀,老夫觉得此事必然会牵扯到太多人和事,说不定又是一场杀戮,不知又有多少人被牵连,我是不想让二位牵扯到其中,二位公子还是不要多问为好。”

徐少恒站起身来,躬身施礼,“大将军,恕下官直言,这背后隐藏的秘密,若真如您所言会引起一场杀戮的话,只怕下官现在即使想躲,已经来不及了。杀手既然毫无顾忌地在闹市中杀人,说明他们想要掩盖的真相非同小可,杀手的能力和背后的力量绝非三教九流之辈。大将军好意欲将我推至事外,怕是反而害了我,我若能早些知事态端倪,也可早作安排,以免事到临头时措手不及。”

梁鸿羽思忖半晌,内心挣扎着,柳月千里迢迢从南楚赶来所打听之事,牵涉到陈国的核心秘密,此事一旦公布于众,欺君罔上的罪名就会泰山压顶般的将自己砸得粉碎,不仅自己会惹来杀身之祸,恐怕连自己的家族也会面临满门抄斩的噩梦。梁鸿羽深知陈帝的手腕,且不说现在皇后只是来提亲,即使现在自己的小女已经是太子妃了,陈帝也不会对自己善罢甘休的。

可是,那些昔日的亡魂一直缠绕在梁鸿羽的心头,这么多年来梁鸿羽一直不能忘怀。况且,还有一个一直牵挂着的人,至今是死是活都无从知晓,梁鸿羽面对这两个少年,不知道该如何讲述那段尘封的往事。

路远和徐少恒静静地坐在一边,没有打断梁鸿羽的思绪,他俩都能感觉到此事背后定有一个惊天秘密,才会让梁鸿羽几次欲言又止。

梁鸿羽思索了半晌,缓缓说道:“唉……那日我与她分别之前,特意交代,让她早点离开客栈回太常府去,没有想到竟然会发生这样的事情,看来事情绝非我想象的那样简单。”

徐少恒说道:“那日去四海客栈的果真是大将军本人?”

“是的,正是老夫!那日下午,我正在书房处理军务,侍卫来报门前有一个女子求见,且送来一样东西。打开一看,是那支红色的玉簪,我便问侍卫来人可有通报姓名,侍卫说来人自称柳月,说是受主人之托来向我打听一位故人。”梁鸿羽苦笑一声,继续说,“说起这支红簪的来历,想必二位也知道一些。当年,我差一点就因为那支红簪招来杀生之祸,若不是三皇子赵王萧秉节和慧玲公主拼死保我,我这条命在二十多年前就已经没有了。”

“大将军所说的慧玲公主,是不是下官的母后?”

梁鸿羽点了点头,“当年申宋两国的沔阳之战打了一年多,宋国本来就兵少将寡,举全国之兵号称二十万大军,实际上不过区区十二万人,对战申国六十万大军。还有几万人留守南疆,应对不停滋扰的南越军队。宋国南北受夹危在旦夕,当年徐大将军……”说到这里,梁鸿羽看一眼徐少恒,“就是徐太常的爷爷,徐政大将军”。

徐少恒点点头,面目严肃,没有说话,表示自己知道。

“原来徐兄的爷爷是宋国的大将军,小弟今日还是第一次听闻。”路远在一旁颇为惊讶。

“路公子,有所不知道,徐太常的祖上,一百多年前是宋国的开国重臣,世袭徐国公,如今的南楚就是当年徐国公的封地。”

“哦!原来如此。”

坐在一边的徐少恒反而有些不自在了,有点不太自然地说道:“父王很少和我说起这些,我对祖上的这份功德知之甚少,远弟不提也罢。”

路远点点头,未语。

“徐大将军利用申国军队不习水战又急于求胜的心态,定下了坚守不出的死守之策,凡敢言出战者立斩不饶。就这样凭借沔水之险我们守了一年多,可是渐渐地粮草供不上来。朝中下了几道圣旨要求速战速决,徐大将军均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为由拒绝出战的命令。军中慢慢开始有留言,说徐将军再不出战就会成为第二个长平之战中的廉颇,可是我们都知道坚守不出才是上上之策,一旦出战宋军必将大败。”(注:长平之战的前期,廉颇在山上高筑工事,死守不战,后被赵王撤回,换上纸上谈兵的赵括,致使赵国最后惨败。)

“有一天,前方斥候来报,发现申军那边正在追杀小股逃兵,看来申国军中也开始有了骚乱。徐大将军喜出望外,认为结束战争的机会终于来了,决定先派人去谈和,同时让斥候密切关注申军的动向,并做好最后决一死战的准备。可能是因为我是申国人的缘故,当今的陛下当时还是徐大将军的副将,就推荐我去申国军中谈和。”

“到了申国军营,尽管申军看起来军姿威武、军容整齐,但我发现他们的军营中有大批身着本地服装的郎中出入。在没有大规模作战伤亡的情况下,征招这么多的当地郎中,只能说明当时申军中可能有瘟疫在传播,而且这也正好能解释为什么会有士卒出逃?”

“沔阳一带水网纵横,沼泽遍地,终年水气云绕,北方士兵常驻于此会慢慢出现腹泻、湿疹,久而久之就会有瘟疫蔓延。当年申军的情景和赤壁之战时曹军的情形如出一辙,当时曹军也是瘟疫盛行、不习水战,最后败走华容道。见到昭德皇帝后,我就以赤壁之战为例,分析当时的形势,申军虽然号称六十万大军,但是士兵水土不服,军中瘟疫横行外加上补给线长。只要宋国这边坚守不出,再这样耗上半年,申军必然会因为瘟疫而伤亡惨重。没想到第二天,昭德皇帝又召见了我,和谈进行得很顺利,我与昭德皇帝签定盟约,半月内双方陆续退军,绝不侵扰。昭德皇帝和我相谈甚欢,高兴之余还送我那支红簪,许我皇子之亲,公主之姻。”

“大将军简直就是再世孔明呀!凭借几个郎中和逃兵,就能准确地分析出当时申军的内情,一人劝退六十万大军,晚生佩服!”路远和徐少恒,对梁鸿羽同时投去了敬佩的目光。

“二位公子过奖了!回到宋军大营,双方按照约定开始陆续撤退,大将军命我带领骑兵营先行返回宣安报捷。但等我日夜兼程赶回宣安时,却被要求离城外三十里就地驻扎,没有皇帝的宣诏不得入城。”说着梁鸿羽端起桌上的一碗酒,愤愤然一口而尽。

“后来,我爷爷就在归程中被赐死了?”

“我至今能清楚地记得,那天是丞相孔晟和禁卫军首领朱双奎来到骑兵营宣诏,诏书中说大将军徐政意图谋反已被赐死,我因协同谋反罪被押入天牢候审。唉……”梁鸿羽一声叹息,“一代名将,世代忠良就这样,被一个无名的申国宫女举报后,连辩驳机会都没有,被直接赐死了,可惜呀,可惜呀!”

路远转眼看向徐少恒,只见少恒面色凝重,内心中定是为自己的爷爷在向天叫屈。只是已然过去二十多年,诸事了然又如何,还不是尘归尘,土归土。二十年风风雨雨,早已物是人非,除了迎风叹息,缅怀过往,又奈何!

江山依如故,冤魂空悲鸣。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