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七章:兵饷(2)

东暖阁内安静极了。

天子所言的这番话,叫王象乾、李邦华、李汝华、崔景荣、毕自严等阁臣和廷臣,无不是脸色微变。

给京卫都督府、三大营、九门提督府等所辖诸军,发放足额兵饷,不再以布、粮来冲抵部分兵饷,这对朝廷的负担太大了。

“陛下三思啊。”

户部尚书李汝华强压惊意,上前作揖道:“这个口子不能开啊,一旦开了,那对朝廷过于被动。

况且戍守京城京畿的诸军,此前尊奉陛下所定旨意,规模几近超过二十五万众。

这等庞大的规模,倘若足额发放兵饷,每月都是笔庞大开支啊。

倘若按照陛下先前所定,三大营皆以足编十万来计,一旦京营完成全部招募,仅是上述诸军的规模,就会突破四十万众啊!”

“臣附议!”

兵部尚书崔景荣紧随其后,作揖道:“臣是兵部尚书,不能不为社稷虑,倘若上述诸军都这般行事,发放足额兵饷,那一旦传扬开来,大明治下的各地军队,是否也要这般推行此策?

如果不推行的话,必出闹饷之风,到时危害大明地方。

如果说推行的话,那对朝廷的负担,无疑是太大了。

尤其是大明所设的九边重镇,倘若敢出现任何风波,必将危害到大明社稷安稳,臣恳请陛下三思。”

“臣附议!”

“臣附议!”

除枢密院的这帮大臣外,户部和兵部的有司大臣,无一例外,包括毕自严在内,无不是作揖规谏。

对眼前的这种情况,朱由校最初就预想到了,大明先前发放军饷,是银子、布、粮等冲抵发放的。

这里面存在的猫腻,太多了。

从万历朝传承到天启朝的明军,时下除少数几支军队,其他多数都差不多糜烂了,远不复明初那等雄威。

造成这一情况的根本,纯粹是这里面的烂账太多,特别是涉及军饷发放的烂账,叫朱由校都看不下去了。

如果不趁着现在就推动谋改,给予大明朝廷相应的压力,以此倒逼着有司衙署改变,那以后只会越来越难。

况且给京卫都督府、三大营、九门提督府等所辖诸军,以新制钱进行足额发放,是为谋定承载新制钱的群体。

任何形式的新制钱,想让民间选择接受,都必须先寻找承载群体,有了这一根本所在以后,才能在逐步的消费中流通起来。

使用新制钱的承载群体增多,认可新制钱的信用,不担心所持钱财贬值,那才会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进展。

这二十多万的兵,背后都是有家庭的,这就代表着二十多万户,叫这等规模的持币群体,去拿着新制钱,在京畿一带进行消费,那流通格局就能逐步打开。

“不要跟朕说这些没用的。”

朱由校眼神冷厉,环视殿内诸臣,沉声道:“难道拿布、粮食等物进行冲抵,朝廷就没有花一两银子吗?

过去那套理政、治政的观念,全都给朕改一改吧。

现在国库是怎样的情况,朕心里是清楚的,此前朝中的几次大开支,用的都是内帑的银子。

国库留这般多银子,想要干什么?

想鸡生蛋,蛋生鸡吗?

给戍守京城京畿的诸军,发放足额兵饷,除了朕所讲的那些外,还有加快新制钱流通的构想。”

毕自严在听闻此言后,陷入到沉思之中,被誉为大明财相的他,很快就揣摩透天子所讲的这些,究竟是何意了。

的确。

钱法堂所辖的铸币局,尽管铸造出一批新制钱,可如何叫这批新制钱,能行之有效的在民间流通起来,这才是关键所在。

如果不能流通起来,那新制钱就失去了实际作用,如此钱法诸事的谋改,就算是胎死腹中了。

“朕明确的告诉你们,随着国库情况的缓解,朕要将这一决策,逐步推广到整个大明境内。”

朱由校继续说道:“现在以京卫都督府、三大营、九门提督府等所辖诸军,进行相应的试行发放,期间也将改变以往发放兵饷的模式。

兵部掌兵册,负责提交兵饷清单。

户部掌核算,负责审核兵饷清单。

枢密院负责开具兵饷票据,谴派各处督办队伍,奔赴诸军按册发放。

皇家银号掌发放,以所持兵饷票据,核准数额,发放兵饷,造册递交户部,领取相应兵饷实额。

过去那套朝廷调拨粮饷,经层层的流转,下发到各部将校,再代表朝廷发放给麾下将士的流程,彻底给朕摒弃掉。

别以为朕不清楚里面的猫腻,吃空饷喝兵血,贪赃枉法的事情,就是受这一情况的影响,难以有效监察起来,才愈发严重的。

朕要叫大明的健儿,都能足额的领到兵饷,而不是经层层盘剥以后,连自己都养不起的缺饷!!”

王象乾、李邦华、李汝华、崔景荣、毕自严等阁臣和廷臣,不少人都低下了脑袋,他们都没有想到天子说的这般直接。

的确。

在大明现有的粮饷发放上,似这样层层盘剥,层层减少的情况,是非常严重的事情,且不是能轻易杜绝的。

面对这样一种情况,朱由校唯一能想到的有效办法,就是行政层面的事情,由朝廷所设衙署进行解决,涉及兵饷层面的事情,则交由银号去进行解决。

这样中间任何一个环节,敢出现任何问题,就能迅速的找到源头,并给予相应审查,一旦发现有人贪赃枉法,那就精准到人进行查处。

“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

朱由校拿起几封公函,看向眼前群臣,朗声道:“都各司其职的办好份内之事,如果因为发放兵饷,而叫国库停摆的话,那朕会来解决这一问题。

在此之前,枢密院、户部、兵部,包括皇家银号这边,都必须尽快明确此事,朕要看到切实的改变,而非搪塞朕,糊弄朕的行为。

如果说敢叫朕发现这一情况,那就不是罢免官职这般简单了,朕要革去他的功名,全族流放到东番镇去。”

“臣等遵旨。”

众人当即作揖应道。

现在朝廷所设的有司衙署,在朱由校的眼里看来,所赋予的职能都太轻了,一些职权甚至模糊不清,未能发挥到满载的功效。

一个个都没有压力,那如何能紧张起来。

倘若不能紧张起来,那大明又岂能逐步倒逼着变动?

按照朱由校的整体构想,等到这批兵饷发放后,围绕京畿的整体驻防体系,特别是所设的那批卫所,全都该动一动了。

非必要的粮饷开支,该裁撤掉就裁撤掉。

大明冗官冗兵的弊政,也要逐步的推动变动,想要促成这些事情的形成,就要先有好的起势才行。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