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九章 经济区的消息

杨兴武和赵晓雅出了神武门,对面就能看到景山公园。

“咱们现在去哪里?景山公园?”

“等一下,咱们先去拍下角楼。”

“拍那干啥?”

赵晓雅闻言有些不解。

“快中午了,这个角楼在阳光照耀下可以看到金光。”

“真的?”

“当然!我带你去。”

杨兴武说完带着赵晓雅来到了护城河。

赵晓雅站在护城河前,抬头看向角楼,阳光照在琉璃瓦上,折射出大片的金光,很有一番韵文,可惜是冬天,两旁的树木光秃秃的,显得有些美中不足。

赵晓雅看到这一幕很是惊喜,转身看向杨兴武。

“真的哎!你怎么知道的?我上次来都没注意!”

“去年国庆和舍友来看到的,听我那京城的舍友说这个角楼黎明和午后最是好看,东北角那边,落日的时候最好看,夕阳西下很有皇城的厚重感。”

杨兴武听到女友的问题,简单说了一下,这两地方其实是摄影爱好者常年聚集的地方,这说法还是从他们嘴里听说的。

“原来是这样!”

赵晓雅闻言点了点头,两人在护城河好好欣赏了一番,这才离开。

穿过马路,两人走进了景山公园,两人一路走一路看,比起故宫景山公园的可看的景色就少了很多。

景山又叫青山,元朝时只是一個小土丘,明朝在这里堆过煤,又叫煤山。

由于它的位置正好在全城的中轴线上,又是皇宫北边的一道屏障,风水术士称它为“镇山“。

明清时园内种了许多果树,养过鹿、鹤等动物,因而山下曾叫百果园,山上曾叫万岁山。

景山公园最值得去的两大景观一个是万春亭,位于景山中峰,中峰的相对高度为45.7米,是京城南北中轴线上最高和最佳的观景点,站在上面可以俯瞰整座故宫。

另一个就是是崇祯自缢处,在景山东麓,原来有一株向东倾斜的低矮老槐树,这里就是崇祯皇帝朱由检自缢的地方。

老槐树被曾被当做四旧砍掉,杨兴武和赵晓雅现在看到的这棵古槐,是四年前移栽来的。

两人站在古槐跟前,驻足感慨了一番,这才离开。

来到万春亭,杨兴武和赵晓雅站在亭台上俯瞰故宫,走在万春亭上,整座故宫尽收眼底。

杨兴武觉得这地方对于强迫症患者来说应该是个好去处,站在这里可以看到对仗整齐的美,气势恢宏尽显!

“真美啊!”

赵晓雅倚靠在栏杆上,看着眼前的故宫感慨道。

“有一种很对仗的美,不愧是京城的中轴线,古人可真厉害!”

“是啊!建造的可真准啊!从这个中轴线上看去,感觉真是舒服。”

“当然准了,不准可是要掉脑袋的。”

赵晓雅闻言翻了个白眼。

“扫兴!”

“不过也确实也技艺高超的人,毕竟砖石要留名的,质量的好流芳百世,质量差的脑袋搬家,这也算是一种另类的荣耀了吧!”

杨兴武说到这里,忽然有些感慨,这么优良的传统怎么就消失了?要是继承下来,哪里还有这么多的豆腐渣工程?

赵晓雅闻言点点头,两人又聊了一会儿,已然到了中午。

杨兴武带着赵晓雅往北门走去,出了景山公园北门,来到了地安门内大街。

走出地安门内大街,两人着地安门东大街一路走一路逛,最终来到了东直门内大街。

此地就是大名鼎鼎的京城簋街,此时簋街还没几十年后那么繁华,餐馆的数量也没有那么多。

今天是周日,正值饭点,来吃饭的顾客不少。

杨兴武和赵晓雅刚踏进这条街,扑面而来的就是人间烟火气儿。

“糖~葫芦儿,冰糖~葫芦儿!”

“烧~饼儿!”

“羊肉串儿!”

赵晓雅走进簋街打量着各种食物,听到糖葫芦吆喝,好奇地看了过去。

察觉到女友的动作,杨兴武当即喊住了卖糖葫芦老人。

“掌柜的,冰糖葫芦咋卖的?”

“三毛一串,五毛俩,爷们儿要几根?”

“来俩!”

“得嘞!给你们挑俩甜的。”

“谢谢啊!”

“甭客气!”

张老头说着从稻草上取下两根又大又圆的糖葫芦递给了杨兴武。

杨兴武伸手接过糖葫芦,另一只手递过去五毛钱。

“正好,您二位慢走,好吃再来!”

“好嘞!”

杨兴武回应了一声,递给了赵晓雅一支。

“尝尝,好吃吗?要是酸的话就别吃了。”

“好!”

赵晓雅说着接过糖葫芦当即咬了一口。

感受着山楂的味道,赵晓雅不禁眯起了眼睛,很是享受。

“怎么样?好吃吗?”

“好吃,你尝尝!”

杨兴武闻言当即咬下一颗山楂,第一反应是硌到牙了,他忘了这个时代的糖葫芦还没开始去籽,动作太大一下子就硌到牙了,接着杨兴武打了激灵,直接吐了出来。

虽然山楂上裹了层糖,但还是酸的厉害。

看到杨兴武的反应,赵晓雅连忙伸手拍了拍杨兴武的后背,有些关切的问道:

“你咋样?没事儿吧?”

“硌到牙了,这山楂酸的厉害,那老头真是太坑人了,我找他去。”

杨兴武有些不忿。

“我尝尝!”

赵晓雅看到杨兴武的反应,接过杨兴武手里的糖葫芦咬下一颗,仔细咀嚼了起来。

“怎么样?”

杨兴武有些期待的问道。

“我觉得还好,比我这个酸一点,还能接受,你要不试试我的?”

赵晓雅说着把自己的糖葫芦递了过去。

“那我试试!”

杨兴武接过糖葫芦,小心地咬了一口,或许是心里作用的原因,确实没有刚才那么酸了。

“走吧!吃饭!”

“吃啥啊?”

“吃小吃吧!”

“好啊!”

赵晓雅闻言顿时眼前一亮。

从街头走到街尾,一路吃一路看,两人吃了不少羊肉串儿又喝了老酸奶,杨兴武刚才被酸了一下,胃口倒是大开了不少。

吃过饭,两人一路闲逛走进了地坛。

地坛又称方泽坛,位于东城的安定门外大街,占地37.4公顷,和天坛遥相对应,与雍和宫、孔庙、国子监隔河相望。

地坛始建于明代嘉靖九年,是明清两朝帝王祭祀“皇地祇神”的场所,也是我国现存的最大的祭地之坛。

杨兴武一走进地坛顿时就大失所望,此时的地坛还是个小破园子,啥玩意儿都没,很是破落。

方泽坛刚修好两三年,皇祇室还在修,作为去年刚开放的公园,在今年二月的时候举办了首届地坛春节文化庙会。

地坛有不少银杏树,树叶已经落下不少,赵晓雅走到一颗古树旁边蹲下,杨兴武好奇地走了过去。

杨兴武看到赵晓雅蹲下捡拾树叶,有些搞不明白她要做啥,当即也凑了过去帮忙。

赵晓雅看到杨兴武蹲下,看着手里捡的不少树叶,当即拿起银杏树叶对着杨兴武撒了出去。

“落叶飞花!”

杨兴武还没捡到多少,脑袋上已经落满了银杏树叶儿。

赵晓雅看到杨兴武有些懵的表情,很是开心,银铃般的笑声响彻树林。

“好啊!你完了。”

杨兴武反应过来后,当即捡起不少树叶对着赵晓雅撒了起来。

“看我暴雨梨花针!”

“天女散花!”

“小李飞刀!”

两个人玩闹了好一阵儿,赵晓雅有些累了,当即求饶,杨兴武这才放过她,两人坐在草地上休息起来。

杨兴武忽然感觉到被人窥伺的目光,一扭头看看到一个妇人推着一个轮椅,轮椅上坐着一个带着厚重眼镜的沧桑中年人。

回想起刚才和女友的玩闹,杨兴武顿时有些尴尬。

看到杨兴武发觉,妇人当即有些歉意的说道:

“抱歉打扰到你们了!我是想让孩子多看看有趣的事儿,给他增加些生活的信心,我这就离开。”

妇人说完推着轮椅离开。

赵晓雅听到声音,扭头看了过来,想到刚才两人的玩闹被人看到,顿时大窘。

看着两人离开的身影,杨兴武顿时陷入了思索,忽然想到了一个可能。

地坛、妇人、轮椅、青年、身残志坚。

卧槽,那人该不会是史铁生吧?

想到这里,杨兴武一个激灵立马坐了起来。

八十年代的文坛,那些有名的大作家此时还只是个小萌新,于华因为发表小说,从一个牙医进入了文化馆工作,墨言今年才刚发表成名作,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还没出版。

至于刚才遇见的这位作家,也是刚刚崭露头角。

没想到阴差阳错还遇见了位大作家。

“他们走远了。”

看到女友窘迫的样子,杨兴武说道。

赵晓雅闻言探出脑袋,看到两人走远了,这才松了一口气。

“都怪你!”

“我咋啦?不是你先砸我的吗?”

“哼!就怪你!”

杨兴武听到女友的怪罪有些摸不着头脑,看到女友生气,杨兴武当即说道:

“你要不再来一次落叶飞花?”

“不来了,丢死人了。”

“来吧!你撒起来,我给你抓拍一下,到时候洗出来绝对好看,你想想这些树叶在飞舞的过程中,被抓拍下来,像不像在蝴蝶飞舞!”

赵晓雅闻言有些意动,杨兴武又趁机劝了几句。

“那好吧!”

赵晓雅听到杨兴武的话,又捡了一堆儿银杏叶。

在杨兴武指引下,撒了起来。

杨兴武趁着落叶飞起的时候,抓拍到了关键镜头。

等到树叶落地后,赵晓雅当即跑了过来。

“怎么样怎么样?我看看!”

“呐!你看?不错吧?”

杨兴武说着把相机递了过去。

赵晓雅接过相机看了起来,很是满意,又拉着杨兴武一连拍了好几张这才意足。

眼看天色暗了下来,两人这才坐上公交车回了学校。

……

“老师,请!”

杨兴武伸手请余利民品茗,余利民闻言端起茶叶。

“唔,不错,你的水平进步了不少。”

“多谢老师夸奖!”

杨兴武听到老师的夸奖很是高兴,端起茶杯品茗过后,杨兴武再次问道:

“老师,您这次找我有什么事儿?”

“还真有事儿,还记得你刚报到时,我和你说的吗?”

杨兴武听到这话,顿时一惊,想起刚入学报到时余老师的承诺,带他去淮海经济区看看,当时余老师说,快则几个月,慢则两年,就会有消息了,如今都快过了一年半,难道说有消息了?

他对这个经济区没什么了解,毕竟他不是专业人员。

不过看余老师这个样子,想必是个好消息,想到这里杨兴武小心翼翼地问道:

“老师,您是说淮海经济区?现在确定下来了?”

“对,已经定下来了,明年3月15日会在逐鹿召开第一届专员议会。

到时你跟我一起去!

承诺你的,我也算是完成了,不然压在心头还怪不舒服的。”

余利民说到这里端起茶杯喝了口茶,想到当初自己为了留下杨兴武许下的承诺,如今广交会都参加两届了,淮海经济区的事情还没个影儿,好在在收到经济委员会的消息后,他第一时间把杨兴武喊了过来,告诉了他这个好消息。

“这么说来是以逐鹿为主要城市?”

“确实,初步是确定了20个地级市。

淮海经济区行政区划中共有120个县级单位,其中市辖区44个、县级市13个。

其中县级单位苏北有25个、鲁南有50个、豫东有29个、皖北有28个。”

杨兴武闻言顿时大为震撼,这就成了?

去年在分析写报告的时候,还估算淮海经济区二十年内能定了就不错了,没想到居然这么快就弄好了,这速度真是太快了。

想到这里,杨兴武再次问道:

“老师,国家给出了什么样的支持?

您也知道这些城市都是农业产粮区,除了有粮食和人以外,其他的什么都没有。

基础设施也很简陋。

特别是归德府那边,应该是中原最穷的城市了吧!

连个像样的厂子都没,在我们老家都没什么存在感。

倒是粮食产量还不错,倒是还有还是石灰厂和酱菜厂,其他的就没了。

这样的投入会很大,国家真的决定好了?”

杨兴武说到这里不禁有些担忧起来,他总觉得淮海经济区是个大坑,毕竟现在什么也没,国家现在也穷。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