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利民听到杨兴武这番论证,赞许地点了点头。
“不错,你能看到这一步,这一年着实是进步了不少。
咱们国家虽然发展很快,但是底子太薄弱了,到处都需要钱和外汇来发展。
特区虽然已经成立了七八年,但在去年发布的十大城市里,更是连影子都看不到。
咱们的国家这么大,全部一起发展不太现实,只能通过以点带线再到面的方式去慢慢推进。
北方目前只有东北和京城津门这两个地方发展不错,倒是可以辐射到冀省和蒙古区域。
晋省的城市大多数为资源型城市,最南端就是特区和和羊城,特区紧靠港岛,如今咱们已经与老美有了来往,特区的发展日新月异,沪市和津门也能通过港口分润一些港岛的好处。
沪市是全国第一的经济城市,可以带动长三角区域的经济发展。
这样分析下来,只有中部区域没有城市去挑大梁,自然需要去造一个,而淮海平原这些地区文化习俗语言有太多的相似性,再加上这一地区多为大平原,交通优势突出,故而本着造福一方人民的本意,设立淮海经济区。
除此之外,也是想着看看能不能建立淮海省。
毕竟淮海经济区虽然在先天条件上和人文传统都具有相当的同质性,但被分割为鲁东、苏省、皖省、中原四省份分而治之,但这些城市全都位于各省的边缘地带。
鲁东主要沿胶济铁路发展,苏省主要沿沪宁铁路和长江发展,中原提出以郑洛为核心的中原城市群,皖省虽然没有成熟的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区域发展规划,但对省城的投入力度以及皖南芜湖经济中心的成长都是不争的事实。
相比之下,鲁南、苏北、皖北、豫东都在四省的边缘地带,姥姥不疼舅舅不爱。
行政区划体系中的边缘性,导致其很少得到省城的重视和投入,长此以往,这些区域的居民也自然会产生心理层面的一些反映,即心理边缘感。”
杨兴武听到这番话,心里已然明白了不少,看来之前的都是铺垫,成立淮海省才是最终的目标!
淮海省曾在清末和日伪时期曾短暂设置过,但因为以苏省为首的官员,明确反对,其他所涉及的省份也不支持,并打压淮海区域城市交流,后来很快撤销。
除此之外还有本地人的不认同,封建王朝时期,当权者不想看到统一的淮海省,大多分而治之,久而久之,这個地区文化虽然接近但是并没有本质上的认同感。
其次各地还有不少恩怨,鲁东的日东和苏省的瀛洲,距离十分之近,港口之争也很激烈,到最后,瀛洲只能靠晒盐为生。
想到这些,杨兴武不由得感慨起来,熟知历史进程的他,自然知道淮海省实现不了。
这几年实现不了的话,以后更实现不了,几十年后,四省发展的都非常不错,如果真的成立了淮海省,相对四省而言算是脱掉了沉重的包袱,而淮海省因为接纳了不少人口进来,人均gdp立马就会成为倒数,倒是这四省因为甩掉了包袱,经济排名还能上升不少。
淮海经济区中经济最好的城市是涿鹿,但是放在全国中看也只是及格水平。
如此一来,自然没有人愿意提淮海省,毕竟跟着大哥混还能喝口汤。
想到这些,杨兴武点了点头。
“老师,我明白了,淮海省好像不太好成立吧!”
“确实不太好成立,牵扯太多,难度不小,但总要去试试!
改革改革,总要去尝试一下。
这些城市里涿鹿的意愿非常强,开会的地方就设在那里。”
余利民说到这里不由得叹了口气。
杨兴武闻言倒是不觉得奇怪,清末淮海的省会就在涿鹿,如今这些城市群里发展最好的也是涿鹿,如果真的成立淮海省的话,省会大概率还会落到它头上,可不得卖力嘛?
从地级市一跃成为省会,这可是天大的诱惑,只要那些人不傻都会大力支持的。
“老师,我明白了。”
“嗯,你这段时间再了解一下淮海的资料,别到时去了两眼一抹黑。”
“好的,老师!”
杨兴武闻言答应一声,再次给余利民倒了杯茶水。
“嗯!”
余利民拿起茶杯,喝完了茶水又嘱咐了杨兴武一番。
“你在这等我一下!”
余利民说完起身走到一旁的柜子旁,拖着麻袋拿着信封向着茶桌走了过来。
杨兴武看到后,连忙起身跑到余利民身旁,帮着老师拿了起来。
“老师这里面都是啥?还挺重的。”
“我也不清楚,等会儿打开看看就知道了。”
余利民说着来到茶桌旁做了下来,杨兴武提着麻袋跟了过来。
“老师,这是你的东西我拆不太好吧?”
“不是我的,是东北寄过来的,还有一封信,你看看。”
余利民说着把信封递给了杨兴武。
杨兴武接过信封,打开取出信,粗略地看了一遍,没想到是田志军寄过来的,两人是在广交会上认识的,当时他想了解一下辽参的创汇情况,田志军是当时的负责人,两人有过一面之缘。
没想到这哥们儿又写了封信感谢,麻袋里的东西则是他提到的特产。
杨兴武看完后,这才看向余利民。
“看完了?”
“嗯!”
“那就拆开看看吧!”
杨兴武闻言点点头,当即打麻袋看了起来。
最先露出来的是两根鹿角,有一个分叉的,还有两个叉的。
杨兴武看到这东西有些奇怪,咋还有送鹿角的?难道是鹿茸?
想到这里,杨兴武当即是取出鹿角,放到了桌子上,看着这有些干巴的样子,他也有些不敢确定这到底是鹿茸还是鹿角。
看到这个东西,杨兴武有些期待起来,当即弯腰从麻袋里取出了一堆东西,两瓶已经结晶的蜂蜜,还有一个罐头瓶装的黄色块装东西,他看了半天也没弄明白是什么东西!
还有一个他在广交会上见过的红丝绸系的木盒。
除此之外就是八九条皮毛围脖,就是不知道是什么皮的。
杨兴武把这些东西都拿出来后,旁边的半张桌子已经放满了东西。
余利民看着眼前的这东西,有些惊讶,看向杨兴武问道:
“你跟他们说啥了?居然舍得送这么多东西?”
“也没什么,就是建议他们开展人参深加工,老师,这些东西您知道吗?”
“这两个是鹿茸,动物围脖不知道是狐狸还是貂皮的,看品相也不错,都是纯色的。
这两个是蜂蜜,至于这个块状的东西,我没看错的话应该是林蛙油,这东西前些年都快灭绝了,咋还有?”
余利民简单介绍了一番,拿起了罐头瓶装的林蛙油嘀咕了半天。
杨兴武听到这话,顿时有些惊讶,这份礼确实是挺重的,这些东北大哥们也太豪横了吧?
想到这里,杨兴武忽然想起系红丝绸的那个木盒子。
拿起木盒,杨兴武小心翼翼地打开,里面赫然躺着一根人参,只是这个人参没有他在广交会上见的那么粗壮,看起来有些蔫不拉几的。
卧槽,这该不会是野山参吧?
心里有了想法后,杨兴武当即向余利民请教。
“老师,您看看这棵人参?”
余利民闻言接过木盒看到了里面的人参,仔细观察了一番,余利民这才开口:
“这份礼太重了,看来那些围脖应该是貂皮的,这下东北三宝都齐了,还有林蛙油,这两瓶蜂蜜估计来头也不小!”
杨兴武听到这话,心里估算了一下价值,这份礼物换成钱至少要好几千块,那一根野山参估计就要上千,林蛙油他没吃过,但是也听过它的大名,这玩意儿在南方叫雪蛤油,是非常好的补药,但是野生林蛙在七十年代野生的就已经快灭绝了。
这些貂皮围脖他不太清楚此时的价格,估计也便宜不了。
看到这些东西,杨兴武不由得感叹东北老哥的财大气粗!
听到老师的话,他也有些担忧。
“老师,这些东西确实不便宜,咱们要不要退回去?”
余利民闻言沉思了一会儿,看向杨兴武。
“他们创汇成绩如何?”
“我在广交会上见到田志军时候,问过他,他说已经创汇十万多美元,那会距离广交会结束还有六七天时间,我预计结束的时候,差不多创汇二十万美元左右!”
杨兴武听到老师的问话,回想了一下和田志军的沟通过程。
“这样的话就说的通了,既然辽参创汇成功,他们自然得表示表示,再算上青年报的报道,他们这是在交好你!
既然如此,东西你就收下吧!
辽参创汇成功,你们宿舍的项目自然是成功了,过几天我跟东北那边沟通一下,确认了消息后,承诺的保研自然会落实到位。”
余利民听到杨兴武的话,简单分析了一番,顿时明白了东北那边的想法。
“好的,老师!”
杨兴武听到老师这么说,顿时放心不少。
“当然!礼尚往来,你也可以写一下有关人参深加工的方案,算是给他们的回礼!”
“我正有此意,到时候我们宿舍再润色一篇人参深加工的猜想,到时给他们作个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他们。”
“嗯,你能这么想就好!”
余利民闻言很是赞许地点了点头。
“老师,这些东西我给您留下一份,人参还有林蛙油您也留下吧!这东西大补,您和师娘好好补补身子。”
“你有心了,这些东西你拿回去吧!”
余利民闻言心里很是受用,拒绝了杨兴武的好意。
“我们还年轻,小伙子火力旺,自然用不着补品,这人参我留着也是浪费,您和师娘吃刚刚好!”
“行了,你的好意我心领了,等会儿留下根鹿茸和蜂蜜吧!剩下的你带回去!”
“老……”
杨兴武还要再劝解一番,余利民当即转移了话题。
“创汇已经成功,接下来你有什么打算?”
“我想看看国内地点股票市场,林老师讲解的天桥百货,是世界上最奇怪的股票,如今沪市也有三家企业已经陆续募集资金,未来股市应该会蓬勃发展,我打算试试!”
杨兴武听到余利民的问话,仔细想了一下,认真说道。
去年11月14日,飞乐音响成立,面向社会公众及职工发行股票。
总股本1万股,每股面值50元,共筹集50万元股金,其中35%由法人认购,65%向社会公众公开发行。
飞乐音响是沪市的第一家股份制企业,而且这次发行的股票,没有期限限制,不能退股,可以流通转让,可以说是我国改革开放新时期第一张真正意义上的股票。由于比飞乐股份晚四年成立,人们又把它称之为“小飞乐”。
今年一月份爱使电子和延中实业,也陆续发售股票。
如今老八股已经上市了三家,只是此时还没开始正式开始通过柜台交易。
“不错,这个可以尝试一下,虽然现在股票还不能正式交易,我估计要不了多久就能交易了,还有吗?”
“暂时没有了!我觉得应该把精力放在学习上,越是学习,我越发觉得自己知识的匮乏,这一年多的成果已经体现出来了。
如今也该是功成身退的时候,我想继续学习,以期再创辉!”
“不错不错,孺子可教也!”
余利民闻言抚掌大笑起来,笑了好一会儿,这才停下。
“你手里还有多少外汇?”
“不到12万,给您换了两万,给了孙老师他们三万申请专利!老师您需要多少?”
“不是莪要,是一个故人想出国需要外汇,就想着把家里的院子卖了,前段时间你创汇成功,报纸报道的沸沸扬扬。
他打听到你是我的学生,就来找我了,你如果有购房置业的打算可以去看看!”
杨兴武闻言,顿时心里一喜,院子换外汇?该不会是四合院吧?
想当初洛克菲勒家族用12.5万美元,买下了60000多平的豫王府,也就是现在协和医院。
如果不考虑通胀的话,他这近12万美元岂不是也能换个王府?
想到这里,杨兴武顿时激动不已,虽然只能想想,但这并不妨碍他畅想一番。
“好,我去看看!”
余利民闻言有些惊讶,本以为还要费一番口舌,才能说服这个学生,没想到他直接应承了下来。
“你不再考虑考虑?”
“京城是政治中心,只要院子在东西城崇文宣武。
未来必然会是核心资产!
现在买必然不会亏了。”
此时的京城辖区共有十区九县,清朝时期流传着东富西贵、穷文破武。这四个区都在二环,属于内城,也是他们嘴里说的去城里,毕竟此时的海淀和朝阳还是城乡结合部。
几十年后的相亲,老京城人还会以这个为标准相亲择婿。
“不错不错!”
余利民听到这话对于自己这个学生越发满意了。
“老师,您不弄套小院吗?”
“有打算,他那个房子太大了,我用不了,等过两年我也买个小院儿,退休了,我就跟你师娘在小院里,种种菜养养花!”
“老师,院子不会涨价吗?”
杨兴武听到这话有些好奇地问道。
“暂时还不会,我估计再有个两年左右,物价应该会大涨一波,毕竟咱们的物价已经好些年没有变动过了。
你有想买的东西尽量在这两年内买好,还能省下不少钱!”
杨兴武闻言,顿时大惊,老师可真是慧眼如炬,倒春寒刚过,国家经济发展越来越快,人们的腰包慢慢开始鼓了起来,一夜暴富的神话各种上演着,第一批大规模的公职人员开始停薪留职,准备下海。
这也算是第一波下海潮了。
两年后是他毕业的日子,88年这一波除了下海潮外,让人印象最深的就是物价闯关了。
很多基础生活物质涨价涨的很是离谱。
平时一两块的猪肉都能涨到三四块,属实是太扯淡了。
这一次物价闯关过后,直到九十年代末,物价也没变过。
实在是涨价涨的太过离谱了。
杨兴武佩服的同时,连忙感谢。
“多谢老师!
对了,老师,您说的这个院子有多大?房契在他手里吗?里面有没有人住?”
“房子倒是不小,不然怎么够资格换外汇?他那个地方原来是机关单位办公场所,今年刚搬走,房子物归原主,那人就想着卖了出国。”
杨兴武闻言顿时有些沉默,过了一会儿这才说道:
“老师,您不劝劝吗?”
“劝什么?想走的人留不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路都是自己选的。”
余利民说到这里不由得叹了口气。
“我明白了。”
“嗯,没什么事儿,你就回去吧!
我等会儿把你宿舍楼的电话给他,到时他会联系你的。”
余利民捏了捏眉心,朝着杨兴武摆了摆手。
杨兴武闻言起身告辞,桌上田志军送的礼物,杨兴武拿了根鹿茸,一瓶蜂蜜,貂皮围脖给老师留了两条,剩下的他全都抱走了。
“回来,人参和林蛙油都拿走!”
余利民看到杨兴武的动作,喊了一声。
“老师,真不用,张卫军就是东北的,我想要让他帮忙买点就好,这些就留给您和师娘吧!”
杨兴武说完抱着东西往办公室门口跑去。
“你这孩子!”
余利民闻言有些感慨。
杨兴武走到办公室门口,准备推门的时候,忽然停了下来,看向余利民问道:
“敢问老师与那位故人交情如何?”
“正常交易就好,如果他要的不过分的话,希望你可以帮帮忙。”
余利民说到这里又叹了口气。
“老师,您放心!”
杨兴武察觉到余老师的情绪起伏,当即保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