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开局:此子懦弱无刚,不堪大用;结尾:景泰八年,国泰民安

.................

历朝历代的时空当中。

当众人通过天幕看到朱祁镇舔着脸,站在战火纷飞的宣德门下,高呼自己是大明皇帝,要求守城士兵打开城门迎接自己回去之时,无一不露出嫌弃、厌恶的神色。

“好一个混账!”

“朕打仗打了一辈子,朕辛苦了一辈子,好不容易才把大明的国威打出来,全毁在这混账手里了!”

朱棣的脸色同样铁青无比。

这个朱祁镇!

简直把大明朝廷的脸面都丢尽了!

“士可杀不可辱的道理还用朕教他吗?”

“他还有脸叫门!”

“他当时就该自裁在宣德门下!”

一旁的朱胖胖也是无语的看着自己的好大儿。

“你说你,怎么立了个这混账东西。”

不是都说虎父无犬子吗,怎么放到这小子身上变了?

朱胖胖可还记得天幕刚出来那会,臭小子的那些豪言壮语呢,什么‘挥舞刀剑,誓死方休’,什么‘日月山永在,大明江山永在’。

看得人挺热血沸腾的,老爷子一高兴天天皇太孙皇太孙的叫着。

结果老子这么英明,就生出个这么贪生怕死的玩意来,真是晦气。

对此,朱瞻基能说什么呢。

他也无语的很呐!

别说朱棣生气,就是他这个当父亲的,看到这一幕都觉得无比丢脸。

恨不得当场穿越过去掐死这个兔崽子!

老实说,也就幸亏朝中还有于谦这样的大臣在。

否则大明半壁江山落入敌手,他都不知道该怎么跟列祖列宗交代。

“爷爷,爹,什么都别说了。”

朱瞻基咬着牙道:“子债父偿,爷爷将来亲征瓦剌,孙儿定身先士卒,亲手洗刷屈辱!”

....................

【面对这种情况,于谦当机立决,以社稷为重,君为轻的论点,游说众人,和文武百官一起拥立新皇朱祁钰登基,以此稳住了朝局。】

【画面一转。

天幕当中,朱祁钰临危受命,身穿战甲,于战火纷飞的城墙上,主持大局。

“我姓朱,朱家的男人,还有血性!还愿意为国效忠!”

“我箭射的很好,马骑的也很好,哪怕死在沙场,我也有脸见祖宗!”

“我有儿子,我不怕死!”

“倘若大明朝真的要亡,我愿意做第一个殉国的!”

面对瓦剌大军,朱祁钰披甲上阵,马踏沙场,冲在最前方。

“朱姓之孙弓马得天下,本以赴死之心,北京之战,儿宁死,亦不愿担庸弱之名。”

“帝王非我所欲,本以赴死之心,决然向北,一洗颓废之气。”

“朕在烽烟中登基,践位就是为了守住朱家江山,每一日每一夜,想的无不是如何保住大明!”】

【北京保卫战打响一个月后,京师军士誓死坚守的决心收到了效果,瓦剌军损失惨重,加上地方军队来援助,天寒地冻,瓦剌军不得不退出塞外。】

弹幕:

——临危受命,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你哥带着全明星都没打过的队伍,你和于谦双核带队给干赢了。

——就凭他敢亲自上场冲锋杀敌,对得起朱姓,对得起太宗文皇帝。

——开局:此子懦弱无刚,不堪大用;结尾:景泰八年,国泰民安,怎么能不让人意难平呢。

....................

“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这个朱祁钰,可比那个只会叫门的废物强太多了!”

洪武位面。

望着朱祁钰悍不畏死,披甲上阵的身影,老朱被朱祁镇叫门而气的铁青的脸色,总算缓和了一些。

心里也多了一抹欣慰。

“于谦救了咱大明啊,祁钰也是好样的。”

“朱祁镇这个混账带了五十万精兵都输给了瓦剌人,祁钰跟于谦就用一万人就保住了咱大明,同样是咱老朱家的儿孙,怎么差距这么大呢!”

“至于那叫门的朱祁镇。”提到朱祁镇,老朱脸色一变:“那个朱祁镇就别管他了,就让他留在瓦剌他自生自灭吧!”

老朱算是彻底被朱祁镇伤透了了心。

管他有什么苦衷,只要叫了门,在老朱眼里就该杀!

与此同时。

永乐年间。

有了朱祁镇这个叫门天子在前,当朱棣三人看到临危不惧的朱祁钰,内心也是一阵复杂。

“幸好幸好......”朱瞻基心中更是感慨万千,直呼侥幸。

还好自己有祁钰这个还算争气的儿子勉强帮自己洗刷了波耻辱。

不然光凭生个‘战神’的战绩,非得被全天下人笑话死不可。

自己未来能在百官面前抬起头来,都得感谢朱祁钰。

....................

与此同时。

诸多时空的皇帝们,此时此刻同样感触颇多。

“好一个于谦,我大秦要是有此能臣,何至于二世而亡?”

祖龙感慨不已。

不说于谦,要是扶苏当初能有朱祁钰那样的血性,或许大秦也不会二世而亡。

....................

武帝时期,少年刘彻连连拍手称赞。

“力挽狂澜,这个于谦,堪为国公之位,还有这个朱祁钰,临危不惧,同样是好样的。”

床榻上。

见刘彻目不转睛盯着天幕,阿娇目光有着些许幽怨。

自从天幕出现以后,刘彻经常看得忘乎所以,仿佛上瘾了似的。

算算时间,他都已经两三天没宠幸自己了。

搞得阿娇都有点郁闷了。

难道天幕比自己还好看?

比跟自己一块玩还爽?

....................

贞观年间,李世民携一众大臣一边畅饮,一边看着天幕消遣。

天幕中的场景,也让在场的众人感慨良多。

李世民举起酒杯遥遥相敬:“于谦以一己之力,撑起一个朝代的脊梁,壮哉!”

李靖也道:“于谦为官清廉,又是天生将才,有这样的大臣在,大明朝中相当于有了定海神针,有他稳定大局,朝中必定不会生乱,大明或许能再现辉煌。”

魏征也感叹道:“社稷为重,君为轻,大善,于谦真乃吾之知己也!”

....................

PS:

求鲜花求评价票......

恳请各位大佬投投鲜花,投投评价票,给小作者一点动力..........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