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轩和周文等人,不仅要带兵打仗,还要负责训练士卒。
对第二件事,李昭一开始从不插手,他相信刘轩和周文二人本事,昭武军屡战屡胜,和他二人有很大关系。
如今,随着昭武军快速扩充。吞并李若晗和东府岭兵马后,昭武军已有一万余人,分散在五个山寨中。李昭经常观看昭武军士卒训练,慢慢的,心中有了一些想法。
刚成立昭武军时,李昭想过,把火枪或火炮搞出来,有了这些大杀器,他想打谁就打谁。奈何难度实在太大。没穿越前,在原来的世界中,李昭物理和化学本身就很差,妥妥的学渣。要搞出这些东西,第一步该干什么,李昭满头雾水,被迫暂时放弃。以后有的是机会,慢慢来。目前还是要专心搞冷兵器。
既然搞不出这些超前的武器,李昭决心在士兵素质上,下大功夫。
刘轩和周文,主要训练士卒如何战斗和遵守军纪。但对其他方面,却有所忽略,比如士卒体力这方面。李昭正在搞重装甲步兵,要穿两层或三层盔甲,对士卒体力要求甚高。
李昭闷在屋子里,两天两夜不出门,基本没怎么吃饭,搞出了一套《昭武军训练纲要》第一版。此纲要主要分为三部分:体力篇,训练篇,实战篇。
写完以后,在厅堂里召集昭武军众人议事,讨论他写的《训练纲要》。
众人到了以后,李昭每人给了一份,询问众人看法。
“大帅,体力篇里,要求士卒每天负重二十斤,奔跑十里路,路上不能停。还要做一百个深蹲,举重训练等。这些是否有必要呢。”齐景云看后道。
李昭坚定道:“我经常观看士卒训练,有的士卒仅训练一小会,即满头大汗,明显是体力不足。你们也知道,有的战斗不是一个时辰或两个时辰,就可以结束了的。士兵若要长时间坚持战斗下去,必须拥有充沛的体力。”
“训练篇里,要求士卒每天挥剑不低于四百次,弓弩手每天射箭不低于三百次。这个是否过于严厉?”刘轩道。
“这个不算严厉,日后还会加大力度。这个是第一版,以后还会有第二版,第三版等。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
众人觉得“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这句比较精辟,也确实是这么个道理。
训练篇里,李昭要求士卒挥剑练习时,最好穿着盔甲,尽可能模拟真实的战斗。不仅如此,接下来的实战篇,更是丧心病狂。
“每周举办各种类型的比武大会,士卒身穿护具,手拿木剑或木棍,进行一对一单挑。弓弩手也要进行比拼,比谁射的远,射的准。赢的会进行奖赏,输了什么都没有。这个是否过于残酷?即使穿着护具,也难保士兵不会受伤。”邓信提出异议。
“他们日后上了战场,面对的可是真正的刀剑。在日常比武中,士卒武艺会得到提高,战场上生还的可能性也会变大。”李昭解释道。
“属下是清楚这些的,即使如此,大帅制定的这个训练纲要,内容还是过于严格。天下间,几乎没有任何一支军队敢这么训练。昭武军虽然精锐,肯定会有人适应不了。属下并不是要反对,而是希望大帅对里面部分内容,再进行一番修改,适当降低下难度。”邓信坚持道。
李昭两手一摊,无所谓道:“我会对一些训练内容降低难度,不过也降不了多少。这世道本身就是弱肉强食,适者生存。达到训练纲要的士卒,会成为昭武军正卒。达不到的,降为备用军。我将对昭武军士兵赏罚体系,做出大的调整。凡是昭武军正卒,待遇提高。若是备用军,待遇降低。备用军只有通过严厉的考核,才可以成为昭武军正卒。”
又道:“我为何要制定这个,当然是希望昭武军,成为天下第一强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即使内容有些苛刻,诸位也必须鼓励麾下,努力达到要求。”
沈宁一直低头不语,翻看手中的训练纲要。看完全部内容后,心中暗暗吃惊,他从这份纲要里面,能看出李昭所图不小。同时,他还看出,李昭有些着急了。
经过和众将的对话,李昭对他写的《训练纲要》,进行了简单的修改。然后立刻下发全军,要求昭武军上下皆严格参考该手册。
当《昭武军训练纲要》下发后,很快在军中引起极大的反应。黄头岭和东府岭那边,甚至有人来黑虎岭。对里面相关规则,希望李昭做出让步。
昭武军的构成极其的复杂,有李昭雍王府家兵,有良家子弟,也有之前抓来的俘虏。来源不同,士卒素质自然不同。不少士卒,无法达到《训练纲要》里的要求,但又不想被降低待遇,心中对李昭产生不满。有的山寨甚至出现逃兵。各山寨的守将,近来压力剧增。
李昭没有做出任何妥协,给全军一个月的过渡时间,一个月后,达不到要求的,直接降为备用军。对那些心怀不满的士卒,或者逃兵。毫不心慈手软,该罚的罚,该杀的杀。
一个月的时间过去了,原先一万多名昭武军士卒,达到要求的仅有九千人,三千多人降为备用军。
考虑士兵因训练强度加大,营养可能会跟不上,李昭提高了士兵的伙食标准。
但问题很快又出现了,简单来讲,钱粮又特么不够了。这个问题,从昭武军成立首日到现在,一直困扰着李昭。
前段时间,宋俊甚至走了几十里山路。冒险到剑门关十五里外,劫掠过路的行人,此举差点引来剑门关守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