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0章 【刮目相看】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把胡哥与同辈演员拉过来一起比较演技。

大多数人的看法是:

已经消失的纹章同学独一档,这货天赋无与伦比,松紧结合得非常好。

剩下的人就不好说了~

雷大头、李光杰、郭晶飞、朱亚文、张鲁一、周易围等人各有各的好,戏路都没有太大限制,但各自有局限性。

还有些演员,戏路受限严重,基本上只能演天上飘着的,不能演地上走的。

这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靳东和胡哥......

李导大致同意这个判断,只不过演技这玩意实在不好评价,最好是一部戏说一部戏的话。

如果按这个套路,这二位的结果更难看。

靳东是演什么都是靳东,老胡则是演什么都很跳脱。

如果没有“梅长苏”这个标准的“戏捧人”角色,他的口碑很难说~

可今天见到面前的胡哥,李导能明显感受到他敛起了自身的锋芒,在努力靠近角色。

虽然效果比不上那些老戏骨,但李一白还是很满意的。

额,这部戏难就难在和他对戏的都是老戏骨......

李导拍戏的时候烟瘾大,给自己点一根,然后又递给老胡一根,道:“和侯老师他们见过面了吧?”

胡哥摆手拒绝,低头道:“见过面了,找他们请教了一些演古装戏的方法~”

“嗯,他们有没有给你说古相的事?”李一白出了一个问题考他。

胡哥身体没有动,眼神看了看李导,然后悄然顺目,道:“导演,你觉得我现在怎么样?”

“嗯......”

李导这才仔细看看他。

身体非常放松,古装在身上很自然,肢体幅度小,这些细节都非常不错。

如果他不刻意提醒,李一白甚至不会去关注他身上的特别之处。

这是好事,能一直保持状态的话,古人成了!

不过,继续观察了一会儿,李导又发现了一个问题,他的态度太谨小慎微,入戏严重。

李一白思考片刻,哈哈笑道:“很好,我很满意。”

他拍拍老胡肩膀,轻松道:“你可以松一下了!现在还没开始演,先收住情绪,等拍的时候再用,好钢要用到刀刃上!”

老胡脸色一下子鲜活了起来,恢复跳脱本色,对李导诉苦道:“我就是觉得太压抑了,总感觉这样下去不是那么回事~”

他知道李导是位很有经验的导演,很希望听到他的看法。

李导倒是觉得很正常,很多演员都经历过这个阶段,身体和精神太过紧张,还没开始拍呢,就已经把自己累的差不多了。

真正拍起来效果反而不好!

正确的方法是平时放松,拍的时候再入戏。

“这样当然不行,你身体和精神都扛不住!”

李导拉开椅子,让他坐下,道:“不过你也不用太担心~”

“你刚开始,没办法做到收放自如,只能下苦工。眼下你可以放松,等开拍那天,你再提前开始酝酿~”

胡哥马上观察了一下旁边的何冰,此君正在背台词,完全没有李导说的放松。

李一白拍他脑袋道:“你小子别看他,他马上拍戏,必须入戏,你现在又没拍。”

他知道光说没用,索性问道:“黄导有没有和你说什么?”

“黄导对我挺好的。”胡哥道,“还给了我一些他读的书,叫我仔细看。”

李导道:“黄导即是关心你,也是关心角色,你可是我们这部戏的主角之一!”

“知道,导演,您放心,我不会辜负你们的信任!”

《大秦帝国》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秦国积弱到商鞅变法”“变强后迁都,收复河西”“秦献公死贵族反扑,嬴驷继位”。

老胡在第三部分的戏份非常充足,秦献公后,他代替了主角地位。

形成类似老臣配少主的组合。

李导指着饰演小嬴驷的演员对胡哥道:“行了,我还有事,赶紧去观察观察你自己!”

......

此时剧组正在一个焦作的一个山沟里拍戏。

在电视剧里,这个地方叫“黑林沟”。

和“老白驼”这个人物一样,“黑林沟”这个小山沟也是秦国变法的一面镜子。

秦国尚未变法时,黑林沟的人就像抓壮丁一样被抓去打仗,仗打完了,功劳是贵族的,自己什么也没剩下。

秦国变法后,黑林沟年轻一辈人人尚武,年轻人踊跃参军,就连老弱病残也出力打造刀剑,为壮士送行。

话说,这个情节是不是和我党有些像?

李导就是这样认为的!

《大秦》的剧本,与其说是讲秦国改革,还不如说孙皓辉把我党的所作所为投射到了几千年前的战国。

扯远了~

回到眼前,黑林沟有几场戏比较重要。

一场是改革之后。

嬴驷被贬流民后在这个地方居住了四年,对变法的好深有感悟,然后离开。

离开时村里有一个女子喜欢他,想跟他一起走,嬴驷却因为直接没有身份没法做出承诺,拒绝了。

没想到那是个烈女子,直接当面投山。

这场戏是小嬴驷变成大嬴驷的地方,又是嬴驷人物成长的重要节点,非常考验老胡的细节把控,还有爆发力。

有鉴于此,剧组把这场戏留到要走的时候再拍,给胡哥足够的时间。

还有一场戏在改革前。

此时秦献公刚刚下发“招贤令”,各国士子纷纷入秦。

卫鞅也有意来秦国施展报复,只是他很明白“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个道理,于是主动要求先走遍秦国郡县考察风土民情,再因地制宜制定对秦国有利的政策。

考察过程中,他不慎跌落山谷,并且和当地村民有了沟通,居住在里正家。

在这里,里正召开了村民大会。

通过村民的言谈,卫鞅知道了秦国连连征战,老百姓尽管愿意为国尽忠,但集体厌恶战争的情绪已经到达了极点。

他们家里的大多数人都死在战场,即使侥幸回来的,大多也是却胳膊少腿,后半生连养活自己都困难。

卫鞅深感百姓苦难,更令他没想到的是:到了晚上,竟然有女子走入他睡觉的房间......

......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