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1章 陶家开始进攻了

狄人凤很郁闷,拉着燕七去宋家开的酒楼喝酒。

几杯酒下肚,火烈攻心。

这家伙,开始骂娘了。

“他奶奶的,又被贾德道坑了一把,这回,我算是掉到沟里,再也爬不出来喽。”

燕七问:“此言怎讲?”

狄人凤摊手:“贾德道要我在半月余的时间里,将药价拉回到一个月前,这怎么可能?陶家摆明了不肯配合,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逼的急眼了,人家关门大吉,百姓连药都没得吃,这可如何是好?”

“若是不用行政手段,又拿陶家没有任何办法,关键是,陶家不违法,还一副我是大善人、不我赚钱,我也是受害者的嘴脸。”

“若是在半月间,没能把药价降下来,贾德道到省府告我的黑状,我还真没得办法。”

燕七接着分析:“最妙的是,贾德道却在众目睽睽之下,将陶家的药价下拉了八折,他已经有功了,众人都感念他的恩德,相比之下,狄大人也逊色许多。”

狄人凤摇头叹气:“我虽然在乎乌纱帽,但与民生相比,这头上的乌纱帽又算什么?若真是我弃官不做,能把药价降下来,我也甘之如饴。不如,我去找贾德道摊牌?用的弃官不做,换取陶家降价?”

燕七满脸狡黠:“你信不信,贾德道一定会满口答应你的条件。等你弃官之后,他立刻就会耍二皮脸,当作没有降价这一回事?”

狄人凤点点头:“这个我信。贾德道这王八蛋连民生都不顾,又怎么会守信用?”

“可是,长此下去,没有解决办法,真真愁煞我也。”

燕七品着美酒:“好喝,真是好喝啊。”

狄人凤哼道:“燕老弟,老哥我都愁成苦瓜了,你怎么还这么开心?你这是在我的伤口上撒盐啊。”

燕七不理他,一边喝酒,一边哼曲子。

狄人凤看着燕七,先是惊诧,后来则瞪大了眼睛,愣了半天,忽然一拍桌子,大声吼叫:“我懂了,燕老弟,你有办法是不是?”

“哈哈!”

燕七嬉皮笑脸:“狄大人聪明呢。”

狄人凤毛毛躁躁,却又十分开心:“燕老弟,你快

说说,有什么办法,将药价降下来?”

燕七摇摇头:“这个暂时不能说,不过,我需要狄大人帮我解决一个难题,这个难题帮我解决,其余的,你就瞧好吧。”

狄人凤猴急:“什么难题,老哥一定给你解决。”

燕七点点头:“陶家的天华药铺对面的那个三层楼,一直空着,留着也是浪费,我觉得风水不错,很喜欢,你要帮我拿下来。”

狄人凤想了想,蹙眉道:“天华药铺对面的三层楼,那是华家以前的产业,后来因为华家医死了人,这处三层小楼便充公了,以作赔偿。”

燕七敲着桌子:“我知道是华家以前的产业,这处三层小楼多少钱,我愿意出钱买下,但是,必须打折,因为这小楼闹鬼,人心惶惶,多少年了,都没人要,留着下崽吗?说不定里面住着许多鬼呢。”

狄人凤撇撇嘴:“明知道闹鬼,你还要?”

燕七促狭一笑:“要啊,万一是个漂亮的女鬼,刚好给我暖被窝。”

“你这厮,真是……“

狄人凤想了想,看着燕七:“你真想要?”

燕七点点头:“这处三层小楼有故事,有历史,我一定要。而且,这关系到药价能否降下来,所以,狄老哥看着办。”

狄人凤一拍桌子:“这处三层小楼是历史遗留问题,复杂得很,但是,燕老弟既然想要,我必须做到,不然,我这府丞也太没有力度了。这事,狄老哥给你办了,三天之后,你来过户。”

燕七开心不已:“狄大人也放心,金陵的药价,我一定会逼着陶家降下来,陶家啊,等着吃灰吧。”

……

三天之后,狄人凤果然将那三层闹鬼的小楼弄到手中,顺利的把房契和钥匙交给了燕七。

燕七很开心,暗中找到宋河,记忆一番。

宋河又找了宋家的后辈顶包,请了一帮道士,捉鬼,念经。

还找了工人打扫卫生,简单装修。

这处鬼宅仅仅是破旧而已,里面古色古香,打扫一下,简单装修,便恢复了几分生气。

陶家天华药铺就在鬼宅对面,看着许久封闭的鬼宅,突然开了门,道士进进出出,十分狐

疑,暗中派人打听。

消息也不胫而走。

宋家将鬼宅花了重金买下。

宋家驱鬼。

宋家要开饭庄。

陶东山看着装修队伍进进出出,也放下心来。

宋家过来开饭庄,无损他的利益,自然不必计较。

这处所谓的鬼宅,已经空置了许多年,自从华无病被迫离开金陵,这处宅子就无人敢住,也无人过问,闹鬼传闻越来越狠。

现在,鬼宅被宋家买去,免除了闹鬼事件,也算去了一块心事。

不然,天华药铺对面就是一处鬼宅,心里毛毛的。

总之,只要这宅子不是被华家买去,一切都不必担心。

再说,华家倒是想买?可惜的的是,他有钱吗?

呵呵!

……

陶家组织的茶话会,终于如期举办了。

陶东山忙里忙外,为茶话会精心布局。

周边的渠道商,代理商,全部如期而至。

一切花销,全部算在陶家头上。

陶家陪吃,陪喝,陪玩。

总之,一切都是陶家放血。

陶东山有自己的如意算盘。

只要这一次茶话会能让所有的渠道商,代理商,与陶家签下合同,那就血赚。

陶家的衣服不仅有创新,而且更加便宜,渠道商们没有理由不选择陶家。

这一次,定要打林家一个稀里哗啦。

一大早!

陶家的旗舰店锣鼓喧天,鞭炮齐鸣。

渠道商来了数百。

人来人往,摩肩擦踵。

陶家的人气达到了最高峰。

更有许多围观的百姓,也为陶家增添了许多人气。

陶东山挥挥手。

从苏州请来的三百绣工闪亮登场。

以温碧为首,站上了高台。

陶东山得意的介绍:“各位东家,我来介绍一下,这位便是誉满江浙的第一绣工大师——温碧。”

哗!

台下的渠道商鼓掌欢迎。

单凭温碧一人的名声,行业内便无人不知。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