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不该存在的山匪

等听完回禀之后,皇帝不禁皱起眉头:“你说乌孙昂是山匪所杀,这怎么可能呢,早在前年那群山匪不是已经被绞杀了吗?”

大理寺的官员神情有些凝重:“皇上,根据臣的调查,那群山匪不仅没有被绞杀,而且这两年还愈发发展壮大起来,连人数都越来越多。他们在平德县为虎作伥,欺压百姓,百姓们怨声载道却又怒不敢言,因此行事越发猖狂。这次恐怕是看到大皇子穿着富贵,这才杀人劫财。”

“既然如此,为何百姓们不向官府报案!”皇帝越听,心中的怒火越盛。

“这...臣在探查消息时,一旦问道山匪的事情,没有人愿意回答我们的问题,所以,对此还不太清楚.......”

另一个官员也说道:“皇上,我们这才快马加鞭赶回来,想询问皇上下一步该如何行事。如果是仅仅靠臣目前的兵力,恐怕无法对付这群山匪。”

皇帝面色铁青,猛地将奏折摔到桌上,大喝一声:“去把三皇子叫过来!”

众人被皇帝的怒气所惊,纷纷低下头不敢多言。

当初剿匪一事被交由三皇子司齐全权负责,不仅是他安排大臣带兵剿匪,后续平德县的官员也都是由三皇子安排继任的。

如今平德县的山匪猖狂,说明当时剿匪的事情有异。

最关键的是,山匪欺压百姓,却没有任何的消息传回京都,就连去当地询问,官员也说丝毫不知,明显就是官匪勾结,这才断了百姓的生路。

当时乌孙昂意外死在平德县的时候,司齐就害怕这件事情被牵扯出来,但是他派了两拨人出去探查,却都统统失去了消息。

如今被皇帝叫过来,他心中有个大概,只能咬死了自己不清楚情况,因此神情平静地行礼问安:“不知道父皇叫儿臣来有何事?”

皇帝站起身直接将调查的文书砸到司齐身上:“看看你做的好事。”

寂静的大殿中,此刻只剩下皇帝急促恼怒的喘气声,仿佛闷雷一般炸在每个人的耳边,叫人大气都不敢出。

司齐面露疑惑,捡起地上的文书,上面详细写了大理寺这几日的调查结果。

证明乌孙昂死于山匪之手的一大证据便是尸体上的财物全都不见了,就连最外面的衣裳都被人扒走了。可后来他的玉佩却出现在了县城里的当铺之中。

由于这块玉佩质地极佳,所以当铺的老板印象很深,根据他的证词描述,大理寺的官员一路追踪到了县城外的一座山上,并根据蹲守发现了此人正是山匪中的一员。

而这些,自然是司墨璃派人安排的。

最后根据大理寺官员们的查探,这群山匪在平德县外的山上安营扎寨,已经小有规模。

三皇子的眼皮跳了跳,越看心越沉。

“父皇,这......儿臣也不知道为什么!”三皇子强装镇定地分析道:“就算是有山匪,也可能是这两年才新组建的。”

“此地刚刚被朝廷带兵剿匪,怎么可能有匪徒在这种关头又跑去平德县,况且这群山匪规模庞大,你说一两年便建成了,这种鬼话你自己信吗!”皇帝声音扬高一分,那压迫感一时吓得周围的大臣不敢为三皇子说话。

“父皇,儿臣不才,可剿匪关乎民生社稷,也关乎朝廷威严,儿臣怎么敢欺上瞒下,可当初剿匪是孙大人孙得胜带兵前去的,回来便告诉儿臣已经悉数绞杀,难道是孙大人骗了儿臣?还请父皇明察啊!”三皇子说到后面已经声嘶力竭,他神情悲呛,倒真的像是被冤枉了一般。

皇帝冷哼,吩咐一旁的太监:“去把孙得胜宣召过来对峙!”

御书房内一时陷入了沉寂,大家都提着一个心,静静等着孙得胜。

没一会,太监慌慌张张地跑回来:“不好了皇上,臣奉旨派人前去孙府,可等人到的时候,孙大人...孙大人他恐是知道事发,畏罪自杀,已经在家上吊而亡了!”

三皇子一听,心中松了口气,还好他来的路上已经做出安排,否则此刻可就要遭殃了。

“好好好,好得很!”皇帝不怒反笑:“抄家!把孙府给朕抄了!就算是掘地三尺,也要把事情真相给查清楚!孙府的人,统统关入大牢看守起来,一个都不许放过!”

“是,皇上!”太监抹了抹额角的汗,赶忙吩咐了下去。

等他一离开,皇帝的视线又转回了三皇子司齐的身上,声音冷淡:“这件事没有查清之前,你就暂时呆在你的宫里吧,无事不要出去了。不管这件事到底是谁所为,你至少有失监管之责,先发你一年的俸禄,等事情查清楚了,再行决断!”

罚不罚俸禄都是小事,可一旦禁足,也就失去了朝廷上的话语权,对他是极为不利的。

但如今这样的情况,三皇子也只能咬牙跪谢:“儿臣谨遵父皇之命。”

孙府被抄,三皇子被罚禁足,皇帝决定委派新的人前往平德县剿匪,而这件事最得意的莫过于贵妃和六皇子。

事关重大,只要罪名坐实了,三皇子一派必将遭受沉重的打击,到时候,朝堂之上根本没有人可以再和六皇子相争。

但现在的问题便是,孙得胜死了,当时平德县的县衙因为和山匪勾结也早就处死了,孙府没有查出任何线索,而剿匪一事已经过去了一两年,很多事情难以查证。

甚至于,这群山匪到底是不是当年的那批,都没有足够的证据。

事情一时陷入了僵局,可是就在此刻,竟然有人敲响了登闻鼓。

另众人惊讶的是,此人还是一娇弱女子。

登闻鼓设立在宫门口,即使是普通百姓也可击鼓鸣冤,敲响登闻鼓就可以直接面见皇上,可代价是击鼓者必先受杖刑三十。

有人见那女子身材消瘦,不禁感慨:“唉,瞧她这样,三十杖下去,恐怕命都没了,哪还有机会见到皇上。”

另一人赞同地点点头,却也十分佩服女子的勇气,忍不住说道:“这女子想必也是有天大的冤屈吧,否则也不会选择这样的方式击鼓鸣冤。”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