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一百五十九章:到达决策
直到最后,厉国王上对上帝朝的大帝级别的至尊存在,依旧能胜利,这更是为王上赢得了不少的荣誉。
这样一来,即便是这个决策虽然还是会让人有些不满,可毕竟,没有逾越了这个规矩。
是以,历国王上不会和官员们发生剧烈的碰撞。
“只是,这震元府的一些情况,却是堪忧啊,即便是朕看着奏折上面的事情,都大为气愤。”
历国王上的眉头却是突然皱了起来。
这一次的灾情事件当中,他原先还觉得只是因为旱魃的原因,才导致如此严重。
他却是万万没有想到,区区的一个震元府,整个境内所有大小官员竟然全都牵扯了进去。
这其中牵涉的家族以及朝廷官员数不胜数,若是当真全部追究罪责,恐怕震元府必会陷入无官可用的境地。
这一切,比之前所想的还要复杂,而且,窥一斑而见全豹,震元府都如此了,那北境边界之中的其他的几个州府又能有几个好的?
“太子殿下去边境当中,倒真是把悬浮在人心之上的一把利剑,有他在,恐怕不止是另外的两位钦差会担忧自己做的如何,便是那群官员当中,也没几个敢硬着唱反调的。”
“只是可惜,太子殿下毕竟还是年纪尚幼,修为也不够,就算有陛下赐予的便宜行事之权,红衣巡查之身,恐怕也没几个官员和地方家族会真正在意。”
魏国公仔细沉吟了片刻,又再次说道:“太子之身,看似尊贵,实则也只是那群地方小史会在意,真遇到那种官官相护的大家族,太子殿下怕是还不够格。”
“目前来看,这事看似解决的完全,但还有最重要的一些点确实没有抓到,别的不提,那震元府布政司、提刑司,以及乐侯府,恐怕也是要查上一查的。”
“只是,查这些正三品以上的官员,即便是太子殿下手持着红衣巡查之身,还有这便宜行事之权利,若是真查下去,恐怕是要受阻了。”
历国王上对于魏国公还是极为尊敬的,对方论起身份地位而言,比之首辅还有过之而无不及。
是以,若是历国王上性格温和,在没有触犯逆鳞的情况下,魏国公在历国王上的跟前,说话也是有些随意自在,并不算紧张的。
“魏国公所虑正是朕之所忧。”
历国王上却是点了点头,显然,魏国公此番话语正是说到了他的心头最为在意的点子上面。
不意外的说,在看了魏卿澜的奏折以后,他也意识到了震元府内的情况恐怕他比想象的还要差。
其中官员们官官相护的情况以及背地里的勾当,恐怕是不必多说,抄九族都不为过。
这种事情,也就只有魏卿澜身为太子殿下,储君之身,才敢如此肆无忌惮的做事,并且没有人敢反抗。
至于另外两位钦差,却是没有奏折上奏的。
他们和魏卿澜不一样,不但没有权利肆意探查事情,而且遇到了官官相护的情况,即便是拥有着钦差的身份,以及本身就是正三品的官员,也是没人在意的。
毕竟天高皇帝远,他们空口无凭便是查案,莫说那群人会如何搪塞,阳奉阴违却是避免不了的。
即便日后真查出了什么,也顶多是治他们一个办事不力的罪责,至于其他的,倒是没有丝毫办法。
总不能让一个王上亲自下令,因为办事不力,真查杀一个官员小史吧?
那样别说是百姓们会如何说,便是官员们都会觉得王上这是大惊小怪,不必如此。
所以,这两位官员查的慢是可以理解的,而且,一般来说,除非是巡查途中遇到重大事情,或者是案情有了铁证,足以断定罪责的情况,这才要上报给历国王上知晓。
否则,以他们的狡诈性格,即便有了什么线索,在没有再三思考自己是否会牵扯其中的时候,也是决然不会上奏折的,要等回京交旨的时候才会进行叙述的。
魏卿澜虽有历国王上赐予的红衣巡查身份以及便宜行事之权,可是,真若是震元府的布政使以及那乐侯也出了差错。
那样的话,别说是这红衣巡查的身份以及那便宜行事之权,即便是魏卿澜暴露出自己的太子身份,储君之位,也是万万不够用的。
要知道,以侯为尊,在没有铁证如山的面前,莫说是魏卿澜这个太子殿下,便是历国王上都不好开口直查乐侯。
而且,魏卿澜若真是查到乐侯府的头上的时候,或许,还会有性命之忧也未可知。
“传旨,边境大难,数千万黎民生死不知,乐侯掌管不严,即刻起,让震元府的乐侯来京。”
想了许久,历国王上却是准备暂时把乐侯召回京城来了。
这样一来,就算是魏卿澜在震元府境内再怎么闹翻天,凭借着他的身份,也没有人能用自己的身份来压制他了。
虽然还留有左右布政使这个从二品以及正二品的大员在,但也无法阻拦拥有钦差身份以及红衣身份,外加便宜行事之权的太子殿下查案的。
至于到底能查到些什么,这还是得看魏卿澜的本事。
魏国公听到了历国王上这般决策,先是楞了一下,随即眼中闪烁着不可思议的目光,竟然失声叫了出来:“陛下,太子殿下身上……”
一句话还没完整的说完,魏国公就是意识到自己失态了,这几乎是从他担任国公之位以后,从未发生过的事情了。
可是,刚才的猜测让他太过震撼了,太子殿下除却红衣巡查以及便宜行事之权之外,王上竟然把自己的龙令交给了太子殿下!
否则的话,若是没有真正的龙令,凭借着魏卿澜太子殿下的身份,左右布政司虽然是没有权利制止魏卿澜,但真遇到了要查什么东西的时候,却也可以阻拦。
甚至,可以直接出手击杀魏卿澜!
但是拥有了龙令之后,魏卿澜的安危却已经是可以掌握了,到时候即便是真出了什么差错,历国王上也好排除朝中强者去保护魏卿澜。
而且,这龙令并非只是护身的象征,更多的,是荣誉的象征,可以这么说,拥有着龙令,便是相当于历国王上亲临,比之圣旨还要有用的多。
内阁首辅看魏国公的失态,心思微微流转而过,也是猜出了他的想法,他如今也是在心中暗叹一声,也是没有丝毫出声的想法。
一时间,一个内阁大臣,一个国公,此刻全都看向了厉国王上,想要得到一个肯定的答复。
历国王上却是哈哈一笑,道:“魏国公果然聪明,没错,卿澜身上确实有朕亲给的龙令,只要乐侯回京,在震元府他又站住了理。”
“那,即便是那两位布政司的大员在,也是无能难为住他了。”
说着,这位历国的王上又是语气之中夹杂着失望,“只是可惜了,倘若朕要那乐侯和布政司的人一同来,估计是没有办法的。”
“不过也无妨了,那两个布政司的家伙便交给卿澜对付,无论成败,终归是一次历练。”
“真给了龙令??!!!!!”
魏国公沉思了一下,随即笑道:“陛下果然英明,赐下这象征着王上亲临龙令,只是,这其中的深意,不知太子殿下究竟能否能领悟的到。”
………………………………
在他们闲聊的时候,魏卿澜已经动身了。
“恭迎钦差大人。”
排山倒海般的声音,震的脚下的土地都有些发抖。
布政司并没有在魏卿澜所在的城池当中,所以,魏卿澜还要亲自赶来这边。
刚刚到达城外,白雪皑皑,一片茫茫,却站着无数的衙役无数,神情冷厉,一个站着一个,森严的戒备,一众官员跪拜在地,前面却是有两个官员只是拱手,并未下跪。
他们便是这布政司的两位大员,拥有见太子而不跪的权利。
只是别看他们的脸上毫无波澜,内心看到魏卿澜这位太子殿下真的出现在了眼前的时候,还是心中颇为惊慌。
他们从没想到过,因为这次的饥荒,竟然会出现一位储君!!!!!!
不过也仅仅只是有些惊慌罢了,对他们而言,即便是太子殿下又如何,难道就可以无条件的将他们一一格杀不成?!!!!!!
“诸位请起!!!!!”
魏卿澜掀开轿帘,厚厚的官靴踏在发湿却有些薄冰的土地上,显然,这肯定是此处城池的官员们派人清理过的结果。
为的,就是迎接他这位太子殿下。
如今他的身份看似隐蔽,实则已经被很多人知晓了。
毕竟他之前所做的动静太大,会被人知晓也是理所应当,也是因为如此,魏卿澜这次才没有丝毫的隐蔽,直接以真面目到来。
魏卿澜之所以出现在这,还是历国王上的一道圣旨,让魏卿澜真奔到了这个震元府当中的首城来了。
这一次,因为魏卿澜没搞什么突袭,而且,估计是因为之前他在震元府城池的那一番所做作为已经传开了,是以,首城的大小官员这次可是把礼仪准备的非常充足。
除去被召回京城的乐侯以外,暂以左右布政使楼兰、萧然为首的布政司一众官员。
以按察使董宣为首的提刑按察司的一众官员,全都出现在了开封城外,迎接魏卿澜这个钦差。
没办法,之前魏卿澜在震元府的行为太过凌厉了,虽然饶恕了大多官员,可他的行为,却是让人胆寒。
是以,震元府首城的这一竿子官员可不愿意在这礼仪上招惹魏卿澜不高兴。
“有劳诸位大人亲自前来,孤深感不安啊。”
冲着为首的几个官员微微颔首,魏卿澜也是知道,这几个肯定就是震元府布政司及按察司几位官员了,至于其他人,在这里,是根本排不上号的。”
“而且,除了他们二人之外,其他人也不敢见到太子而不跪,特别是对于如今已经有所凶名的他而言,更是不可能!”
“太子殿下如今不止是储君,更是钦差,我等尊崇殿下为了震元府之内的事情劳途奔波。”
“对的,这等礼节,我等理当如此,便不是钦差,太子殿下也当得起,方才不必在意。”
这一番话从布政司两位大员的嘴中说出,也是极为的可进可退。
一番絮叨,为首的几个官员和魏卿澜也算都混了个脸熟,最起码,魏卿澜知道这几个官员哪个和哪个了,之后一行人就回进了震元府的首城当中。
魏卿澜的钦差行辕,是临时准备的,这次,魏卿澜虽然没搞突袭,可速度也不慢,从震元府边城出发,到达震元府首城当中,也就是两天的路程。
不过,虽说是临时准备的,可钦差行辕大多都是如此,也不可能去专门兴建一处钦差行辕,是以,只是把布政司衙门给改成钦差行辕了。
布政司衙门不比知府衙门,因为有左右两位布政使,一般来说,是分左布政司衙门和右布政司衙门的。
左为尊,按理说,虽然魏卿澜品级不够,可毕竟是储君之身,即便是在亲王的领地,也是可住的,更何况乐侯也只是一尊异性侯罢了,自当要入驻侯府当中。
可凑巧就在这时,乐侯被招去京城了,这事,也就有些不好办了。
乐侯不在,虽然规矩如此,可真若是把乐侯衙门腾出来,让魏卿澜当行辕,这恐怕是有些不妥的。
是以,现如今,魏卿澜的行辕就被安排在了左布政使衙门。
在钦差行辕落定以后,这次能进钦差行辕的,可就没几个人了,除去之前迎接魏卿澜时,没有下跪的几个品级足够的官员,其他的,都各自回各自的衙门去了。
唠了一会闲话,魏卿澜就转入了正题。
“二位大人,此次孤之所以前来这里,却也是受了王命的,不止是震元府所在地界有所困难,其他境内同样是大雪大灾。”
“这次,虽为天灾,却亦有人祸因素,是以,孤此行,主要就是巡查此事,日后若有得罪之处,还望诸位大人莫要阳奉阴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