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8 老四是个有出息的,日后必定成为你的得力臂膀

是以寻常那些老生常谈的办法,在这儿根本就上不得台面!

只怕父皇想要的,不是一次两次地击败蒙古鞑子,他想要的是永绝北虏之患!

不得不承认,朱棣确实是天生将种,他的军事眼光远非常人可比。

但难就难在这个地方,如何才能永绝北虏之患?

哪怕以朱棣的军事战略眼光,他都很难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

因为,这个问题,不可能会有答案!

为什么?

因为不是只有大明才有北虏之患!

历代中原王朝,都曾面临过同样的问题!

霸秦,强汉,盛唐……历代中原王朝,都不能彻底解决来自游牧部族的威胁!

而他朱棣现在唯一能够想到的,就是从大明实际情况出发,首先要做的并非是发起战争,而是重铸北疆防线!

围绕着这个核心思想,朱棣也开始动笔了。

徐达环顾全场,最后惊讶地发现,只有眼前的李祺还在沉思,始终没有动笔。

这个“大孝子”,他想做什么?

难道他真想交白卷不成?

这可是皇帝陛下亲自出题啊!

你丫敢交白卷,那就是不尊皇上藐视皇上,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一想到这儿,徐达就忍不住轻咳了两声,想要提醒一下李祺别犯浑,老老实实地赶紧答题。

然而徐达接连咳嗽了好几声,李祺却都是置若罔闻。guwo.org 风云小说网

甚至他还注意到,李祺此刻的脸色很是异样。

没有先前的那等轻浮懒散,他好像在做什么很艰难的决定似的,正陷入了痛苦的挣扎与纠结之中!

其实,徐达猜得没错,李祺现在确实非常纠结,或者说正在犹豫要不要认真作答。

随便写写,糊弄一下,既不用出风头,也不会引人注意,可谓是两全其美的好事。

但问题在于,李祺想这样做,他的良心好像不答应啊!

北虏之患,始终伴随着大明王朝。

从太祖朱元璋十三次北伐开始,再到太宗朱棣五次御驾亲征,这两代帝

王可谓是倾尽全力打出了一个万世太平!

可是结果呢?

朱元璋十三次北征,

北元朝廷被削成了草台班子,

分裂成了鞑靼和瓦剌。

但鞑靼和瓦剌却依旧常年寇边扰境,

劫掠袭扰大明边镇,

屠戮边镇子民。

而朱棣五次御驾亲征,打了鞑靼又打瓦剌,打了瓦剌又打鞑靼,按下葫芦浮起瓢,打了一辈子的仗都没有享受享受,最后自己病逝在回师途中。

而鞑靼被他打残了后,瓦剌趁势崛起,在马哈木、脱欢、也先三代人的发展之下,终于一统整个草原,随后就是那场土木堡之变,大明王朝一战丧失了精锐战师,盛极一时的大明王朝也自此逐步走向衰亡!

其实,武力并非平定北虏的最好方式。

那些钱粮辎重不用在战争上面,可以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啊!

李祺长叹了口气,在徐达的注视之下,终于提笔了!

只见他一挥而就,洋洋洒洒地写了好几大篇文字,看得徐达眼睛都瞪圆了。

最后李祺投笔于案,起身潇洒离去。

该说的都说了。

希望老朱同志能够听进去吧!

徐达没有直至李祺离去,而是下意识地看向了桌上的答卷。

“臣有上中下三策,可平北虏!”

看到第一句话,徐达不由哑然失笑。

果然还是年轻啊!

“平北虏”这种话,他徐达都不敢说。

好大的口气……

然而等他目光看到最后的上策!

卧槽!

等等!

这小子太毒了啊!

太毒了啊!

徐达认认真真地看了一遍,顿时咋舌不已。

冯胜、邓愈和李文忠也走了过来,他们瞧见大将军怔怔出神,所以也颇为好奇。

“徐天德,怎么打了这么久的仗,字都不认识了吗?”

冯胜打趣道,一脸不怀好意。

“哈哈哈……你还真别说,还真有可能!”

李文忠也插了嘴,以报这徐达刚刚叫自己小名之仇。

邓愈就是笑笑不说话,作壁上观。

老将们见面就互喷垃圾话,倒也不是没有原因。

从渡江之战开始,老将们争出征,争战功,争战利品,争爵位,争赏赐,狗屁倒灶争了大半辈子,不知积累了多少恩怨,见面后自然没好话。

徐达懒得理会这些混账,将李祺的答卷中最关键的部分递给了冯胜。

“看看吧!”

“李太师真是有个好儿子啊!”

众将觉得有些莫名其妙,可是接连查看之后,一个个脸色瞬间大变,跟见了鬼一样。

“这……这……太毒了吧?”

“乖乖!这兔崽子就该进军中啊!日后肯定又是个冷面杀神!”

“此举有伤天和,且干系太甚,只怕难以推行!”

三位顶尖名将纷纷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李祺之计,简直就是毒计,足以坑杀所有草原蛮夷的那种!

徐达从李文忠手中接过答卷,然后轻笑道:“此事重大,你我都没有资格做出决定,还是一同面圣去吧!”

三人自无不可,他们也想知道,皇帝陛下会做出什么选择。

中军大帐里面,朱元璋正和太子朱标闲聊。

“标儿,你觉得今日这场演武如何?”

老朱同志问的当然不是演武怎么样,而是参加演武的宗勋子弟怎么样。

太子朱标温仁宽明,聪敏孝爱,自然明白老朱的意思。

“新一代子弟中,徐辉祖、冯诚、邓镇他们三人可为将佐,而最出色之人,无疑是四弟了!”

“技压群雄,骑射无双,四弟当真是天生将种也,日后必为我大明柱石!”

朱标笑呵呵地开口道,满脸骄傲之色。

朱元璋将这一切尽收眼底,同样露出了欣慰之色。

“是啊,老四是个有出息的,日后必定成为你的得力臂膀。”

“倒是老二和老三,这两个混账……算了,不提也罢!”

龙生九子,各有不同。

他朱元璋现在这些儿子里面,最优秀最出色之人,无疑是太子朱标。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