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以蓝先生之言,这知行合一如何用于大明的选官制度?”
面对荀正的提问,蓝威稍作思考后作出了回答。
“首先是重开科举......”
此话一出,国子监众人顿时松了一口气,看待蓝威的眼神也变得友善了一些。
“切!”
“兜兜转转,还以为你有什么高见呢!”
“结果还不是回到开科取士上!”
李祺面露不屑之色。
学堂门口的朱雄英同样露出了失望的表情。
心中暗道:要是科举能行的话,皇爷爷和父王也不至于跟群臣争论了那么多年了。
看来这位“蓝先生”,虽然提出的“知行合一”学问十分新颖,但在具体的治国之道上,还是没有办法啊。
“嗯~科举制度并不完美,但也是延续了几百年的成熟体系。”
荀正点了点头,不由得叹息一声。
到头来,他们还是得依靠古人的智慧啊!
就在这时,蓝威话音一转继续说道。
“在下还没说完呢......”
“重开科举的前提在于改革!”
荀正闻言顿时一愣,下意识的问道:“如何改革?”
“自唐宋以来,科举试题都以经义和四书五经为主,在下认为是远远不够的!”
蓝威说道。
“这些都是圣人之言,不考这些那考什么?”
欧阳伦反问道。
“算术、工学(物理、化学)、医学、天文、地理等等.......”
蓝威如数家珍,基本上将现代学科一一搬出。
“什,什么?!”
“这算术巫医商贾工匠,不过下九流!”
“岂能列入朝廷庄严神圣的科举考试当中?”
李祺等人顿时满脸怒容,一个个的反应都十分激烈。
然而蓝威的反驳也十分有力。
“算术乃君子六艺之一,丈量田亩、统计赋税,哪个不用到算术?”
“工匠上能铸造兵器强国强军,下能打造农具促进百姓生产!”
“医学能救死扶伤!”
“天文能预测风雨!”
“地理可治洪水涝旱!”
“以上学科,哪个不是治世实学?”
不同学科对应不同的用处,可谓是一针见血。
李祺等人脸色涨红,却愣是一句反驳都说不出口!
“说得好!陛下向来不喜文采,只求实用......”
“不过改革之事,还得从长计议。”
荀正言语中带有一丝委婉之意,大概也是觉得蓝威提出的改革,过于惊人,牵扯甚广,步子迈得太大了!
“增设科举考题一事,暂且不论好坏。”
“但这与阁下所说的知行合一,似乎不太相符吧?”
欧阳伦眼看无法从科目上驳倒蓝威,便打算从学术方向抨击后者。
程朱理学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学习获得真理。
结合科举,那就是“读书”然后“做官”。
蓝威增加了科举考题,本质上还是“读书做官”这一套,只是读的书更多了而已。
“我知道你很急,但请你先别急。”
蓝威淡淡的瞥了后者一眼,然后进一步解释道:“科举考试只是第一步,并不意味着可以直接当官。”
众人一听再次懵了。
这科举只要考上举人,朝廷便会直接授予官职,这套流程已经从唐代延续至今,哪来的第二步?
“通过科举者,应派遣到地方实习,在实践中获得为官的经验。”
“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这就是知行合一!”
结合科举,那就是“读书”+“实习”然后才能“做官”。
蓝威的解释非常浅显易懂,国子监的所有人,包括在门口偷听,年仅八岁的朱雄英,也都听懂了!
“让士子去地方当胥吏,积累实学才干,似乎可以诶!”
朱雄英眼前一亮。
此法即能响应父王开科取士的理念,又能满足皇爷爷对官员需要真才实学的目的!
“你,你的意思是说.......”
“让我等读书人,去干胥吏的低贱活?”
欧阳伦满脸阴沉,一副大受侮辱的模样。
在大明,官与吏的地位,可以说是天壤之别!
胥吏有点类似于后世的基层人员,负责向百姓传达官府指令、催征赋税、征集徭役、看管和押解犯人等等杂事。
一句话概括就是,脏活累活都干,福利待遇却很低!
“蓝威!你这个居心叵测的匹夫!”
“你这是把士子当狗使唤吗?”
李祺满脸怒容,愤慨不已。
“在下也就随口一说,你急什么?”
蓝威耸了耸肩,一脸无所谓的样子。
“你.......!!”
李祺等人气急败坏,却又拿蓝威没办法,只能憋着无能狂怒!
“今日的课堂就到此为止吧。”
荀正点到为止。
如果他的猜测没有错的话,今日国子监内的所有话,都会被锦衣卫记录,最终上达天听!
以他对那位刻薄寡恩的陛下了解,把士子当狗去使,也许还真有可能做得出来!!!
PS:跪求鲜花跪求收藏跪求评价!
$(".noveContent").("halfHidden");setTimeout(function{$(".tips").("点击继续阅读本小说更多精彩内容,接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