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故被人偷袭,周启很生气。
羽箭当然没射中他,躲开了。
可还没站稳呢,又是几箭射过来。
周启那个气啊,只能连跳带爬带打滚狼狈躲避。
虽然穿着铠甲,可也不敢真被箭射中。
万一没挡住呢,岂不是死翘翘了。
等到惊魂稍定,才发现被包围了。
五个猎户打扮的汉子将他围起来,一脸的不怀好意。
周启有点气愤,大声问:“你们是什么人,为什么要偷袭我?”
“咦!”
为首的一条汉子挺惊讶:“这狗鞑子还会说汉话。”
其他四个汉子也都惊讶不已。
另一人兴奋道:“还穿着甲,这狗鞑子是个大官!”
大伙纷纷点头,眼睛愈发亮了起来。
会说汉话的鞑子也不是没有,但基本上都是鞑子贵族,普通的鞑子士兵跟明军的士兵没什么两样,基本上都是文盲,哪里会说汉话,而且这鞑子还穿着甲。
那甲一看就不普通,肯定是鞑子的大官无疑。
这要是抓住了,肯定能卖个好价钱。
发了!
几個猎户汉子眼睛冒光,持刀围了上来。
周启一听不对,连忙道:“几位老哥别误会,我不是鞑子。”
“嗯?”
几人一愣,到也不怀疑。
鞑子是绝对不会说鞑子这个词的。
为首的汉子问:“你是何人,为何穿着鞑子的甲?”
周启松了口气,别误会就好,忙道:“我是军中之人,在山中迷了路,来问路的,这铠甲是我从一个捉住的鞑子军官身上扒下来的。”
几个汉子不疑有他,立刻收起刀兵。
非是轻易信人,实是鞑子也说不了这么流利的汉话。
虽然听着有点古怪,不知是何处的方言。
但的确是汉人无疑。
为首汉子上前几步,问:“小兄弟在哪支军队卖命?”
周启说道:“我在宣镇当兵,跟着侯大官到京城来勤王,前几天吃了败仗走散了,昨天碰到鞑子骑兵,捉了一个当官的,被一路追到山里,老哥怎么称呼?”
“我叫张大虎!”
汉子先介绍了自己,又介绍了几个猎户。
周启好奇问道:“听老哥的口气莫非当过兵?”
张大虎点头道:“我们都是军户,在军队里混不下去了,带着家小避到山里,平时打点野味,跟山外换点钱粮过活,小兄弟身手挺不错嘛!”
周启谦虚:“一般一般,就是有把子力气。”
寒暄几句,张大虎很是热情:“走走走,去我家里说!”
周启盛情难却,就跟着去了。
张大虎家是两间土房子,篱笆围的墙,院子里还养了几只鸡,屋檐下还有风干的肉和动物的皮毛,其中有一张皮子特像豹皮,就问了一下,还真是豹皮。
周启啧啧称奇,有熊瞎子就算了。
没想到这山里还有豹子。
张大虎婆娘是个三十来岁的妇女,朴素又热情。
两个女儿还都不满十岁,还有个学走路的儿子。
这就是一个温馨的五口之家,穷是穷了点,但比外面的老百姓过的实在,至少没有官府盘剥,也不用遭受战乱之苦,当然前提是不被山里的野兽吃掉。
张大虎婆娘弄了一盘子肉干,还拿来了酒。
能喝上酒,说明日子确实过的挺不错。
周启吃着肉干,喝了点酒水,问起了方圆地理。
张大虎道:“这是燕山,你不知道燕山?”
周启茫然摇头,他知道华山,知道泰山和恒山,也知道黄山武夷山峨眉山青城山,还知道太行山庐山嵩山,唯独没听过燕山,这燕山是什么山?
张大虎道:“燕山方圆有上千里,具体有多大我也不是太清楚,反正很大就是了,从这里往西走,大约有五十里就能看到集市了,走一百二十里就能到通州了。”
周启连忙表示感谢:“多谢张叔!”
本来叫老哥的,张大虎不乐意。
认为他岁数小,非要让他叫叔。
周启从善如流,也不觉的叫声叔就吃亏了。
张大虎道:“这有啥好谢的,不过你这身甲着实不错啊,我还没见过这么好的甲,咱们明军的总兵都没这么好看的甲,你捉的鞑子什么官?”
周启不想炫耀,但还是没忍住:“那狗鞑子说他是贝勒,也不知道真的假的。”
“贝勒?”
张大虎愣了愣,眼里冒出了光。
其他几个猎户汉子也一样两眼冒光。
周启点头:“要真是贝勒,应该能值不少军功吧?”
张大虎点着头:“那是肯定的,咱们的军队打鞑子不行,砍一个真鞑子都有重赏,捉住一个贝勒,估计能升好几级官的,能活捉贝勒,你这武艺在军中迟早能升官。”
周启谦虚几句,喝酒吃肉好不快活。
这几天不是在雪地里挣命,就是在逃命。
心神一直绷的很紧,如今遇到同族,总算放松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