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四大喜事: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若得其中之一,那已经是喜不自胜,绝对能够置办几场酒席。
若是能将其中几个都凑齐全了,想必也是人生得意,走马观花。
只不过要想将他们全部都凑齐,实在是难度太大,这久旱逢甘霖尚且好说,看的是老天爷赏脸。
老天爷总不能一直干旱,只要命够硬,总能够等到下雨的一天。
这四大喜事之中,难度最大的绝对是最后一件,金榜题名时。
什么叫金榜题名时?
所谓金榜题名,自然是与科举考试相关。
古代科举制度殿试后录取进士,揭晓名次的布告,因用黄纸书写,故而称黄甲、金榜。
又因为殿试名次多由皇帝点定,俗称皇榜。
金榜题名,最次也得要能够考中进士,这难度可谓是相当之大。
有多难呢?
一个年富力强的年轻人,从小生活条件不错,或者说有些志向,决心读书做官,那势必要开始研读四书五经圣人教诲。
有点钱的进私塾,有落魄的老秀才教导,省去了自己瞎琢磨的工夫。
没有钱的穷小子可就是困难了,只能够靠着自己的本事努力的钻研,并且还需要用些小心思小手段。
比如说凿壁偷光,萤囊映雪等,总而言之,都是为了学习,不寒颤。duqi.org 南瓜小说网
等四书五经读会了,起码是已经彻底的背诵记忆且熟知意义,就可以赶赴县中进行考试。
科举就像是闯关游戏,一层又一层的关卡在前面等着你,明朝的科举可不像是现在的九年义务制教育,成绩不达标,不管年龄多大,通通打道回府。
最低级的关卡名为童试,主要分为县试和府试两个阶段,如果有幸通过了这两个阶段的考试,那么便可以获得童生的称号,如此才证明你已经具备了基本的文化知识和写作能力。、
县试的时间大概是每年的二月份,具体时间等待通知,反正县衙会提前一个月张贴告示,公布具体的考试时间。
有志于科举的还未曾有过功名的童子鸡们,自然要把握住这个机会,要尽快到县衙的礼房报名,错过了这一茬,那就得再等一年。
报名之后并不意味着就有了考试的资格,考生们还需要做充足的准备。
应试准备有不少,且都相当的麻烦,挺折腾人的,没点耐心还真就搞不定。
首先要填写“亲供”,其中包括姓名、年龄、籍贯、体貌特征,以及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三代存殁履历,过继者则要写本人亲生父母三代。
这就相当于一次政审,那些家里有作奸犯科、违法犯罪祖宗的可要小点心,大多数情况下连考试的资格都不会有。
完成了亲供,考生还要找到一同参加考试的四个人,一般都是同乡。
找人的目的相当简单,互相做保,一旦其中有任何一人作弊,五个人全部都要连坐。
哪怕是完成了以上两个麻烦事情,考生也还是没有考试的资格,还需要做最后一件事情,即证明材料真实性!
这个证明真实性,同样需要找人盖章,考生需要找到本县的廪生为自己证明,证明所提供的资料全都属实。
如果没有廪生愿意为你证明材料的真实性,那自然是前功尽弃,等待下一回吧。
做完以上这些,立志于科举的你才算有了考试资格。
等待考试那一天,带着文房四宝以及吃的东西,经过仔细的搜身之后,才能够进入考场参加考试。
考试通常有四场或五场,每一场考试的内容都不相同,难度也会依次递增。
每场考试每隔数日举行一次,前一场考试通过者才有资格参加下场,且每场考试录取人数依次减少。
考试全部完毕,由知县对通过考试者进行排名,第一名称为“县案首”,只要没有其他问题,便不用再参加后面的府试和院试,直接获得秀才功名。
所以说,第一名从来都有优待,就好比绝大多数人,只会知道世界最高峰是珠穆朗玛峰一样,第二名自然没那么大名气,连一点优待也不会有。
没有得到第一名也不要紧,好歹是通过了县试,拥有了参加府试的资格,相比较于那些连县试都没能通过的人,自然是好上不少。
府试是由各府州举行的考试,通常由知府主持,由府学的教授、训导负责监考,考试时间为每年的四月份,准备工作和县试没什么区别,同样很是繁琐。
与县试不同的是,府试除了考引之外,其他东西一律不得带入考场,笔、墨、纸全都由考场统一提供,过夜用的棉被也由考场提供。
也就是说,考生这一次不用再担心笔墨纸砚的花费了,官府大气,把这钱给出了。
府试考试内容更为庞杂,基本都是从四书五经中选取,第一场考帖经,考生需要按照要求,将书中的内容默写下来,主要考察考生的记忆力;第二场考杂文,主要包括一些论、表之类的文体,主要考察考生的书法和习作能力;第三场考策论,主要考察考生对法律、时政、吏治等方面的理解和观点。
每次府试通常只录取数十人,分为甲、乙两等,其中前十名为甲等。同样的,府试第一名的“府案首”,也是直接获取秀才功名,而不必参加下一级的院试。
通过了县试和府试之后,考生便获得了“童生”的称号,这即表明考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文化知识和写作能力,同时也证明考生获得了正式参加科举的资格,可以进一步参加由省一级举办的院试。
童生特权不是很多,但是都很实用,例如诉讼时不用跪拜,婚丧典礼时可以和官员同桌而食,俗称能和领导坐一桌了。
虽说这些许的特权和秀才那是没法比,但是相对于普通老百姓,也算是高高在上了,这身份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从此以后也可以算是半只脚踏进了官场,剩下那只脚能不能够踏进去,就看接下来的院试了。
院试,乃是由各省学政主持的入学考试,秀才录取率低的令人发指,大概是十取一的概率,有时候还会更低。
院试要求的参考人员自然是能够通过县试和府试的童生,报名、填写履历、廪生作保的过程基本与府试、县试一样。
考试时,学政亲自到考场外点名入场,考生必须经过全面检查,然后到指定座位。点名结束后,升炮封门,学政坐大堂亲自写试题,抄至木牌上面,擎游供考生看,考生看后将题目抄下立即作文。
这保密性,除非学政本人被金钱诱惑泄露了题目,否则基本不可能泄题,一旦泄题,被发现之后可是诛九族的大罪。
院试分为正试、复试两场,为防止作弊,通常由五百里外较远的书院山长或幕友来评卷,第一场考试的录取人数为最终录取秀才的一倍,第二场考试再筛掉一半考生。
两场考试后三天发榜,通过的考生便获得了“生员”称号,即获得了进入府学、县学学习的资格。
生员俗称秀才,如此便算脱离了平民阶层,拥有了一定特权,如受免丁粮,司法特权,上堂不必下跪等。
同时,考中秀才之后,身份地位也会有不小的提升,至少能去私塾里面当老师了,不愁生计。
也算是正式的熬出些眉目,有了更进一步的可能,实在不行抄抄书写写字也不会活不下去,可比在地里刨食的泥腿子好多了。
千辛万苦,好不容易考上了秀才,有了功名在身,但秀才功名并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
事实上,身为秀才,想要一直保持这个身份,就必须参加每三年一次的岁考,入等继续保留秀才功名,没入等那就呜呼哀哉了,得重新参加科举考试。
县试和府试要找廪生证明材料真实性,这所谓的廪生,就是秀才在岁考中的头等,也就是第一名。
第一名自然有优待,廪生由朝廷按月发放粮食,即便不耕作,也不愁没饭吃。
秀才并不是科举考试的终点,这不过是一个起点罢了,接下来还有乡试。
但是秀才想要参加乡试,并没有那么简单,还需要经过一场科考!
科考通常在乡试前举行,考试成绩会被分为六等,其中第一等、第二等和第三等的前三名获取参加乡试资格。后三等非但没有了考试资格,而且第四等还要接受挞责;五等的要降级;第六等的最惨,还会被剥夺生员资格。
和秀才录取比例相同,能够通过科考的秀才,占总秀才数量的十分之一左右。
科举中有一个无比高大上的荣耀:连中三元!
指的是某个考生参加考试过程中,在乡试、会试、殿试三次考试中均考得第一名,接连考得“解元”、“会元”、“状元”。
但是在此之前,还有一个“小三元”,虽然没这么大名气,但也算得上是一种荣耀。
所谓“小三元”,指的是县试、府试、院试全都考上了第一名,成为三试中的“案首”。
不过除了心高气傲之人外,大概是没人会得到这荣誉了。
乡试,又称大比、秋闱,三年一次,由皇帝钦命的主考官前往南北直隶及各省省城主持,录取率极低,大概只有百分之四。
乡试共有三场,每场考三天,而且三场考试都要提前一天进入考场,即八月初八日、十一日、十四日进考场,考试后一日出场。
考试场所是一处独立的号房,只允许考生一人进入,功能多样,包含答卷、吃喝拉撒睡,条件简陋,极为艰苦。
考试完成后,通常会在当年九月上旬或中旬放榜,这个榜也被称为乙榜,又叫乙科,因彼时正值桂花飘香,故而也称桂榜。
凡是成功上榜,便是考中了举人,俗称孝廉,其中第一名被称为解元。
如今最著名的举人自然就是范进,因为一篇《范进中举》名满天下。
范进五十多岁才考取举人,得知中举之后,整个人登时就疯晕了,究其原因,就在于考上举人之后的待遇是质的飞跃。
秀才历来都有穷秀才,酸秀才的说法,比如说同福客栈里的吕秀才,穷的要命,连客栈都卖了出去。
但举人可从来不存在的什么穷酸的说法,成为举人之后,最重要的特权就是免税权,即举人名下土地可以豁免皇粮国税。
这就兴起了另外一个产业,即挂靠!
所谓的挂靠,即百姓或乡绅主动将土地投效到举人名下,从而获得免税权,避免朝廷的赋税。
这个时候,举人相当于成为了地主,只要小小的运用些手段,那自然能赚的盆满钵满。
到这个时候,如果考生已经心满意足,那也无妨了,因为他的阶层已经彻底的发生变化,做一个富家翁绝对没有问题。
但是如果真的不安于现状,有着野心,想要进军官场,那就要继续往下走,参加竞争更为激烈的会试。
会试是由礼部举办的全国性考试,能否成为进士的关键一步,通常在乡试后次年的二月初九至十五日举办,因在春天举行,故也称春闱,又因多为礼部主持,故也称礼闱。
此时,你的对手再也不是同村同乡同县的朋友了,你将面临着全国上下所有有志于科举的举人的威胁。
会试同样分三场举行,每三日一场,分别在二月初九日、十二日、十五日举行,要求与乡试差不太多。
考试完成后,经过弥封、誊录、校对、阅卷、填榜,通常会在该年四月份放榜,因时值杏花绽放,因而也称“杏榜”。。
会试的录取率要高于乡试,达到了百分之九左右,别看录取率高了,实际上,由于整体人数较少,其实厮杀更为残酷。
无声的炮火就在纸墨笔砚之中激射,能够在全国所有举人之中脱颖而出的人,被称为贡生。
成为贡生之后,要参加的考试,就是科举中最为关键,竞争最为激烈的一场:殿试!
而此时,考生距离人生四大喜事之一的金榜题名时,就差最后一道关卡。
只要通过这道关卡,那边可以在黄榜之上看到自己的名字,光宗耀祖,荣耀门楣。
但是想要在殿试之中脱颖而出如何艰难,面对的对手,都是从全国而来的高手,可以说每一个人都是学富五车,才思敏捷。
而欧阳伦,正是从激烈的科举考试之中厮杀而出,凭借着自身的才智,成功打败了同时期的其他考生,走到了最后一道关卡。
不见硝烟的战场之上,欧阳伦成功的厮杀出来,虽然没有成为第一,但是他得到了朱元璋的赏识。
这份赏识,落在欧阳伦的身上,那就是泼天的富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