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清晨。
和往常一样。
萧尘一早就去了后山修炼。
黄垒等人也是养成了早起的习惯,一同绕着蘑菇屋跑步锻炼。
至于陈到明,王刚,李国立三个飞行嘉宾他们都年过六旬了,
自然不会强求他们早起。
快到早饭时间的时候。
萧尘回到了蘑菇屋。
“爷爷,刚好可以吃早餐了。”
紫枫妹妹看到回来的萧尘笑着说道。
“嗯,好。”
萧尘宠溺的回道。
紫枫妹妹又小跑进了屋。
去到师傅陈到明几人的房门外。
敲了敲门。
“师傅,王爷爷,李爷爷,可以吃早餐了。”
陈到明三人这时也都醒了。
出来的时候。
“老陈啊,要不把你这徒弟让给我,也太懂事了。”
王刚一脸羡慕的对着陈到明说道。
“哼,你想得美。”
陈到明没好气的说道。
“早知道我就先跟老爷子说了,就不会让你白白捡了一个大便宜。”
王刚看着乖巧懂事的紫枫妹妹,微微有些懊悔的说道。
收徒弟最看重的是人品,人品不行,天赋再好也没用。
而且在来参加节目之前。
他也有对向往的成员做了一些功课,就是为了避免聊天的时候因为不了解说不上几句话。
因此王刚也看了紫枫的几部影视作品,对她的演技也是挺认可的。
在新生代演员中,绝对算得上是佼佼者。
虽然现在还是有一点青涩,如同一块尚未雕琢的璞玉。
但相信未来只要她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磨练自己的演技,肯定会在这条演艺路上大放光彩。
陈到明也是对这个乖巧懂事的徒弟十分满意。
王刚越羡慕,他越高兴。
……
今天的早餐和往日不同。
因为黄垒考虑到陈到明三人年纪不小了。
所以特意做了一个新菜。
蛋黄蒸蛋蛋白撞奶。
营养又好消化。
“陈近南死得太不值了,这样的英雄却被郑克爽和冯锡范这两个小人给害死了。”
彭于畅愤愤不平的说道。
“是啊,陈近南对郑家可谓鞠躬尽瘁,死而不已;但他却恰恰是死在郑家二公子手中。”
张一兴连连点头。
昨晚下播后,他们就跟萧尘借了那几本好不容易找出来的小说。
其中一本就是被翻拍了很多次的《鹿鼎记》。
两人又重温了这一部经典。
哪怕已经看过无数次,内心还是会被里面的情节所触动。
因为直播间现在是开着的。
所以观众们也听到了他们的对话。
同样对《鹿鼎记》中这位天地会的创办人兼总舵主感到惋惜。
那一句。
“平生不见陈近南,便称英雄也枉然。”
可见这一位出色的帮会领袖的不凡气概。
只是这时。
萧尘却说出了一句让众人都是觉得有些莫名其妙的话语来。
“你们都错了。”
???
???
老爷子这是什么意思?
“陈近南不是郑克爽杀死的,他是病逝的,当时郑克爽才十二岁,怎么可能杀人。”
萧尘停顿了一下,继续道;“但确切的说是陈永华,陈近南是小查以他作为原型塑造出来的人物。”
!!!
!!!
众人听到后都瞪大了眼睛。
《鹿鼎记》中大名鼎鼎的陈近南。
竟然是虚构的!
直播间的观众们却都兴奋不已,因为终于又到老爷子讲故事的环节。
“老爷子,快跟我们说一说那位陈近南的原型陈永华。”
彭于畅饶有兴趣的问道。
其他人也都找好了位置坐好。
静等萧尘开讲。
“其实,陈近南的真名叫陈永华,陈永华的父亲叫陈鼎,曾经是明朝天启七年的举人;甲申之变后回乡躬耕,永历二年(1648),郑成功攻克同安,任命陈鼎为同安的教谕。
同年,清军攻陷同安后,陈鼎在明伦堂自缢。当时陈永华还只有十五六岁。在清军入城后,陈永华赶紧出逃了。
当时郑成功占据厦门,图谋恢复明朝江山,正在招揽天下有才的士子。于是,兵部侍郎王忠孝就推荐陈永华,而郑成功与他谈论时事后,也非常高兴地说:“复甫,你就是当今的卧龙先生”。
于是,授予参军,并以宾礼相待,成为了郑成功的一名谋士。”
萧尘见大家那么感兴趣,便开口说道:“1662年5月郑成功去世,临终前他将儿子郑经托付给陈永华,而此后郑经都以师傅之礼待之。之后郑经生下三个儿子,大儿子郑克臧娶了陈永华的女儿,二儿子郑克塽则与冯锡范的女儿订了亲。”
“在你们的印象中,陈近南应该是一员武将,因为小查在书中,已经将他描写成为了一名武功高手。
但是,在真正的历史上陈永华(陈近南),却是一个文人,根本不会武功。”
听到这,众人都傻眼了。
陈近南竟然不会武功?
“老爷子,那天地会也是金庸老先生虚构的咯?”
彭于畅有些诧异的说道。
“那倒不是,天地会确实存在,以“玄天上帝”信仰为掩护,成立秘密组织,以异姓结盟,拜天为父,拜地为母,尊奉“万云龙”的郑成功为龙头大哥,从事反清复明的行动。
其成员,最初多为农民或由破产农民转化而成的小手工业者、小商贩、水陆交通沿线的运输工人及其他没有固定职业的江湖流浪者。以后成分日益复杂,但仍以下层穷苦人民为主。”
“那陈永华是怎么会突然病逝呢?”
彭于畅继续问道。
“陈永华的死虽然和郑克爽没关系,但却和冯锡范脱不了关系。”
萧尘挑了挑眉。
“康熙十九年(1680年),远征内地的郑经被康亲王杰书击败,被迫退回了tw。
此时的tw,由于郑克臧和陈近南的治理已经非常富有成效,而且大家对郑克臧的评价极高。
这就让随军出师不利的冯锡范非常懊恼。
于是,他拉拢tw另外一杰刘国轩对陈近南用了一个诡计。
让陈永华自请解除兵权。
导致陈永华因忧悒成疾,最后在tw病逝。”
听完萧尘的讲述。
众人不由得有种意兴索然的感觉。
原本一个武功高强,世人皆知的大英雄,现在却成了一个弱不禁风的文人。
与《鹿鼎记》中临终前还不忘尽忠,一生忠心不负郑家的形象。
简直天差地别!
着实让人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