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大和东亚病夫
在日本面对西方国家开国压力与幕府继承人争论之际,南纪派的井伊直弼就职为德川幕府的大老(日本古官职,不能写成大佬),与老中(江户幕府的官职名,职位大致和镰仓幕府的“连署”、室町幕府的“管领”相当)间部诠胜等人了在未得仁孝天皇敕许的情况下,签订了《日本与十国修好通商条约》,也私自决定以德川家茂继承幕府将军的职务。以上行为都是对天皇权威的挑战,也引起了朝野人士的不满。
为此,仁孝天皇给地方藩主发出了要铲除井伊直弼的密敕,呼吁铲除无视武家秩序的井伊直弼。对于朝廷前所未闻的政治干涉,造成幕府和朝廷的关系僵化。井伊直弼要求水户藩交出密敕、同时派遣间部诠胜上京(京都)、调查密敕有关的人物。
7月,天皇对水户藩等下达的密敕被搜出,而在大约同一时间,朝廷中就政策与幕府持相同立场的关白九条尚忠被撤职。因为这些不利于幕府的事情陆续发生,在9月老中间部诠胜、京都所司代酒井忠义等人前往京都,逮捕梅田云浜、近藤茂左卫门等人的激烈镇压行动开始。
在京都被捕获了的志士们被送去江户,在江户的传马町接受审讯后,被处以切腹或死刑等酷刑。也有在江户被捉住,甚至从藩地被捕的也有。
幕阁之中川路圣谟和岩濑忠震等非门阀出身的开明派幕臣也有被处以谨慎(软禁在家反省)等处罚的。
这次事变史称天保大狱。
虽然井伊直弼以此次大狱取得天皇要诛灭自己的密敕,在政治上的反抗也因此而消除,但是及后还是被暗杀。
在搜出密敕的半年后,不满幕府大老兼彦根藩藩主井伊直弼的水户藩激进浪士,于江户城樱田门(今东京都千代田区的警视厅正对面)外突袭准备进城的井伊直弼队伍,井伊直弼当场惨死,享年40岁。
这次镇压行动也逐渐结束了,死后家督由次子井伊直宪继任。
这次事变史称樱田门外之变。
天保十四年五月,根据天皇的敕命,由一桥庆喜担任将军后见(将军的辅佐人、监护人)、松平春岳担任政事总裁。迫于十国列强的压力,新政府承诺与十国签订的条约依然生效。
对于参与“尊王攘夷”运动被拘捕的暴民,日本政府和九国列强一律处死,中华帝国则采取“教化”的方式处理。
对所关押的暴民饿上三天,在监牢里随意散放少量的鸦片,到了第四天、第五天的时候,一些饥饿难忍的暴民将少量的鸦片吃得干干净净。
接下来,监牢里继续补放少量的鸦片供暴民食用,对于食用过鸦片的人开始提供少量清水和馒头。
精神上的折磨是暴民们难以忍受的,“教化”策略在十多天后,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几百名被“教化”的良民成功染上了毒瘾。
这个时候,鸦片不再免费提供,要想吸食鸦片,需要按照中华帝国军方的指示去做事,才能按劳获得鸦片。
于是,一个个亲中的组织开始出现,并有逐渐蔓延的趋势。日本全国共有200多大名(藩主,有世袭统治权,但听命于将军),在有组织有计划的一系列措施后,明里暗里纷纷沦为中华帝国军方的实际统治工具。而这当中陆续涌现出来的骨干分子,则被特制的孟买香烟牢牢加以掌控,再也无力生出异心。
孟买的特制香烟,在生产工艺中适量添加了提纯毒品,在烟盒底部用圈起来的汉字“孟”作了特别标注,这种香烟在中华帝国国内是绝不允许销售的。
卷烟的制造工艺流程,由制丝(原料加工)、卷接(卷制成型)和包装(包装成品)三个主要过程组成。制丝工艺包括备料、回潮、贮叶、切丝、烘丝、叶丝梗丝混合、加香、加料、贮丝等工序。其工艺任务是将各种烟叶制成配比均匀、纯净无杂质,宽度、水分、温度均符合各等级卷烟工艺要求的烟丝。卷接工艺包括喂丝、烟支卷制、滤嘴接装等工序。其工艺任务是充分发挥设备效率,将合格的烟丝按照制造规格及质量标准,卷制成合格的烟支,接装成滤嘴烟支。包装工艺采用多种包装材料和包装机械,将经过烘焙后水分合格的烟支,包装成符合产品质量标准、便于贮运和销售的成品。
在特制香烟的制丝、卷接、包装、入库、运输和销售等一系列环节中所有有可能接触到特制香烟的工作人员,一律与卷烟厂中层车间主任签订了责任书并承担相应的失职后果,车间主任又与卷烟厂厂长签订了责任书并承担相应的车间责任。最后,卷烟厂厂长与刘凯峰大帝签订责任书负总责。
根据刘凯峰大帝的秘密指示,一是让特制香烟(包括所有提纯毒品)销售人员禁止对海内外所有中华帝国子民销售;二是让出入境管理局工作人员对所有出入境中华帝国子民进行五分钟左右的强化鉴别,加深认识并录入档案。实行双保险制度避免中华帝国子民遭受毒品的危害,可谓用心良苦。
随着十国列强在日本各地殖民统治的巩固和鸦片大量流入日本市场的趋势,那些处于社会中、底层不得志的武士、新兴地主、商人、农民和城市平民,在革命无望后,终日不得不以鸦片来麻痹绝望的心情。
而日本的女人们为了能够让越来越窘迫的日子维持下去,不得不夜以继日的加班接客,很多的日本女人因此染上了风流病,变得痛不欲生。
身体越来越瘦弱的日本男人们似乎完全对此熟视无睹,依旧终日缩在大烟馆中吸食鸦片,沉浸在吞云吐雾的迷幻世界里,身体变得像麻杆一样,脸色晦暗,面黄肌瘦,活脱脱一群“鸦片烟鬼”。
至此,日本全国烟馆林立,盗匪横生,一片末日景象。
若干年后,日本人有幸博得了“东亚病夫”的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