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证明, 抠门是一种属性,不会因为一个人的身份和财富的多少而转移,尤其是像朱元璋这种之前过过苦日子的,更是节约。
一想到没占着人家的便宜, 白花钱了, 他就觉得心一抽一抽的。
可以花, 但有些能省的, 那省一省不好吗?
徐雪筠被问的心虚了一瞬,但又有点想反驳:“我, 我是陪你们过来吃的。”
她早就说过她想吃臭豆腐呀。
而且:“放心,我们绝对不会吃赔本的。”
这几位大哥的饭量她都见识过的,一人干两只烧鸡再加两碗大米饭不是问题!
“到时候你们负责吃饱,我就负责去挑贵的吃。”一个主打量,一个主打价。
徐雪筠拍胸脯保证自己吃过很多次自助,很有经验了, 心里却默默的把朱元璋的年纪往上提了提。
以后别喊朱大哥了, 喊朱大爹吧。
这就是两代人的冲突,一代是无论如何都要把钱吃回本,一代是来吃许多不同种类的食物, 方便,快捷, 多样,能吃回本就吃回本,吃不回本就拉倒。
但徐雪筠有丰富的从家长手中讨零花钱的经历, 如果是其他孩子, 这个时候说不定就要和家长争论一番, 但徐雪筠明白在双方都没有错, 只是想法不同的情况下,争论是没有用的。
顺着话说呗。
见朱元璋仍然一脸心疼的表情,徐雪筠谄媚的笑着,讨好把手中的臭豆腐往他那递了递:“别生气了,买都买回来了,不吃那不就浪费了,尝尝尝尝,这家臭豆腐可出名了,开了很多家分店呢。”
为了缓和气氛,徐雪筠顺便说了一下臭豆腐的历史:“其实关于臭豆腐的来历有很多种说法,有的说是清朝同治年间一家姜姓豆腐店,因为一缸久置的酱腌豆腐干,意外创制了油炸臭豆腐,最初并不叫臭豆腐,叫油炸豆腐,后来因为吃的人多了,才渐渐改了名。”
刘彻不解:“这不是介绍的很清楚吗?有头有尾的,又为什么说它的来历有很多种说法呢?”
见朱元璋已经拿起了筷子,徐雪筠用签子叉了一块到他碗里,随口说到:“可是明代学者何日华早就在著作中说过,安徽黟县人喜欢在秋天和夏天做臭豆腐啊。”
‘用盐使豆腐变色生毛,擦洗干净投入沸油中煎炸’。
这不就和现代的臭豆腐做法一样吗?
“所以还有一个流传很广的野史,说这臭豆腐和朱元璋有关系。”
刚把臭豆腐吃到嘴里的朱元璋呛到了。
这臭不拉叽的东西和他有什么关系。
他缓了缓,又嚼了嚼。
嗯?但是吃起来还真不臭呢。
几人顿时好奇了。
徐雪筠也没有吊胃口:“说是明太祖朱元璋在年轻的时候家境十分贫寒,有一日晚上实在是饿的受不了了,就捡起了别人扔掉的坏的豆腐,坏的豆腐又不能直接吃,朱元璋就扔进了油锅里炸了一下,这不吃不要紧,一吃就发现这味道鲜美无比,甚至在成为统帅之后,还下令让全军吃臭豆腐,所以臭豆腐才流传至今。”
朱元璋一点也不觉得这豆腐好吃了,瞪大眼睛看看臭豆腐,又看看徐雪筠,看看臭豆腐,又看看其他人,看着他们的眼神中全是震惊,好像信了这话后怒而拍桌:“简直一派胡言!”
谁又给他编的瞎话,一会说他鞋拔子脸,一会说让他让全军吃臭豆腐。
天幕还直播着呢,万一让天下人都以为他发明了这臭豆腐,又让全军吃这臭豆腐该如何是好。
怎么像是别的皇帝——不说远的,就说现在坐在他面前的秦皇汉武,被文人指责都是说残暴或狡诈。
到他这却尽是这些子东不着西的怪东西。
如果朱元璋看过现代的小说,他就应该明白秦皇汉武被说残暴那是提升逼格,但鞋拔子脸和让全军吃臭豆腐就会一下子沦落到二流角色。
少年朱棣哈哈大笑,他倒是可以保证他爹没干过这事,可是实在是太过好笑了。
他爹到底得罪了哪个文人,让人这样污其名声。
哦,不对。
他爹好像得罪了很多文人。
那就没事了。
赵匡胤都有点同情朱元璋了,帮着解释道:“如果真的饿到吃不起饭的地步,家中又怎么会有用于炸豆腐的油呢?”
油可比米金贵多了。
还有说人成为统帅之后让全军吃臭豆腐。
李世民也摇了摇头:“豆腐难以保存,运输时更是容易破碎......如何完整地运到军中呢?”
大豆倒是好运送也好保存,可是豆腐本就难做,需要经过很多道工序,历经好几天,更何况还要让这豆腐先臭了再洗再炸......
一听便知道是哪个卖臭豆腐的想借此来增加名气,让豆腐好卖些。
在此之前没吃过臭豆腐,也没见过豆腐的嬴政和刘彻:“......”
这豆腐到底是怎么做的。
徐雪筠本以为刘彻会喜欢吃这家的臭豆腐,因为这几天刘彻表现的最像是她的同龄人,她吃什么喝什么都是第一个响应的。
谁知道在几人中,刘彻反而是对这道料理罪避而不及的:“好臭,我就不吃了。”
他甚至还换到了离徐雪筠最远的座位上。
徐雪筠气鼓鼓的,也有脾气了,把盒子一收,自己吃起来了。
什么嘛,一会儿说她不该买臭豆腐,一会儿说她的臭豆腐臭,一会说她的故事不对。
臭豆腐不臭,还叫什么臭豆腐啊?那故事又不是她写的,她怎么知道对不对啊。
之前她说要去买臭豆腐的时候都不说,现在她买回来了,一个个又都开始嫌弃起来了。
她的生气太过明显,太过流于表面,任谁都能一眼看出来,更别提这几个精于心计的皇帝了。
平时弯弯的眉毛现在皱皱的,一个小小的川字出现在了眉间,眼睛也不亮了,嘴巴瘪瘪的,好像吃着东西都不开心,很是可怜的样子。
刘彻:“......对不起,一点也不臭。”
刘彻从小就被周围人捧着,养成了一副说话做事不顾他人的性格,毕竟他骂了人,也没什么人敢直接和他对骂,在他看来他不喜欢却只是自己走开了,简直太有礼貌了。
但——看着徐雪筠可怜巴巴的表情,刘彻难得在内心反思了一下自己。
他自从来到这个世界,就被人家好吃好喝的招待着,小姑娘平时说话做事也都乐呵呵的,结果被他搞不开心了。
李世民打圆场:“对了,奶茶刚才就到了,我们还没打开呢。”
不得不说,后世的很多东西真的很方便,点吃的不用派人去拿,直接在每个人都有的手机上下单,就有人送上门。
真是方便。
随时都能吃到热腾腾的食物。
刘彻摸了摸鼻子,不顾那股臭味坐了回来:“咳......你想吃什么?我去帮你拿。”
见徐雪筠没说话,他也不掉面子,反而一个个问着:“炒面还是炒米?我看那边还有糖醋排骨,你你不是喜欢吃这个吗?还有......”
巴拉巴拉的说了一大堆,好像徐雪筠不搭理他,他能一个人把整个餐厅的菜全报一遍。
刘邦高兴:“不愧是乃公的好儿郎。”
没错,就是得这样。
面子有什么重要的,若是因为面子而错失了重大的机遇或者损伤了感情,那才让人可惜呢。
吕雉淡淡的扫了他一眼,不予评价。
这人的无赖作风恐怕是影响了整个大汉——丢人都丢到几千年之后了,却一点也不亏心,反而得意洋洋。
一想到自己会在史书上和这么个东西写在一起,吕雉就觉得闹心。
不过这人平日破皮无赖,但若是想要讨好他人,说话的确有几分水平,她爹和她当时可不就被糊弄住了。
所以吕雉敢保证,等到日后刘邦若是能去后世,一定能把小姑娘每天都哄得开开心心的。
这倒也是件好事。
朱元璋也不是对徐雪筠生气,他就是天生的嗓门大,平时和家里面那几个龟儿喊惯了,这两天的相处让他把徐雪筠当成自家小辈了,忘记像刚开始过来的时候那样装一装了。
他也委屈,这不是他和她亲近吗,要是别人他才不解释呢。
马皇后气的拍腿:“这个朱重八,真是,真是——”
女子本就心思细腻,他这又是管这又是管那的,说话还不中听,怨不得徐姑娘生气。
若是在朱元璋身边,马皇后早就一巴掌拍到他背上去了。
和他说了那么多年,遇事不要急,遇事不要急,是一点也没听进去。
诶呦,天幕怎么就不能让她也上去,她也能跟着哄哄。
那大老粗会说什么软话?
徐雪筠其实也没生大气,就是有点委屈,刘彻哄的很快,又一直在耳边嚷嚷,她不想搭理也没办法。
“......我要吃小龙虾。”
刘彻松了口气,立刻起身:“我这就去拿。”
就是,嗯......哪个是小龙虾?
他怎么没吃过呢?
朱元璋见刘彻的方法好用,立刻把李世民手里的奶茶袋子抢过来了:“我给你拿奶茶。”
徐雪筠觉得自己和这几位大哥的代沟不是一般的大,因为他们就连哄人的方式都好像她小时候和爸妈吵架之后听到的那一句。
‘下来吃饭。’
于是,不仅是朱元璋,刘彻李世民等人的称呼也在她的心中,从彻大哥李大哥变成了彻大叔李大叔。
奇了怪了,不是说是她哥的朋友吗?她哥好像也没——哦,不对,她哥好像也这样。
徐雪筠觉得自己悟了,果然人以类聚物以群分,她哥是什么样,交的朋友就是什么样的,都是一群老古板。
见李世民在一边笑眯眯的等她分奶茶,徐雪筠一抹嘴,也不好意思委屈了,毕竟李大哥可一直没对她说过什么让人生气的话。
她也没让朱元璋分,自己接了过来,省得他再分错了。
“这是政哥的茉莉奶茶,赵大哥的乌龙茶,朱大哥的百香果茶。”徐雪筠递给他们三个,“都是冰的哦。”
这个天气即使傍晚也很热,所以徐雪筠当时在询问过他们意见之后便都给他们点了冰的。
还有两杯热的:“这是李大哥的额......李大哥的奶茶。”
李世民奇怪了,为什么单独不念他点的,他正想知道这杯奶茶叫什么名字呢?
徐雪筠听到他的问话之后,一脸纠结的盯着他,李世民也十分真诚地回望着他。
徐雪筠在心中默念,这是一群不知道网络梗的老大哥,这是一群不知道网络梗的老年人。
她强壮镇定:“就是,额,□□ㄋㄟㄋㄟ好喝到咩噗茶啊。”
刚好刘彻端着一盘小龙虾回来了,徐雪筠像是看到救星一样,把手中最后一杯奶茶塞给了他:“彻哥的珍珠奶茶。”
李世民看了看刘彻手中的奶茶,又看了看自己手中的奶茶,露出了茫然的神色。
他怎么觉得,汉武帝的奶茶和他的奶茶除了名字不一样,其余的无论是大小温度颜色还是配料都完全一样呢。
不能吧,他的贵了三块钱呢。
观看天幕的众人见汉武帝竟这么容易就哄好了徐姑娘,不由的纷纷感叹徐姑娘的性格是真好,尤其是那些娇养女儿的,更是不禁无奈摇头。
若是换了他们的女儿,没几样新打的漂亮首饰可绝对不行。
其实刘彻倒也想掏首饰,但问题是他现在掏不出来啊。
浑身上下兜比脸都干净。
吃人家的,穿人家的,住人家的,他又没有像始皇一样在来的时候带东西,他总不能把一层皮扒下来给徐姑娘吧。
刘彻戳了戳天幕,问他能不能让他的臣子给他送点东西。
天幕十分替他惋惜,然后果断的拒绝了他:“不可以哦亲。”
嬴政最先喝了奶茶,觉得味道的确别有一番风味。
其实在许久之前,秦人是不喝茶的,在其他喝茶的国家,茶也大多被作为一道药材来服用。
直到秦统一六国后,‘秦人取蜀,始知茗饮事’。
蜀地在当时是最早喝茶的地区,蜀茶法的诞生之地,随着六国都归属秦朝,种茶技术和饮茶方法才从四川周围向长江中下游发展。
不过蜀茶法和现在喝茶的方式也有很大不同,有记载蜀茶法‘将干茶叶煮汤,佐以盐、姜、桂、橘皮、薄荷等物,煮而饮之’,所以也还是更偏向于药材。
秦人性格粗犷,将此法简化,一般只煮茶,煮到赤红的色泽便可服下。
所以嬴政虽然也喝过茶,但喝的茶和中药无异,他之前想了几种奶茶的味道,但皆不太美妙。
可当真的喝下奶茶后,他不由得露出诧异的神色。
甜而顺,冰凉消暑,能喝出其中的茶味,但却又和奶香混合的很好。
赵匡胤也是第一次喝凉到加冰的茶,第一口没适应被冰的倒吸一口凉气,第二口就品出来了和热茶不一样的滋味。
凉滋滋甜丝丝的,这往纯茶里加糖还是第一次见,但却很好喝。
不过越是纯茶就越是需要考虑茶的品质。
所以赵匡胤也能喝出来,这茶的价格应该不能超过三十文钱一两。
不过纯当做饮品是完全足够的。
朱元璋则是在......吐籽。
“这什么东西,怎么那么多籽?”朱元璋真是头大了,每喝一口,嘴里边水都咽不下,就得先忙着吐籽。
味道倒是好,酸酸甜甜的,冰冰凉凉的,一口下去气都顺了。
可这籽让人怎么喝啊?
徐雪筠还以为他平时不经常喝百香果的饮品:“那个籽不用吐,可以咽的,好像还可以帮助消化。”
马皇后却不管朱元璋说的对不对,只想让他少说话。
知道自己嘴笨,还在这里挑三拣四的,喝两个籽怎么了?
平日里惹她生气了就只会一个劲儿的说妹子咱错了,多的半句也说不出来,现在是徐姑娘脾气好,原谅了他,要是等会再把人惹生气了,她倒要看他怎么哄。
刘彻也终于研究明白自己的珍珠是什么东西了:“粉团子。”
口感好一点,味道好一点,但也还是粉团子。
在徐雪筠这学了个新词的他一脸严肃:“诈骗,这绝对是诈骗。”
徐雪筠把他摁了回去:“李大哥都还没喊诈骗呢,你喊什么诈骗。”
没错,经过几人的比对,发现这个所谓□□ㄋㄟㄋㄟ好喝到咩噗茶,就是珍珠奶茶!
只是换了个名字,便又多卖上了三块。
徐雪筠勉强安慰道:“也算是满足好奇心了。”
起码她之前也不知道这个很出名的‘奶茶’竟然就是珍珠奶茶。
在几人出发前去拿取自己喜欢的食物时,天幕上方弹出了一行大字。
【为了感谢诸朝的各位对主播的支持,将开启时间为一小时的虚拟餐厅,不会有任何副作用,请尽情享用。】
不识字的着急的找人去问这是什么意思,识字的念出来了却也看不懂。
虚拟餐厅是什么?
但很快他们就明白了。
只一晃眼,周身的环境便变化成刚才他们在天幕中所看到的样子。
大人们惊愕不已,不敢乱动,但天不怕地不怕的小孩只知道有好吃的东西,纷纷伸手。
他们不知道畏惧,眼睛里只能看着红彤彤油乎乎的五花肉,晶莹剔透的糖葫芦和闻着奶香味,又香又甜的蛋糕。
“娘,娘,好好吃啊。”
有接受事物快的人立刻便回过神来,这是天幕让他们随便吃的意思。
有人一手一个鸡腿,左右开弓,大快朵颐。
有的刚还在饥饿中,现在什么都顾不上,闷头扒着白米饭。
有的不愁吃穿,只好奇的品尝没见过的食物。
有的则跪在地上,感谢上天的赐福。
今夜,所有的世界,没有人受饥寒之苦。
几人吃完饭之后便一直惦记着兜里还没花出去的一百五十块钱——这可是限时的,要是不花出去,那不得亏死。
刘彻都为自己而感觉到心酸,他什么时候过过这苦日子。
接着又催促着徐雪筠带他们在商场里逛一逛,什么叫吃完饭还要休息,吃饭难道是个很累人的活计吗?
徐雪筠瘫在椅子上不想动,为了不让这几位大哥觉得亏本,她刚才可真是猛猛塞食物吃了超过他平时一顿半的分量,而且因为周边没什么好玩的地方,所以她上周才刚来逛过商场。
“你们想买衣服还是什么?”
衣服?
五人纷纷摇头,他们并不缺衣服穿,这么宝贵的钱也不能拿来买衣服。
但他们想到了另外一件事。
“为何刚才上来的一路看过来的铺子里,衣物的料子大多是棉?”
麻呢?
棉花在中国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据说最早可以追溯到夏商时期,但真正开始范围种植还是在宋末元初,并且也只是小范围种植,并且在宋元之前的棉其实是绵,和现在的棉花相比,木棉可以用来填充衣物或头枕,但却不能进行纺织,御寒能力也会更差。
在此之前,棉花多产于新疆一带,很少会有汉人不辞万里跑到遥远的新疆,只为带些棉花回来。
那人们用什么御寒呢,答案则是麻和皮毛。
但麻的御寒能力太低,皮毛又太过昂贵,所以在古代,御寒是一件非常让人头疼的事情。
徐雪筠想说什么,但又闭上了嘴。
几人疑惑地看着他,不解其意。
“我说错了你们又要笑我。”徐雪筠还没有忘记刚才的事情。
朱元璋啧了一声。
还挺记仇。
但他对这个问题本就十分想要知道答案,因为他一直在寻找皮毛的替代品,所以站起身来,一本正经的给徐雪筠行了个拱手礼:“是咱错了,咱刚才嗓门太大了,现在给您赔个不是,您大人有大量,就原谅咱吧。”
但天可怜见的,谁笑她了,这不诽谤吗。
不过现在可没人敢反驳徐雪筠的话,都等着她给答疑解惑呢。
他一本正经行的礼看在徐雪筠的眼里却是他故意开玩笑,哼了一声,也没揪着不放,揉了揉肚子,想着要从哪谈起:“要说棉花的推广,得和两个人有关。”
“第一个是宋朝末年的黄道婆,第二个就是明太祖朱元璋。”
被众人行注目礼的朱元璋:“???”
这里面还有他的事?
徐雪筠对正经的历史知道的不详尽,也就知道些自己感兴趣的,比如自己喜欢的吃食是什么时候推广的,冰嬉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但这个很少有人知道的棉花的历史她还真的清楚,因为她小的时候家里曾经考虑过自己承包棉花基地,控制成本,只不过后来又放弃了。
但当时跟着家长东跑西跑的她却也知道了不少东西。
“在宋朝以前,中国土地上所说的棉几乎都是木棉,那种棉并不适合纺织,所以棉布也就只有在进贡的时候会出现。”
“我们现在所种植的棉花是从印度和阿拉伯传过来的。”徐雪筠说着说着还感叹一声,“这两个地方的好东西还真不少,好多吃的穿的都是从那传过来的。”
几人默默的把印度和阿拉伯这两个名字给记住,继续听徐雪筠的讲解。
“宋朝,棉花几乎是同时从海陆两个方向传了过来,不过一开始是作为观赏花卉种植的,我也忘了过了多久了,反正是过了很久才有人发现它可以用来纺布,于是在南方沿海一带开始有人进行纺织。”
“黄道婆就是其中的一员,但她却不是为了自己纺织,她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十二三岁就被卖去当了童养媳,不仅白天要下地干活,晚上还要纺布到深夜。”徐雪筠在幼时看到这段历史的时候就为她惋惜过,现在再读来还是替她难过,“要是现代她这么勤劳,不说发大财也一定能过上很好的生活。”
但她没有,她还要遭受公婆、丈夫的非人虐待。
“后来黄道婆遭受公婆、丈夫又一顿毒打后,被关在柴房里,不准吃饭和睡觉,她终于下定决心,逃离这里。”几人猜测,应该就是这次逃离,才让黄道婆成为了推广棉花的两位重要人物之一。
果然,徐雪筠下一句便说道:“也是这次逃离,让她碰到了善良热情的黎族人民。”
当时黄道婆躲在渔船上,随船到了海南,在宋朝末年,人们对女性的欺压已经十分严重,一个孤身前来的女性在哪里的日子都不会好过,可黎族人民却十分同情黄道婆的遭遇,接纳了她,并且还毫无保留的传授给了她纺织技术。
黎族人民生产的黎单、黎饰和鞍塔在那时闻名内外,棉纺织技术相较于其他地区十分先进,黄道婆吃苦耐劳又聪明勤奋,虚心向黎族同胞学习纺织技术,日夜练习,精进工艺。
她本就擅长织布,现在融合了黎汉两族人民的纺织技术的长处,成为了一个在当地大受欢迎的纺织能手。
赵匡胤也对黎族的手艺有所耳闻,此时忍不住叹息:“竟是如此。”
听了黄道婆的事情他越发愧疚,也就越发想要赶快回到自己的朝代,把那个生下一群孽种的赵光义给掐死。
都是他造的孽!
赵匡胤早在昨天晚上便在史书上看到了杯酒释兵权带来的深远的影响,进行了自我反省,并且决定等到回到宋朝之后便召见大臣商议更好的方法。
但带给这个国家更大危机的,绝对是那些脑子好像长脓疱的软骨帝王——全是赵光义的种!
他会自己赎罪,赵光义这个混蛋也绝对逃不过!
正在看天幕不知危险正在逼近的赵光义莫名的背后发凉。
他伸手挠了挠,奇怪的给自己披了件外衣。
真是怪了,这个月份的天怎么还冷呢。
“可她成为了纺织能手,海南那块地方和其他地方的联系又不紧密,这怎么能算她推广了棉花呢?”刘彻追问道。
徐雪筠诶呀一声:“这不是还没说完吗?”
因为黄道婆重返故乡了。
在和黎族人民生活了三十年之后,她踏上了回家的路途。
三十年过去,植棉业已经在长江流域普及,可纺织技术仍然很落后,黄道婆就像是当时毫无保留教给她的黎族人民一样,也毫无保留地将自己几十年的纺织经验和织造技术传授给了故乡的人民。
并且她不只是教授纺织技术,她还着手改革出一套赶、弹、纺、织的工具。
“有去籽搅车,弹棉椎弓,三锭脚踏纺纱车......”她的发明有很多,徐雪筠怕遗漏就一个个掰着手指头数着。
当时淞江一带用的都是旧式单锭手摇纺车,效率十分低下,要三四个人纺纱才能供上一架织布机的需要,黄道婆经过反复试验,和木工师傅一起把用于纺麻的脚踏纺车改成三锭棉纺车。
“使纺纱效率一下子提高了两三倍呢,而且操作也很省力。”徐雪筠又忍不住为她感到可惜了,“她要是在现代,一定会是一个很好的设计师和工程师。”
一想到这样的人,要是没有那次的逃离,说不定会一辈子生活在暗无天日的毒打与欺压中,徐雪筠就忍不住为古代的女子而感到难过。
她叹了口气,接着讲道:“她还总结了一套先进的织造技术,‘错纱、配色、综线、絜花’等,很多到现在人们还在使用,所以她无论从哪方面都推广了棉花的普及。”
又很快开心起来:“真的是个很厉害的人,所以黄道婆被人称为‘棉神’,到现在还有她的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