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5章 曾参解读“卫灵公篇”

第985章曾参解读“卫灵公篇”

听乐伯伯的意思,“宪问篇”就算是定稿了,曾参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他拿起竹简,往下一篇看。

“下一篇,以乐伯伯的意思应该叫‘卫灵公篇’。”曾参看着乐歌,说道。

“嗯!还是老规矩,大概地讲一下:为什么要编排这些内容?这篇‘卫灵公篇’是有什么喻意、用意?”乐歌问道。

“回乐伯伯的话!这篇文是以卫灵公问兵法而来的,先生回答说他不会用,然后就离开了卫国。”

“为什么?”乐歌追问。

“其实!”曾参解读道:“这就显露出了本篇的主旨:先生不以兵伐征战来治理天下,而是以仁德、德政、德行来治理天下!是这个意思!乐伯伯!还是不要说的那么清楚了!不然!就会对乐伯伯造成误导,就不能给我指点了,不能指出文中的错误了!乐伯伯!”

“哦?”乐歌点了一下头,说道:“既然又要考我,那你就往下读文吧!”

“对不起!乐伯伯!”曾参道歉道。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

“什么意思?解读一下!”乐歌问。

曾参解读道:“卫灵公向先生问军队列阵之法。先生回答说:祭祀礼仪方面的事情,我是知道一些;用兵打仗的事,从来没有学过。第二天,先生便离开了卫国。”

“就这么直接?”乐歌问。

“就这么直接!”曾参答。

“应该是!有那么一天,卫灵公问你先生孔子,你先生没有回答他,然后就走了。因为!他已经知道卫灵公是个什么人。所以!他不想在卫国混了。因此!就找了一个理由,走人!还有!应该是带着你的学长们一起走的吧?”

“是!乐伯伯!”曾参应道。

“根据你刚才的初步解读,你的这篇‘卫灵公篇’,应该是写仁德吧?是写像卫灵公这样地君王,不可救药,无法救赎吧?”

“是!”

“那以后的内容,大家就是围绕‘无法救赎’来写的吧?不!是编排的吧?”

“对不起!乐伯伯!”曾参没有承认。

“既然这样!一定要考我,那就继续往下读吧!”

“是!乐伯伯!”曾参应道。

卫灵公向孔子寻问有关军事方面的问题,孔子反对用战争的方式解决国与国之间的争端,主张以礼治国,礼让为国。孔子在卫国呆了一段时间,已经知道卫灵公是个什么人了,所以!便以此为理由,次日离开了卫国。

孔子认为:卫灵公已经无可救药,再呆在卫国只会浪费时间。所以!他选择了离开。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什么意思?”乐歌问。

曾参解读道:“先生一行被困在陈国,断了粮食,随从的人都饿病了。子路很不高兴地来见先生,说:君子也有穷得毫无办法的时候吗?先生说:是啊!君子虽然穷困,但还是坚持着,保持自己的品德;小人一遇穷困,就无所不为了。”

“你先生的意思是:不要变节!一定要保持节操。不要学卫灵公,不能坚持仁德、仁政,出尔反尔,自己不能吃亏而不管属下子民。至于天下苍生,卫灵公这种人哪里知道救赎呢?”

“是!乐伯伯!”曾参应道:“开篇只是起了一个头,后面都是围绕这个来编排的内容。”

“好!继续往下读!”

“是!乐伯伯!”曾参应道。

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什么意思?”乐歌习惯性地问道。

曾参解读道:“先生说:赐啊!你以为我是学习得多了才懂得这许多知识的吗?子贡答道:是啊,难道不是这样吗?先生说:不是的,我是用一个根本的东西把它们贯彻始终的,这个东东就是仁德。”

“原来!‘一以贯之’的出处在这个地方啊!”乐歌应道。

“是!乐伯伯!”曾参应道。“仁德是核心!一切都是为了仁!仁是基础,是出发点也是归属!这就是先生的‘一以贯之’。”

“嗯!好!继续往下读!”

“谢谢!谢谢乐伯伯!”曾参应道。

子曰:“由!知德者鲜矣。”

“解读一下?”乐歌道。

曾参解读道:“先生说:由啊!懂得仁德的人太少了。”

“这个由是谁啊?”

“仲由!”

“哦?”乐歌应道。然后催促道:“继续!继续往下读!”

“是!乐伯伯!”曾参应道。

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解读一下?什么意思?怎么又无为而治了?你先生他!不是教条无为而治,说道家的无为而治是不作为、被动等死么?”

曾参解读道:“先生说:能够运用不作为的方法对待政事,不干预他人,不干预民生,一切自治,除了舜还有谁呢?再也没有谁可以与他相比!他做了些什么呢?他只是给别人做了一个榜样,别人都来效仿他的孝道。现在!他只是庄严端正地坐在朝廷的王位上罢了,一切无为而治了。”

“这不是道家所主张的思想么?你先生怎么也运用了?嘿嘿!他不教条了?”

“是!乐伯伯!”

“这应该是你先生晚年才悟出道家的学说思想的吧?才接受的吧?道家!就是这个样子!而不是‘无为而治’,而是!带头示范。唉!你先生走了多少年的弯路,最后才明白过来的!唉!要是他早年就明白这个道理就好了!唉!”

“其实!我先生早就懂得道家的学说思想了,只是!他想另辟蹊径,想走捷径而已。”

“我看他!是不服老子说了他!他想跟老子对着干!他!德性!”乐歌看着曾参,说道。

无为而治是道家所称赞的治国方略,无为而治是以不作为(不干涉别人)的方法来处理、对待政事、某些事,采取人民自治、地域自治的方式。

孔子认为舜的无为而治,是因为舜在这之前为别人做了一个榜样,别人在效仿他。

孔子重视的是仁德,是个人的道德修养!只有人人都有了一定的道德修养,人民的素质提高了,社会才会安定!人民素质的提高不仅仅是个人的问题,更需要的是通过推广宣扬,让更多的人知道。如果能够得到政策权力的相助,得到强制性的全面推广的话,那效果是非常好的!可惜的是上梁不正下梁歪!没有一个像舜那样的国君!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