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2章 人而无恒的后果

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呵呵呵!开始说中庸了么?”乐歌笑道。

曾参应道:“是!乐伯伯!”

“具体解读一下!”

“是!乐伯伯!”曾参解读道:“先生说:我找不到奉行中庸之道的人和他交往,只能与狂者、狷者相交往了。狂者敢作敢为,狷者又过于拘谨了。”

“一个太左!一个太右,都不在中庸之列!”乐歌笑道。

“是!乐伯伯!”曾参应道:“狂与狷是两种对立的品质:一个是冒进,进取,敢作敢为;一个是退缩,不敢作为。先生认为,中行就是不偏不狂,也不偏于狷。人的气质、作风、德行都不偏于任何一个方面,对立的双方应互相牵制,互相补充,这样才符合于中庸。”

“嗯!你解读得很好!”乐歌赞扬道。

“谢谢!谢谢乐伯伯!”

“不用谢!继续往下读!”

“是!乐伯伯!”曾参应道。

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善夫!”“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

“什么意思?”乐歌习惯性地问道。

曾参解读道:“先生说:南方人有句话说:‘一个人如果做事没有恒心,那他就做不了巫医。’这句话说得真好啊!人不能长久地坚持自己的德行,免不了要遭受别人对你的羞辱。先生说:这句话是说,没有恒心的人用不着去占卦了,免得自取其辱。”

“什么意思?”乐歌不解地问道。

曾参进一步解释道:“先生在这里讲了两层意思:一!人必须有恒心,这样才能成就事业。二!人必须保持德行,否则就可能遭受耻辱。这是他对自己的要求,也是对学生们的告诫。”

“这跟占卜有什么关系?”乐歌问。

“不是占卜,是巫医!”曾参纠正道。

“什么是巫医?”

“巫医!用卜筮为人治病的人。”曾参解释道。

不恒其德,或承之羞:此二句引自《易经·恒卦·爻辞》。

乐歌还是有些不懂,所以!他朝着曾参看着。

曾参见乐歌好像还没有听懂,只得再次解读道:“先生的意思是:你要是没有恒心、不能坚持的话?你就什么事都做不了,不仅仅是指做巫医。先生是引用南方人的话而来的,不是指巫医。不是指当不了巫医这个职业,而是任何职业。”

“哦?”乐歌这才点点头,表示自己听懂了。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呵呵呵!”乐歌笑着应道。

曾参解读道:“先生说:君子可以与他周围的人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但他对待任何事情都必须经过自己大脑的独立思考,从来不愿人云亦云,盲目附和;小人表面上追求与别人完全一致,内质里却是自私自利,不能与别人保持融洽友好的关系。”

“说到点子上面去了!很好!继续!”乐歌应道。

“谢谢!谢谢乐伯伯!”曾参应道。

“继续往下读!”

“是!乐伯伯!曾参应道。”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什么意思?”

曾参解读道:“子贡问先生:全乡人都喜欢、赞扬他,这个人怎么样?先生说:这也不能确定这个人是不是善人。子贡又问:全乡人都厌恶他,这个人怎么样?先生说:这也不能确定这个人是不是恶人。应该是这样地:全乡人都认为他是个善人,那这个人就是善人;全乡人都认为他是个恶人,那这个人就是恶人。”

“你不觉得:还是有些不妥、偏颇?有时不是这样地!不过!大多数时候是这样地!”乐歌道。

曾参应道:“是!先生说的是大多数时候、正常情况!”

“嗯!继续往下读!”

“是!乐伯伯!”曾参应道。

但是!曾参还是进一步解读道:“子贡以‘好恶’为依据,来评论一个人。而先生认为:应该以‘善恶’为标准,来评论一个人!”

“嗯!两人的判断标准不同,所以结果就不同!继续!”乐歌应道。

“是!乐伯伯!”曾参应道。

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什么意思?”

曾参解读道:“先生说:君子办事即使很顺利、成功,也看不到他的喜悦神情。如果不按照正道去取悦于他,也很难看到他的喜悦神情。但是,当他用人的时候,总是量才而用,决不徇私;小人办事即使没有成功,也能看到他的喜悦神情。如果不按照正道去取悦于他,也会得到他的喜欢。但等到他用人的时候,却是求全责备了。”

“有点绕口!具体解读一下!”乐歌道。

“是!乐伯伯!”曾参应道。“先生又提出君子与小人之间的另一个区别:作为君子,他并不对人百般挑剔,而且也不轻易表明自己的喜好,但在选用人才的时候,往往能够量才而用,不会求全责备。君子正直、保持本色。小人虚伪、做作,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好!继续往下读!”

“是!乐伯伯!”曾参应道。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什么意思?”

曾参解读道:“先生说:君子泰然自若,坦然而不傲慢无礼,小人傲慢无礼而不坦然。”

“又是说君子与小人之区别!”

“是!乐伯伯!”曾参应道。“君子与小人在神态、心态上的区别。”

“嗯!好!继续往下读!”

“是!乐伯伯!”曾参应道。

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什么意思?”

曾参解读道:“先生说:刚强、果敢、朴实、谨慎,这四种品德接近于仁。”

“嗯!”

子路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切切偲偲,怡怡如也,可谓士矣。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

“什么意思?”

曾参解读道:“子路问先生:怎样才可以称为士呢?先生说:互助督促勉励,相处和和气气,可以算是士了。朋友之间互相督促勉励,兄弟之间相处和和气气。”

“这里讲的是如何修养品德啊!”

“是!乐伯伯!”

“继续往下读!”

子曰:“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

“什么意思?”

曾参解读道:“先生说:以仁德教化百姓,只要七年左右的时间,就能让百姓的思想觉悟提高。百姓的思想觉悟提高了,可以顶得上军队,能让国家安宁。”

“嗯!”乐歌应道。“只有如此,才能做到全民皆兵。”

“先生是主张以德胜兵,而不是以兵胜德的。”

“嗯!继续往下读!”

子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什么意思?”

曾参解读道:“先生说:不以仁德教化百姓而是采用严刑律法来压制百姓,使百姓战栗,那就是等于在抛弃他们。”

“好!这才是‘为政’啊!”乐歌应道。

“谢谢乐伯伯!谢谢!”曾参感激地说道。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