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9章 君子求诸己

第989章君子求诸己

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乐歌习惯性地问道:“什么意思?解读一下!”

曾参解读道:“先生说:君子只怕自己没有才能,不怕别人不知道自己。”

“你先生的这句话,既是自我安慰,也是对别人的鼓励!嗯!好!”乐歌点头道。

“谢谢!谢谢乐伯伯!”曾参谢道。

不要担心别人不知道你,就怕你出名了却没有真正的本领!酒香不怕巷子深!不要有浮躁心理!踏踏实实学好本领最重要!

“继续往下读!”

“是!乐伯伯!”曾参应道。

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什么意思?”乐歌问。

曾参解读道:“先生说:君子最担心的是死亡以后他的名字不为人们所称颂,他的声名没有得到合理的评价。”

“艹!”乐歌骂道:“你先生就想着出名、万世留名!唉!人死如灯灭,哪里还知道别人对你什么评价呢?你以为你听到的,就是正确地、公正地评价?也许是别人在奉承你、投其所好逗你玩。也许?人家背后到处说你的坏话呢!你以为别人当面骂了你,你的形象就受损了。你被人诬陷了,你的形象、荣誉就受到损害了?不是!也许正好遇上被你无意中得罪了的人呢?”

曾参打断道:“乐伯伯!我先生要求我们,尽量不要得罪人,尽量做到完美。所以!应该没有人背后说我们的坏话,或者是当面辱骂我们。”

“曾参!你又教条了!人无完人,没有人可以做到的!”乐歌呵斥道。

“我是说尽量!我先生要求我们尽量!”曾参争辩道。

乐歌瞪着曾参看着,说道:“你先生是圣人了吧?他能做么?他得罪的人少么?比如说堕三都!他没有得罪人?比如说!他周游列国的时候,他没有得罪人?他那么牛比?他要是那么牛比,他就不会如‘丧家之犬’那样,周游列国了!是不是?”

“这不是?”曾参争辩道:“是别人的原因,原因不在先生!”

“你你你!你看你!又把原因、错误推到别人身上了?要是以你和你先生的理论,不是因为别人、别人的原因,而是!你们没有做好!你们要是做好自己,哪里会无意中得罪了别人呢?而且!还是得罪了别人自己都不知道!是不是?不要跟我争了,继续往下读文吧!”

“是!乐伯伯!”曾参只得应道。

他还想争辩,可又不敢争辩。再则!争辩有什么用?他是争辩不过乐歌乐伯伯的。

乐歌道:“哦!我想起来了!你编排这些内容在里面,应该是在感叹:你先生离开卫灵公吧?你先生有才能,却没有得到卫灵公的重用。但是!你先生还是很自信的,相信是金子一定会发光的。是不是?”

“这个?”曾参应了一声,但并没有具体解释。

“继续往下读吧!”

“是!乐伯伯!”曾参应道。

人最怕的莫过于自己的声名被人曲解!特别是有冤屈的人,死不瞑目就是这个意思!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什么意思?”乐歌问。

曾参解读道:“先生说:君子遇到什么事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处理,最好不要麻烦别人;小人遇到什么事,首先想到的是求救于别人。”

“君子自立,小人依赖别人!是这个意思吧?”

“是!乐伯伯!”

“嗯!好!继续往下读。”

“是!乐伯伯!”曾参应道。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什么意思?”乐歌问。

曾参解读道:“先生说:君子庄重而不与别人争执,合群而不结党营私。”

“嗯!好!”乐歌应道。

曾参进一步解读道:“这也是对‘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解读!”

“嗯!好!继续往下读!”

“是!乐伯伯!”曾参应道。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什么意思?”乐歌问。

曾参解读道:“先生说:君子不凭一个人说的话来举荐他,也不因为一个人的品德不好而不采纳他的意见。”

“嗯!这种做法是很明智的!好!”

“谢谢乐伯伯!”

“嗯!好!继续!”

“是!乐伯伯!”曾参应道。

“以上都是先生讲君子的所作所为,以及君子与小人的不同。什么是君子呢?先生认为:他应当注重义、礼、逊、信的道德准则;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尽可能做到立言、立德、立功,传名于后世;应该是行为庄重,与人和谐,但不结党营私,不以言论重用人,也不以人废其言,等等。当然,这只是君子的一部分特征。”

“你把这些安排在这里,主要还是为了解读你先生与卫灵公的关系吧?你先生为什么离开卫灵公,是因为他是一个君子。”乐歌道。

“也算是吧!”曾参应道。

“好!继续往下读文吧!”乐歌催促道。

“是!乐伯伯!”曾参应道。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什么意思?解读一下!”乐歌问道。

曾参解读道:“子贡问先生问道:有没有一个字可以作为终身奉行的座右铭呢?先生回答说:那就是‘恕’吧!自己不愿意接受的,不要强迫别人接受。自己不愿意做的,不要强迫别人去做!”

“哦?这就是你先生对恕的解读!”乐歌问。

“是!乐伯伯!”曾参应道。

孔子把“忠恕之道”看成是处理人际关系的一条准则,这也是儒家伦理的一个特色。这样,可以消除人与人之间的怨恨,缓和人际关系,安定社会秩序。

“继续往下读!”

“是!乐伯伯!”曾参应道。

子曰:“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什么意思?”乐歌问。

曾参解读道:“先生说:我对于别人,我诋毁过谁?我赞美过谁?如果有我所赞美的,必然是我曾经考验过他。他这个人,一定是一生都是走正道的人。”

“具体解读一下吧!”乐歌伸手示意道。

“是!乐伯伯!”曾参应道。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