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第三十章

赵辞回来这日,正赶全村农忙之际。

全村男女老少们人人都在田地里忙活,孩子和老人们则拿着木桶去装鱼,整个赵家村热热闹闹的,一派农人丰收景象。

和往常一样,罗素家里的田地是最先收出来的。稻谷场上摆着高高的,已经在用石磙撵着。

赵母在稻谷场上看到自家儿子,顿时激动不已的迎过去,“辞儿回来了,可算是回来了。”

赵辞笑着让赵母上下打量检查,这才道,“娘辛苦了。”

“不辛苦,不辛苦的。”赵母连连摆手,“倒是你嫂子,这几日为了田里的收成,可真是累坏了。”

赵辞原本眼角就在扫着罗素的身影,一时没找着,待看着赵母手指方向一看,只见着一个带着草帽的女子蹲着身子检查者麦粒,那模样十分的专注。

“她说看看今年的种子还能不能用呢,如今大伙都丰收了,家家户户的几千斤粮食,光是咱们家,就有上万斤粮食了。你嫂子说,准备卖一半,再在家中挖个地窖存一半。还有鱼,今年都有五千斤鱼了。这又能换一笔银子了。”

赵母说起家中的事情,红光满面。

如今走在村子哪里,但凡遇着人的,大伙都是热热闹闹的打声招呼。

她这半辈子都没有这样的体面的。

罗素也发现赵辞回来了,连忙笑着过来,“二弟怎么回来的这么早,应当趁着放假和同窗好友们好好聚聚的。若是平日里上学了,可没这样的空闲。”像他们以前,考完试谁不疯狂一把的。这个时代的人也特老实了,考完试了就老老实实的回家。

她却不知道,赵辞是连夜赶回来的,其他学子们还在府城那边吟诗作对,附庸风雅的参加各种宴会呢。

赵辞道,“我算着这几日应该是农忙的日子,便赶着回来帮忙的。却不想家里的动作这样快。”

“也不快,”罗素摆手,“二弟若是在家中待着时间长,过段日子还能去摘玉米呢。”

自家那玉米地里的玉米可结了不少呢。

赵辞见她爽朗可爱,心中欢喜,脸上不自觉道,“那真是求之不得。”

后面陆陆续续的有人来稻谷场上晒谷子。见着赵辞回来了,都过来打招呼。赵辞都笑着和大家说道几句。

不过大伙没有问赵辞考的如何。倒不是他们体贴。这都是老族长提前交代的,担心问的人多了,文曲星不高兴,会损了福分。那考试结果一日不下来,一日都不许打听这事情。

是以大伙虽然心里好奇焦急,却都不敢问出那些话。

赵母回去就给家里的公公赵石上了香,也不说话,安安静静的祈祷了一会儿,才拜了拜,将香插在了香案上。

“罗家村今年大丰收,还养了鱼?”

毗陵县县衙里,谢成楠穿着青绿色的官府,激动的差点儿把手里的杯子都给扔地上了。

周县丞道,“是赵家村的村长给送了信来报喜。说这一次的稻子收成可是往年的七八倍了,村民们都很欣喜,摆了酒席,想请县里去吃酒。”

“还是养的稻子?”谢成楠很敏锐的听到了其中的关键词。

稻子,这东西可是大米啊!在这都吃粗粮的年代,大米可是最精贵的东西了。这东西贵就贵在好吃却不好养活。收成还低。老百姓们都不愿意种这东西。如今市面上的大米,还是一些大户人家的农庄里特意种出来孝敬上面那些人的。

这赵家村竟然收了大米,还是大丰收。

“可是真的?”谢成楠激动的手指都颤抖了。他有些不敢相信这个消息,却又觉得赵家村应该不敢明目张胆的骗人。毕竟这事情可是不能打诨的。

周县丞道,“大人若是不愿意,不如微服私访一次,亲自去那赵家村看看。若是有诳语,少不得要定他们的罪。”

“好好,这就去让人给本官备马车去,本官去看看。”

“大人,还是备牛车吧,若是马车,那些老百姓们一瞧就瞧出来了。”

谢成楠点头,“还是你想的周到,好。”他笑着正要去换衣服,又突然转过身来,“你便不用去了,那边有人认识你,可别认出来了。”

周县丞一张脸顿时垮了下来。有机会和大人一起去微服私访,这可是难得亲近大人的机会呢。看来日后还是少见人,这张脸认识的人多了,办事都不方便了。

谢成楠不顾周县丞哀怨,自己领着随身的侍卫谢海一起去了赵家村去。

“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这稻田里养鱼,总觉得是天方夜谭一般。” 谢海赶着车道。

谢成楠坐在颠簸的牛车上,一身骨头都要散架了一番,第一次发现,做个好官太难了。他揉着腰道,“他们敢这样说,自然是有些来源的,本官去看看就知道真假了。若是假的,也不过是罚他们便罢了,若是真的,这可是大功一件,日后……”

说道这,谢成楠难免面露红光。

如今朝廷最差的就是粮食了。别看毗陵县现在挨饿的人不多,但是在其他的州府,连吃个饱饭都是一种奢望。若是想在自己这毗陵县,果真有这样亩产七八石的粮食,一旦上达天听,这升官指日可待,且日后史书上都说不得要记上一笔。

升官发财,名留青史,这不就是做官最大的期望吗?

一路上经过几个村子,谢成楠那颗火热的心慢慢的发凉了。

这一路上没有分手的喜悦,农田很少,基本上都是旱地,且旱地里的粮食长势也不好,看着十分的单薄,想来今年是遇不上丰收了。

“大人,他们是不是骗人的?”谢海脸色也有些不好。他可是知道这次自家大人带了多大的期望的。

谢成楠没说话,只看着前方,不知道在想什么。

一直到快到赵家村的地界儿,才听到了一些欢闹声传来。隐隐绰绰的看着田野间许多人在跑来跑去的,边跑还边喊着。

谢成楠眯着眼睛,“莫非出了什么事,为何如此喧哗?”

“大人,那边正是赵家村,不如去看看去。”谢海赶着牛车直接往田野那边去。

牛车进不来田野里,只能在外面寻了个大树绑着,两人从牛车上下来,直接往田野中去。

看着沿路旱地上的庄稼没有什么稀奇的,便越发的觉得是赵家村的人说了谎话了。

谢成楠憋着一股气,“走,回去。”

谢海却拉着他,惊讶道,“大人,你看那边。”

谢成楠板着脸顺着他的手指看过去,只见一群孩童正在田里抓着什么东西,时不时的有东西从田里蹦出来,远远看着,像是……鱼!

“大人,稻田养鱼,看来是真的养了鱼了。”谢海面带激动道。

谢成楠也有些动容,“看来确实是养了鱼,却不知道收成如何,走,过去看看。”说着率先往那边走去。

只见越往那边走,稻田越来越多,如今里面只剩下光秃秃的稻桩,但是看着却和别处的稻桩不一样。

一些田地里还有人在抓鱼。

见着有陌生人过来,便有人迎了过来,正是族长家的小儿子赵满仓。

“客人是从何处来的,看着眼生,可是来寻人的?”

谢成楠道,“老乡,我们是听说赵家村最近养了鱼,特地来看看这番盛况的。”

听到是来看养鱼的,赵满仓笑着眼睛眯成一条线,摆手道,“来晚了来晚了,大伙忙活的时候你们没看见呢,今天是最后的几亩田地收成,其他的都上了打谷场了。鱼都拉回家去了,好些都已经拉出去卖了呢。”

听到赵满仓的话,谢成楠眼睛一眯,“这么说,这是真的了?稻田里真能养鱼,那每亩地能产好几石的稻子?”

“这个自然是真的,邻村前几日好些人都来咱们这里看呢,说是来日也要学。客人要是想学,只管去村里找人学去,赵城媳妇说了,这事情都要教,不能藏私,你要学只管去,没有不教的。”赵满仓笑着道。

“叔,又抓了一条大的,快来看啊。”一个年轻小子的声音传来。赵满仓赶紧充满打了招呼就跑过去了。今天可是他家里的最后几亩田地。前些日子都帮衬着乡亲们去了,愣是给耽搁了。这批鱼还等着去换银子呢。

谢成楠也跟了过去,只见那边田埂上放了许多的木桶,里面放了不少的鱼,看着都有筷子长。

养鱼……

谢成楠陡然想起,几个月前,他刚来毗陵县的时候,正是在那集市上遇着几个妇人卖鱼。那鱼也是这般大的。那小摊的摊主还说过,这些鱼都是他们自家养的。

心里不由一动,问着旁边站着的老乡道,“你们这里,先前是不是也有人养过鱼?之前我在集市上看过有人卖这种鱼,不知道是不是你们这边的村子。”

那人道,“哦,你说的大概是赵城媳妇,先前他们家是第一家养的,也只有他们家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