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张洋的美食培训班在一开始的时候也经过不少波折呢。
他太天真了,真以为有点别人没见过的思路和看着还行的动手能力就可以成为大佬啊?
结果很快就会被现实教做人。
市面上的事儿暂且不提,哪怕是简单的美食培训也比想象中麻烦得多。
不知道是因为思路差异,还是被张洋的感人口才连累,往往是一些看似自然而然的事情,可这些人就是做不好,而且倔强到了让人崩溃的地步。
例如包子,按理说不难吧?
面皮和馅料全一样的话,水平的主要差异无非就体现在能不能弄出十八个褶儿而已。
然而不,当张洋第一次见到他们的作品时差点摊在地上。
这可不是他胆小,换了谁都得害怕。
想象一下,人头大小,还被村民们不知道从哪弄的染料给整的贼像真的,大晚上见了谁不害怕?
没事儿,咱不是颜值党。
可问题是也不好吃啊,往往都是外边焦了,里面却压根就不熟。就这,还非说那就是正统做法并且本来就不是给活人吃的,简而言之,上供用的。
对了,应该在三春之季制作才对。
好在这些人尊师重道,而张洋的脑筋又不算死板,直接把小笼包改名“灌浆馒头”教给了他们才算解决问题。
当然,村民们的固执和认真也有好处。
标准化啊!quya.org 熊猫小说网
有他们那样的认真劲儿,没有后世的条件,做到口味的标准化好像也不是多难。
至于份量则不叫事儿,眼下的吃食都很实惠。
而且针对村民们的这个特点,张洋还想到了某火遍全国的小吃以及啃大鸡之类的连锁店。猪脚有自己的想法,咱知道自己是几斤几两,所以不创新,模仿总可以吧?
呃,模仿他们的组织形式哈,可不是弄个汉堡啥的出来显摆,他也弄不出来。
想必这种令人耳目一新的形式应该会为小店加分不少吧?并且又不是要求百分之百还原,仅仅是借鉴一些管理特色而已,难度应该不太高才对。
呵呵,我们的猪脚完全不去想,标准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兵法呐,人家怎么可能注意不到。
本来没想怎么折腾的他,却因此距离自己想要的生活越来越远。不过这个暂且不谈,还是接着聊他的小店。
说起来更令人懵逼的是,一帮江
(本章未完,请翻页)
南人竟然不吃鱼和鸭子?听清楚他们表达的意见之后,张洋简直满脸问号。
鱼肠剑是怎么流传下来的传说众说周知,而且难道南京烤鸭的辐射范围都没能到达镇江?也不对呀,至少盂兰盆节上两样食物都有,史书上也不乏江南人对于各种鲜鱼的喜爱。
算了,考据历史没啥用,还是有原因就解决那个原因比较实在,而且这个直接就能知道答案。腥味儿太重,人家还很有理,总不能吃一次就做一次大扫除吧?
再说,腥味儿不祛除的话,也难以下咽啊。
结果就是某人不得不把酱油给弄出来,还要找不少目前仍是被当做药材用的调味料,又是废了不少唇舌。
运气还行的是,醋这玩意儿早就有。
不过麻烦越大,收获就越大?不知道是不是一切都属原生态的原因,腊鱼的味道相当不错耶,张洋感觉不比自己在后世吃到的商品差。别说当下的人爱吃,他也爱吃。
烤鸭却被他弄成了四不像。没辙,人太穷,实在没啥跑出去吃烧烤的经历。至于为啥也没练手的经历,住宅区耶,就那人口密度烧木炭玩,莫不是觉得生活太单调了?
却没想到村民的主意也不少呢。
其实就是他脑子死,类似缸炉烧饼那样闷出来不行吗?还能顺便整出大饼来做肉夹馍。
非常成功,这种油水超大的玩意儿竟然才是最受欢迎的,众人疯狂到差点给附近的野鸭弄到绝种的地步,头一批的试验品根本没多少只流向市场。
甚至有的村民直接拿大饼沾鸭油吃。
尤其是后者,当初看《三个火枪手》里那位馅饼沾鹅油的主儿他还感觉不可思议呢,感情不怕三高的不止一个吖。
幸亏被张洋发现的早,才没有出事故。
开啥玩笑,长久以来几乎完全茹素的胃猛然间进那么多油?当然,全村集体拉肚子的丑闻就没必要说了。
比较可气的是他们的门户之见不是一般的重。按理说大家也没啥竞争啊,但学东西的人们互相之间就是不交流。
毕竟张洋在厨师方面仅仅是业余选手,肯定有很多细节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甚至被忽略掉的。而家庭主妇们作为一辈子跟锅碗瓢盆打交道的人,欠缺的仅仅是新思路而已。
用不着去猜都能知道会有不少改进措施被跟着自己的学徒们掩盖了起来。不过她们互相之间的保密意识之强,猪脚也没辙,只能慢慢
(本章未完,请翻页)
疏导吧。
谁说我国没有专利意识啊!
也有张洋丢人的地方,煎饼的历史原来那么悠久,面条同样有高手。她们熬汤的水平也仅仅受制于对于香料的认知而已。更何况,在对酒水的认知上某人闹了个大笑话。
在后世,低于三十度的好像都不能叫白酒一般,张洋在手里有俩钱之后自然就想到了这个大杀器。
专业设备他肯定造不出来,可简单的蒸馏装置,则是有点常识就能干。
反正两者的区别无非是因为密封质量而产生的损耗大小而已。但只要这玩意儿利润高,完全不用在意成本问题。
就算不用来做买卖,孝敬一下老丈人也不错耶,不是都描写武人爱喝烈酒嘛。脑轴的家伙,折腾了好几次之后,他还真把那玩意儿弄出来了。
无色透明,香气四溢,看着好像挺成功的,然而这是他干过的最失败事情,没有之一。
几乎所有人在尝了一口之后就坚决不再碰那玩意儿,哪怕是村中有名的酒鬼。大叔更是义正言辞的表示桌子上的东西多饮于长寿不利,导致他很是安抚了一阵子丫头。
呵呵,某人根本就不知道在我国受欢迎的始终是发酵法,而不是蒸馏法,更何况他那半吊子蒸馏办法没喝死人当真是邀天之幸。但也不算是全无收获吧。
至少消毒用酒精弄出来了不是,而且他很快就能用上。
另外让某个严重社交恐惧症患者难受的就是,那帮淳朴的村民们终于把拜师礼给补上了。
非常热闹呀,好令人纠结。
当然,并不全是坏事,张洋的气运也没那么背。
现在的社会风俗当真令人舒坦。见过看城门的兵丁在得到适当贿赂之后还帮着推车的吗?
而且此地竟然没有小偷。
呃,肯定不是说当下的人生活都不错,以至于都不存在无法谋生的人。
现实是明明遍地流民,吃不上饭的也不在少数。
可他们往往是以帮工的形式换些吃食,如果不幸没有机会,哪怕是对着摊子流口水也绝不捣乱,其素质之高非常让人怀疑人生。如果是大同社会的话,不应该有人挨饿啊?
而且更吸引张洋的是,连锁店除了赚钱,用来打探消息也是一把利器耶。
无论什么时候,多收集点信息总归是没有错误的。
他当然知道忌讳,只是哪个大佬会去注意一只小虾米呢?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