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里的绳子和胖子留下的绳子接起来足够我降落到湖底,但不够做迂回装置,也就是说,下去容易,上来全得靠臂力了,而且绝对没有后援。
思索再三,还是决定下去一探究竟。毕竟横竖都是死,倒不如死的明白些。我把背包中的硅胶水袋灌满树汁,再喝了个水饱,扯出纱布包裹手上刚刚愈合的伤口,用绳子在腰上套圈固定,然后一点点下滑。
湖底满是青草干燥的芳香,只是被一丝丝焦糊的味道破坏了美感。脚底踩在发黄发干的苔藓上,发出干裂的响声,回荡在空旷的湖底有种诡异的感觉。
我小心翼翼向湖中间的塔靠近,生怕一脚踩进沼泽里,然而当我到达塔的底部,却发现一切都是多虑了。这座石头塔,的确是人为打造。它四方形的基座中间设有一条直通山顶的楼梯,我围着基座参观,发现这种楼梯共有四条,平均分布在基座的每个面。
楼梯的后面耸立着又高又窄的门洞,每个门洞至少高十米,宽三到四米。铺满苔藓的楼梯能完全遮掩住门洞,所以从湖岸往下看,完全不见门洞的踪迹。
站在门洞边可以感受到从门洞里钻出强烈的热浪,而门洞却不是热浪的唯一来源,扒开基座的最底部,干枯的苔藓完全遮掩住了遍布整个基座底部的孔洞,每个洞都像是桑拿房里出蒸汽的孔,不断往外排放热量。我想这就是湖水溜走的地方。
我还是决定先上塔瞧瞧,确保没有危险了再探门洞。顺着楼梯向上攀爬,干枯的苔藓碎成粉末不断向下掉落,发出沙沙的响声。随着苔藓的掉落,露出了里面建筑的真貌。
金刚石?我忍不住搓揉了一下眼睛,以为自己看错,如果这整个基座都是金刚石打造,那么凤凰陵下的黄金殿堂就不算是奇景了。黑色石头泛着独特光泽,摸起来光滑冰凉,不是金刚石又能是什么?初见湖水异常清凉一定也是拜这巨大矿石所赐吧!在剥落的苔藓下,斑驳的石壁上布满大面积浮雕。
我在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的情况下,心惊胆战沿着高塔石壁边的落脚点挪动,手不停扫落浮在石雕上的干枯苔藓。虽然不能看到全景,但在一点点收集的影像中,大致理解了浮雕的内容。
所有浮雕都在表述战争时的场景,不同地域,不同人种,应该是远古时期。从浮雕的风格来看,它们并不是来自同一团队。有一部分雕刻的精细度可以媲美南华寺中的龙雕,又有一些只表达了意境,粗略地描绘出人的肢体形态。
总之,每一幅都在勾勒战争的残酷,平民受苦,将士们的妻儿流离失所,饿死,冻死,战死,还有战争中的烧杀掠夺。
我踏着阶梯慢慢走向第二层,那些战场上的画面像是带着磁场,让我每走一步,如同在横穿战场。依旧是描绘战争场面的浮雕,只是这一层,战争明显有了规模,不单有军队与军队之间的对垒,还有各种游击小队搜刮老百姓的粮食。战争对平民的生活造成了更大的反面影响。
一般表达战争场面的画作雕像都会有一个主题思想,可是我把这第二层找了个遍,也没发现谁是战争的发起人,或者这些战役的受益人是谁。似乎这些场面都只是在客观表现战争而已。完全读不出其他讯息。
第三层,战争的画面开始眼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线描述。我无心再围着这层细看,匆匆奔上第四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