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5章、星河小店

资金的问题搞定了。

萧伟和梁歌、刘军商量把这个小卖部的股份捋了一下,亲兄弟明算账。

刘军的父亲就是做生意的,所以从小刘军就明白了这个道理。

刘军列了一下单子:

萧伟、刘军、梁歌、陆萍每人一千,李勇没凑上来钱,不过李勇表示可以帮助梁歌经营打下手,所以也就算上了一份。

这样算下来原始的股东就是五个人。萧伟想着想,觉得梁歌是具体负责人,需要具体管理的,总的有所体现。最后萧伟提议梁歌算成两份。

程素素和赵晓东人家是投资比较多的,但不参与具体的经营也没有说话权,除了给付银行贷款利息以外,每人再分的百分之十的分红。剩余的百分之八十分成六份,梁歌两份,其余的每人一份。

对于这个方案大家都没有意见,倒是梁歌提出自己一份就行,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干点活怕啥。萧伟和刘军坚持要给,说是这才能体现多劳多得,并且也符合市场的规矩。看着萧伟和刘军这么坚决,梁歌也就勉强同意了。

谈妥后,刘军又简单的写了个协议,算是把事情固定下来了。

下面就该考虑具体的人选了。

虽然说是梁歌是具体负责人,可她毕竟还是在校学生,总还是要呆到毕业,不可能现在就辍学的,要不然给梁歌的家人也没法交代。所以还是要再找个人具体在小卖部具体负责,也就是需要找个店员的。

具体到这个店员的人选,商量了一下,最后觉得还是陆萍的姐姐陆颖合适。一则她现在闲赋在家还没有正式工作,正好可以帮忙。二则陆颖的脾气很好,人也老实,正好和梁歌的性格对路,还是陆萍的姐姐有什么事业好沟通。

商量好了,刘军就和梁歌去和陆萍姐妹俩沟通去了。其实这事对陆颖来说正是求之不得,在家呆着闲的发慌,能出来干点事情比什么闷在家里强多了,何况还能挣一份钱,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所以事情一拍即合,陆颖当即答应,立马投入了角色。

现在小卖部是万事俱备了,梁歌觉得还需要取一个好听的招牌名字。虽说以前小卖部也有名字和招牌,但那毕竟是以前人家用过的名字,梁歌不喜欢,既然已经改换门庭了,就应该把名字也换了。

换个什么名字呢?萧伟和刘军正在考虑的时候,梁歌说道:“我看就不用考虑了,既然使我们星河干的,那就叫星河不好吗?”

萧伟和刘军一听觉得有道理,星河这个名字挺不错的,干脆就叫“星河小店”,既响亮又雅致。

梁歌行事历来雷厉风行,既然已经都定下来了,第二天就开始张罗把旧招牌卸了下来,开始做新的招牌,并且把小店从里到外整个又粉刷了一遍,让小店看起来焕然一新。

用梁歌的话说,这叫新人新气象,一切要从新开始。

其实像这种具有垄断优势的小店,看起来觉得事务繁杂,无从下手。但实际经营起来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复杂,经营的商品绝大部分以吃的为主,再加上点学习、生活用的小商品。

进货渠道多得是,不需要有什么特殊的进货渠道,而且都是,因此一个人在就可以应付过来的。

因此,大部分时间就是陆颖一个人在小店就可以了,梁歌在下午放学后到上晚自习前这段高峰期帮下帮就可以了。其他的就是记记账、算算账,管理好财务就可以了。

说起来也怪,梁歌虽然对学习不感兴趣。却天生对数字非常敏感,各种数据过目不忘,而且计算起数字来既准确又迅速。虽然梁歌没有学过会计,也不懂专业的账务怎么做,但就是按照自己的思路记录的流水账也是清清楚楚,一目了然。

两人都是做的尽心尽力,再加上学校好几千老师学生的刚性需求,陆颖和梁歌又是同龄人,沟通起来没有任何障碍。小店的生意看起来比之以前更加红火。

一个月下来,除去承包费用、水电费、人员工资和必要的开支,就这个小店居然盈利了五千元之多。

如此好的盈利效果,让星河成员都是预想不到的。尤其是萧伟和刘军看到两个整理的月报表更是激动不已,毕竟这是他们人生第一次的投资,也是收到的第一次的回报。

两人暗暗对梁歌的经商做生意的能力大加赞赏,都称赞梁歌天生就是做生意的材料。

这就是天赋,最后两人对梁歌一致的评价。

虽然星河小店的经营可以说是一帆风顺,但也并非没有一点波折。

首先就是个欠账问题。

其实这个问题由来已久,以前的小卖部也是如此。由于学生的生活费都是一周回去拿一次,有的还是两周回去拿一次,因此在小店挂账也就在所难免。因此,陆颖还有专门的本子记录着欠账。

绝大部分都是短期的欠账,等回家拿上来生活费就会还清欠款。但欠账的人多了,难免就有些长期挂账不还的。

第一个月挂账的就有两千多块钱。梁歌把名单拿给萧伟和刘军看,萧伟说道:“这样,咱们定一个规矩。第一每个人欠账不能超过五十,第二欠账超过一个月不还的,告诉我,由我来解决。”

时间一长,梁歌把欠账的情况对萧伟说了一下,主要还是马啸和陈强那一伙人欠账较多。这伙人都属于学校里的小混混,以前的小卖部也不怎么得罪他们,做生意和气生财,不想与他们闹得太僵。以至于等梁歌接手的时候,还有一部分欠款都没有收回来,也就只能不了了之了。

马啸和陈强他们尝到了甜头,这次又是想要故伎重演。萧伟看了看,光是在他们这伙人头上的欠款就有五百多块钱。

萧伟觉得这个问题迟早是要解决的。虽然萧伟不太愿意和马啸、陈强他们打交道,一般都是井水不犯河水。不过这次是关系到自己切身利益了,也就顾不了那么多不得不说了。

萧伟决定先礼后兵,先找马啸和陈强谈谈。

那顿饭过后,过了两天,梁歌告诉萧伟陈强来过小店,按照名单上的欠账明细一一还清了欠账,包括马啸名下和陈强名下的也都还清了。

萧伟说不是让把马啸和陈强名下的欠账记到自己名下吗?不用他们还了。

梁歌表示已经说过了,可陈强坚持一定要还清,说是马啸特别交代的,没办法就只好收了。

萧伟点点头道:收就收了,反正也是他们欠咱们的,收了也不越外。

这本来看似不可能完全解决的顽疾,就这样风平浪静、轻描淡写的解决了,萧伟认识到单凭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借力打力有时候也很重要。

接下来的格局就是,萧伟专心学习,刘军继续上班,梁歌还是继续打理好小店,一切都风平浪静,按部就班。

进入五月份了,距离高考越来越近了,很多学生已经进入了白热化的冲刺阶段,萧伟也暂时收起自己散漫的习惯,专心学习,专心临阵磨枪。

小店的第二个月继续高歌猛进,再加上那些平时老是来捣乱的小混混都变得规规矩矩的,陆颖嘴巴又甜,就连平时那些很刁钻的老师家属们也都纷纷来到小店买东西。

一时间,小店倒成了这些家庭主妇拉家常沟通的场所,尤其是下午的时间,简直可以说是一个小型的新闻发布会。

对于这些家庭主妇来说,买东西倒在其次,最主要的是可以拉拉家常,说笑打趣一番,排解排解寂寞烦恼。

经常是,陆颖这边应付忙的欢,那边几个老娘们在一起放肆的大笑聊得欢,倒也是一道别样的风景。

要说梁歌还真是有才,把小店打理的井井有条,而且颇具财务和管理天赋,每天繁杂的账目和采购明细,梁歌半个小时就能搞定,而且清清楚楚,很少出错。

这个月下来,居然又盈利了六千多块,两个月加起来就已经超过一万元了。要知道那时候一个学生一个星期的生活费也就是二十块钱。

这简直就是巨款了。

私下星河聚会的时候,萧伟觉得这件事还是要感谢司徒春燕,没有人家的帮忙不会有今天的结果。

就是怎么个谢法,让萧伟有些犯愁。

直接给人家钱吧,想象司徒春燕那么高傲的人,估计司徒春燕也不会要,弄不好再弄巧成拙反而不好。

送东西吧,送些什么好呢?太轻了显得小家子气拿不出手。太重了有担心司徒春燕不要,这和送钱是一个道理。

再说也不知道送些什么东西好,就在左右为难的时候,还是梁歌一句话点拨了大家。

梁歌说给钱显得俗气,还是送东西。送什么?很简单有道是玉尊金贵,送女人东西当然是送金子了。

那时候金首饰还是很稀罕的物件,就是家境条件很好的也只是在结婚的时候才买“三金”(金项链、金戒指、金耳环)。

梁歌的提议一出,立马得到了大家的认同,确实对于萧伟和刘军来说,这些东西连想也想不到的。

那个这个买首饰的任务就交给了梁歌,最后商定就买个金项链,显得大气,而且克数还不能小了,起码得十几克的。

那时候金价也就是一百块钱左右一克,十五克的话也就是一千五百块钱。虽然价格不菲,不过相比星河小店取得的利润,这点付出还是应该的。

东西定下来了,选择一种什么方式送给司徒春燕呢?

萧伟想了想觉得还是不要直接送给司徒春燕,这么贵重的东西,万一司徒春燕不要,岂不是进退两难?

萧伟提议给易青,让易青给司徒春燕。

梁歌问道:“让不让司徒春燕知道是我们送给她的?”

萧伟沉吟一下道:“我觉得无所谓,说不说都行。最好是现在不要说,就当是易青送给她的好了,反正这事以后慢慢的司徒春燕也会知道的。

大家觉得萧伟说的很有道理,看来送礼也是一门学问。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