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勘破表里

《我成了众生的信仰》全本免费阅读

“是我。”青辞微微点头。

“你怎么会在这儿?”曦煌抬头看向青辞的龙角,眼眶逐渐泛红,“你化龙了?”

“是。”青辞一脸诚恳地看着曦煌,眼神平和,“多亏您在冥府对我说的那一席话,才能让我冷静地审视我这一生,客观地看待这个世界……”

话音未落,蛟龙忽然挣扎着从地上爬起,想要一口咬住青辞的脖子。

青辞垂首看了它一眼,万物凝滞,蛟龙也被冻结在半空中。

她抬头看向曦煌,说人类生性怕蛇,但她这一生,却被人类救过三次。

第一次是在捕蛇人的笼子里,她被卖给一家餐馆做膳食。

刚开始她很平静,因为平日里也会捕鸟吃鼠,只当自己不小心被更厉害的捕食者给抓住了。

为今之计,就是更快地逃出去。

她在笼子里伸展爬行,想从缝隙中钻出去,但当她看见自己的同类被石头拍死,被菜刀砍成两截,她慌了,拼命地挣扎蠕动,想要求得一丝生机。

这一次,她真切地感受到了死亡的恐惧。

好在一个妇人进入餐馆,用高价买下所有无毒的蛇,将它们全部放生。

店主拿着沉甸甸的钱袋子,笑着夸妇人慈悲。

妇人缄默不语,只是俯首咳嗽了几声。

钻入树林的时候,青辞回首看了妇人一眼。

丫鬟问妇人,平日里买乌龟、鲤鱼和小鸟放生也就算了,为何还要买下那么可怕的蛇。

妇人说,生命不分贵贱。在人类眼中,她的行为许是不值,因为牲畜天生就是被人捕食,但是对于这些生命,却是一次重生的机会。

或许某日他们会被再次捕捉回来,但是至少曾经有一个人对它们施与帮助,给予关怀,那么世界也就不再显得那么冰冷无情了。

生命需要光,无光则万物不生。

她用钱买的不是他们的命,而是浮世当中的慈悲心。

青辞望着妇人,心中第一次出现了感激的情绪。

第二次是在路边的竹林里,她的出现吓坏了一个耕作的农妇。

农夫扛起锄头,准备用力将她锄死。

她来不及逃跑,只能吓得昂起脖子,吐出信子。

就在此时,一个僧人将农夫拦下。

僧人说,青蛇无毒,也并未伤人,农夫何必要夺她性命。

农夫只说僧人多管闲事,僧人微微一笑,说蛇类灵性很强,如果现在农夫无故杀生,某日肯定会招来蛇群报复。

农夫心生畏惧,这才放了青辞。

僧人双手合十,眼神平和,看着青辞微微一笑,然后转身离去。

青辞对僧人生出了好奇,然后跟着他回到了寺庙。

寺庙的香火很旺,每天都有不少人向寺庙捐上香资。不过僧人的衣服却很朴素,每天吃的斋饭也很简单。

青辞疑惑,寺庙每天收那么多钱,为何他的生活还过得那么清苦。

难道这些钱,真的都给菩萨用了吗?

她一直默默地观察着僧人,发现他将这些香火钱全部拿来帮助了贫苦的人。

某日,一个小和尚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僧人只是说,香客捐钱,是给神佛。

他擅自花神佛的钱,是为不诚、不善。

虽然他花了这些钱,不会有人知道,但是他的良心知道,神佛也知道。

他用这些钱去帮助贫苦的人,一来,是兑现神佛对人类的照拂,二来是为那些捐献香火的人行善积德。虽然钱不一定能让香客实现心愿,但是善却会。

香客受他感染,会在心中种下善念,而那些被他帮过的人也会在他人困苦的时候给予对方一丝温暖。

人总有低谷,拉他们一把,就能让他们生,推他们一把,就能让他们死。

正所谓善则生,恶则死,这便是心存善念的重要性。

他将善良传递下去,就会形成一个正向的循环,世界才会生生不息。

这才能对得起僧人二字。

寺庙不是敛财之地,凡尘才是。

既然来了寺庙,就要摒弃世俗之心。

他不要求别人,只要求自己,如果小和尚受不了这样的生活,也可以换一个寺庙。

小和尚不解,于是去了另一个寺庙。

临行时,僧人笑着给他准备好了出行的干粮,并告诉他,如果某日他受不了外面的生活,随时可以回来。

五年后,小和尚灰扑扑地回到了寺庙。

寺庙的僧人问他为何回来。

小和尚说,刚开始他去了一个香火鼎盛的寺庙。

寺庙富丽堂皇,主持锦衣玉食,他们的斋饭也十分丰盛。

虽然吃得好,穿得好,但是这里的僧人却分高低贵贱。作为寺庙里年纪最轻,资历最小的僧人,他总是被其他和尚欺负,每日干着最低等的打扫的活。

他谨记师傅的教诲,努力用扫帚扫走心中的尘埃,但是看着主持拿着香客捐给菩萨的香火,在外面结婚生子,每日金车大马出行,他的心中也慢慢生出了怨恨。

凭什么主持就要过得那么好,凭什么自己就要对他们卑躬屈膝,凭什么自己就要受尽欺负。

他们偷的明明是菩萨的钱,为什么还如此光明正大。

这样丑恶的人,为什么菩萨没有惩罚他们。

为什么他们就不能像师傅那样大义,将钱捐给贫苦的百姓。

这是僧人应当做的吗?

小和尚忍受不了自己的生活,最终离开了这个寺庙。

他准备用自己的双手让生活变得更好,于是选择了还俗。

还俗的那几年,他卖过小商品,也进过酒楼,甚至还去衙门当过衙役。

小和尚发现,他不仅没有挣到钱,内心还变得非常贫苦。

人类都太势力了,你过得太差,会被人欺负,过得太好,又总被人嫉妒。

明明生活有千千万万种,但所有人追求的却只有那一种。

以前在寺庙中,师傅从不要求他们念经、劳作,只是告诉他们,人不能变得懒惰。

来到凡俗,人类总是有一千条标准去要求你。

功名利禄才是人生准则,否则你就是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

他想要的东西变得越来越多,感觉只有拥有财富和地位才会得到他人的认可。

求不得,好苦。

刚回寺庙的时候,小和尚变得沧桑了很多。

僧人笑着迎接他,未问过往,只是让他在殿前种花。

他问僧人,为何现在寺庙里开始种花了。

僧人只是说,一个香客送给他一盆,然后他养着养着越变越多。

院子里摆不下的时候,他就送给那些香客。

香客很喜欢,菩萨也很喜欢,他更喜欢。

小和尚听从僧人的话,开始种花。

一盆接着一盆,他心中的阴郁也一扫而光。

原来,清贫的生活也可以变得非常美好。

当他站在阳光下,看着石阶上灿烂的花朵,抿嘴一笑,俊俏的面容又显得容光焕发。

世界本来是很美好的啊。

某日,他问僧人,为何世俗的人类总是拜高踩低,追求同一种生活方式。

僧人说,很多人这辈子也是刚刚做人,他们遵从的,还是动物的那一套法则。

动物的世界里面,就是弱肉强食。

如果梅花鹿跑得慢了一些,那一定就会被老虎捕食,而整个族群当中,也只有选出一个强大的首领去领导他们,才能觅得更多食物,躲过更多危机。

动物,只有听从首领的话,才能生存下去。

很多人,没得到一个正确的引导,所以身上只是具备兽性,而不具备人性。

虽然在有些人的观念当中,人性总是伴随着丑恶,但是真正的人性,应该是摆脱兽性的清醒、克制、冷静和自我意识。

人性不丑恶,而动物的原始本能也只是帮助他们生存。

这个世上,有些人在被动物捕食,有些人完全变成动物,只有少数人才会在动物与人之间找到一种平衡。

这种平衡能帮助他们变得强大、聪慧、冷静,成为人类的真正领导者,而不是动物的领导者,真正的引导这个世界进步。

小和尚似懂非懂,只是木讷地点头。

僧人轻拍小和尚的肩膀,笑着说,养心如养花,他需要做的,就是种出漂亮的花,然后将花分给越来越多的人。

待到来日花开遍地,人心自然就不苦了。

从那以后,小和尚慢慢种了很多花,并且将花分给了不同的人。

有些人将花养得很好,有些人将花养得很差,但是只要有那么一朵花在人心当中绽放,他都变得非常开心。

僧人圆寂的时候,给小和尚改了法号,叫清一,意为清醒如一。

僧人说,世间一切,皆为幻象。只要内心清明,就能勘破表里,不惧魔障。

青辞蜷缩在梁上,看着僧人慈爱的面容,忍不住落泪。

僧人抬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