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蚁人大小

第123章 蚁人大小

但起床后的许旭,不是当即去买报纸的人群一员。

他有买报纸的工具人,不用在报刊亭前排长龙。

这会儿是一大早骑着车出门。

门岗执勤的小哥瞅着许旭裹得跟粽子似的出门,有些乐呵道:“昨天回来那么晚,今儿这么早又出门呐?”

许某人每天频繁往来进出,所以门岗执勤的一个班战士,都已经是面孔熟稔。

听着执勤站岗人员的招呼,许旭回敬了一个礼,然后,蹬着永久牌自行车向着战友文工团赶去。

在门口接到陈小旭时,姑娘胳膊腋下正夹着一卷儿报纸。

此前知道许旭要去出席电影的首映活动,知道一准儿要登报,所以早上出来等人时,就先到报刊亭买了几家报纸。

等二人坐到早餐桌前,等着小笼包豆腐脑的功夫,并肩坐在一旁的陈小旭,在旁边先是展开今日份的人字号报纸,首当其中的大版面是刊登着一副集体大合照。

一眼下去没找着。

陈小旭漂亮的一对丹凤眼瞪得尤其大,怼在报纸的照片上面,仔细的想要从集体合照中找到许旭的身影。

至于报道里对于影片本身一片赞扬的评价,陈小旭其实倒是并不太在意,反正许旭在里面又没有戏份。

许旭凑到一旁,鼻翼间缠绕着姑娘袅袅的香味儿:“找着了嘛?”

陈小旭直接摇头,语气抱怨着道:“你在哪儿呀?这照片也后排也忒糊了,只有蚂蚁大小!”

这年头的照相机分辨率,也就只能支撑到这种程度,座位远的地方,加上统一着装,那就真是背景板。

暗暗吐槽的许旭接过报纸,按照自己在当时会场的座位排序印象,然后指着坐在角落里的一个身影:“呐,看到没?这个应该就是我。”

陈小旭顺着手指的方向,盯着报纸上的蚁人,带着不太肯定、仔细瞅瞅又感觉好像是的一种语气道:“额,被你这么一指,应该是吧。”

许旭斜觑了一旁姑娘一眼:“什么叫应该?这就是了,以后我要把这报纸保存好,顺便再装裱起来。以后逢人遇友的,就可以拿出来瞅瞅,瞧,这可是在大会堂,咱可是能跟前排这些大佬一起合影的人!”

陈小旭翻了一个白眼,就这么一个模糊的背景板,也好意思逢人就吹嘘么。

翻完人字号报纸上的照片,陈小旭又翻看了一下其他字号的大报纸。

都有昨晚大会堂首映礼上的照片,角度各有不同。

但无一例外,人海里充当背景板的许旭,都是蚁人大小。

这让姑娘看得直撇嘴。

吃完早饭后,许旭带着陈小旭去什刹海溜冰。

整个水面上已经结上厚厚的冰层,大人和小孩在冰面上或亦步亦趋,或往来穿梭。

欢声笑语里,仿佛笼罩在城市上空的老大哥扑街阴霾气氛,已然散去。

这几日就一直蹲在单位里的陈小旭,此刻跟着许旭出来吹吹风,脸上的心情很不错。

在冰面平衡这一块,自小在更加寒冷鞍山长大的陈小旭,做得比许旭还要优秀,哪怕裹着羽绒服也能灵巧的滑来滑去。相比之下,许某人在真实冰面上平衡感有些拉胯。

此刻见许旭室内轮滑玩得贼溜,但露天冰面上却是亦步亦趋,穿着冰鞋的陈小旭脸上带着莞尔的笑容,脚步一蹭就滑到许旭旁边道:“你会旱冰却不会这个呀?”

许旭朝着姑娘招招手,在她靠近时,胳膊直接一把搭在肩膀上,让她当起了人形杵拐。

嘿,在这文娱活动稀缺的九十年代,谁带姑娘出来溜冰是为了个人炫技目?那一准儿有毛病。

两人玩到快晚上。

直到夕阳落幕之时,许旭给陈小旭送了回去。

等回到八一厂时,就发现厂里原本挂着的横幅变了,变成了“热烈庆祝大决战之《平津战役》首映成功”字样。

接下来的数日时间里,《平津战役》这部时长惊人的电影,在全国范围内是点燃了一把火,引起了热烈反响。

从上到下,各省报都给予了积极评价,迅速将影片知名度给打了出去。

即是一些历史公知,想要发表一些不同见解,但是看到电影开头直接打出来的顾问名单,直接心中一咯噔。论战场了解,恐怕没有谁比这些亲历者更加了解。

与此同时。

各地方文宣口都接到通知,积极组织发动观看。

就连陈小旭所在的文工团,也是被集体组织去观影,对思想来一次主题教育。并且,伴随着这部电影推动了机关层面的观影活动后,原本因老大哥扑街导致气氛凝重而冻结的文艺汇演等活动,也重新破冰启动起来。这就直接影响到陈小旭所在的文工团重新忙碌起来,也让姑娘原本说好五号发饷后宴请的计划只能延迟。

显然,自打这部电影公映出去,已然不是八一厂的一家之事,而是上面在统筹推动。

重温历史,不忘初心,八一厂在九二伊始推出来的这部电影,在当下特定的社会大环境里就顺势成为颇具主题教育意义的东西。

厂子里,参与到这部电影中的主创团队,是天天到各地方搞交流会,忙得不亦乐乎。

而同样忙碌得不亦乐乎的,还有东兴隆街里,拿到《潜伏》手稿的十月杂志社。

在全国放映大决战系列之《平津战役》的时候,包括这些出版经验丰厚的编辑在内,陈东杰等人顿时敏锐的意识到,八一厂这部解放电影,是在国内扬起了众多受众对于战争历史的热度。准备在春节前出版的《潜伏》,完全可以趁上这一股东风。

这种话题度是显而易见的。

作者许旭是八一厂的人。

题材描述的也是解放之前的斗争。

当然,陈东杰等人都一致认为凭借《潜伏》的故事质量,加上自家刊物在群体中的知名度,是不需要借东风的。

但既有东风,何不借用?

于是积极审稿、准备干劲愈发十足。

就在这种热火朝天的氛围里。

十五号,在《平津战役》对外上映半个月后。

晚间时分,王小棠副厂长命人找到在宿舍里白菜炖咸肉的许旭,让他到下午办公室一趟。

许旭闻言,翌日上午,准点儿敲响了这位副厂长的办公室门。

进门后,发现这位王副厂长正在翻阅厚厚的一沓电影项目执行规划书。

有一份红头戳章的文件就摆在一旁,上面正是关于《无悔追踪》电影的厂内行文。

王小棠示意许旭在一旁坐下后说道:“找伱来是有件事儿,你写的这个小说电影我们准备过完年之后就启动拍摄,年前是把各项工作准备好,其中有一项,是各个演员熟悉剧本角色,我们准备把演员都集中起来,开个为期两周的碰头会,一来你们角色之间彼此熟悉一下,二来也熟悉一下自己承担的戏份。”

许旭点了点头,有条件的情况下,把演员集中起来,也是应有之义。

然后这位王副厂长又道:“你的情况比较特殊,既是故事的主创者,也是主角之一的冯静波饰演者,若论对剧本的熟悉度,没人比得上你,所以我们想请你担任这两周集体学习的剧本主讲人。”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