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看的是许旭三易其稿后所写下的开头。
字里行间一句废话没有。
环境的变化推动着情节转换。
三个人头对头,很快就看了进去。
这就能看出了哥仨的同频共振的和谐度,当孙延军掀开看完的第一页时,左右的关张二人都没有说话,显然已经同时看完。
一页页的看下去,整个作为开篇的开头,许旭不过写了四页纸。
很快就被哥仨给看完了,开头篇章的结局,是在余则成认出未婚妻左蓝,而被顶头上司吕宗方识破这里结束。
开局就被同行上司察觉出了异常?
心中生出胃口被吊起情绪的兄弟仨,三双眼瞅向许旭,张飞兄问道:“就没啦?”
总感觉这话在哪儿听过……许旭从旁边拿来细纲道:“你们手上拿着的是昨晚才写好的一个开头,这有个细纲,要是图爽快,就看这份。”
哥仨正被开头吸引进去,哪管什么好的故事要慢慢品味,也不管悬念要吊着故事才好看,直接就一把接过。
细纲短平快的节奏感,一下子就把哥仨的心神给牵引了进去。
全都是赤裸裸的干货,围绕着主角余则成,直接往眼睛里冲。
就仿佛是在看一个人生记录电影,而且摁下了加速键。
就在刘关张三人阅览着手上的《潜伏》细纲,很是上头之际。
与此同时。
远在千里之外的京城八一电影厂,一间窗外浓郁树荫掩映的会议室内。
大吊扇正在头顶呼啦啦的吹。
编剧部月度剧本碰头会即将召开。
大圆桌旁,摆着瓜子茶水,陆续有人手里拿着材料走了进来。
这是八一厂的惯例了,每个月编辑部门都会碰头,目的就只有一个,就是创意素材碰头。
本质上,这就是为了整个厂子源源不断的选取潜在的创作素材。
窗外树荫洒在桌子上,陆陆续续的有二十个人走了进来,大多肩膀上都扛着军衔。
放在全国其他地方,这都是看不到的景象,军衔制编剧,只此一家,难有分号。
大家落座后,一个肩膀上扛着校官衔的男人主持道:“我们今天交流素材,有幸是请到王厂长前来旁听,大家欢迎!”
哗啦啦!
热烈的掌声响起。
鼓完掌,在这位中校编剧的主持下,大家坐在圆桌前,开始交流自己发现了哪些素材有做成剧本拍摄的价值。
碰头会就是以茶话会形式,氛围以讨论为主,可以边喝茶嗑瓜子边说想法,气氛很活络。
一个肩膀上扛着上尉衔的编剧率先就讲起了自己这些时日所做的工作道:“前段时间拥军的时候,跟队去下面放片子,给官兵们放了个《钢铁运输线》纪录片,就想到印象里咱们还没有专门拍摄后勤运输这方面的片子……最近我还去档案管看了一些援朝的资料,觉得可以弄出一个关于当时汽车兵的本子。”
这位上尉编剧功课显然已经做到了位,翻着面前准备的资料,说得头头是道,对于故事框架是有了一个大体的想法。
大家听着就交流着意见:“这个提法挺新颖,选取运输车、公路作为元素……”
“我看还可以融入一些谍战的元素,那边南北长得一样,语言也一样,可以安排比如说南边那边的人假扮成北边这边人破坏运输,这样显得情节更有张力一些……”
如此这般,每个人都会把自己一段时间以来准备的点子给拿了出来,不管成不成熟,首先放在桌面上确定符合厂旋律之后,大家再去集思广益。若能碰撞出一个有点意思的东西出来,就可以化作下一阶段去关注的储备项目。
交流着,开始轮到下一个说想法时,这时,一个肩膀上扛着中尉军衔的编剧,谈起自己近段时间发现的一个点子时,是翻开手旁的一本杂志说道:“刚才王老师提到了一个谍战的元素,我这里也是发现了一篇不错的小说,是描写一对人物相邻而居,一个提防一个试探四十年的故事,名叫《无悔追踪》。”
这位中尉编剧说话间,手上翻开的杂志,赫然就是在八月十号发售的这一期《十月》。
他这一提出来,旁边也有看过相关故事的编剧顿时就呼应道:“哦是那篇小说啊,故事确实不错,很有思想性的一个谍战题材小说,看不懂思想性的也能被人物命运所吸引。”
又有一个编剧说道:“我也看了这部小说,咱们这四九城的味儿是被写活了,八月出版的这一期《十月》,在外面都卖疯了吧,这部小说应该功劳不小,就是还没全部刊载完,还想着等全都刊载出来后来提一提的,没想到刘老师你抢先一步啊。”
茶话会现场,大家发出哈哈的笑声。
在场二十来个人里,显然是有三个人看过同一篇小说稿,而且在看完后评价都很高。
能让读过这本小说的编剧不约而同的给出高评价,这让在场没看过的人,给勾勒起了兴趣,包括这会儿有空出席茶话会的王副厂长。看书溂
其实他们案头也不乏订阅了相关杂志,作为一名文字工作者,订阅一些高水平刊物都是固定动作。
只是平日里或诸事繁忙,或沉浸在自己选定的本子里,形成了一个自我信息隔绝的圈层。
这会儿,在茶话会现场这么一提后,当即就有没看过的编剧提议道:“刘老师,你不是还给人家广播录小说演播嘛,也给我们讲讲,这小说讲的是件什么事儿?”
于是,这位中尉编剧就举起书册:“那我就给大家说上一段吧。”
厂里个个是人才,而且不少都是多面手。
就如这位中尉编剧,照着《无悔追踪》的故事,说得语气抑扬顿挫,就是广播里说书人的风采。
开始时,大家嗑瓜子吹水听现场播讲,气氛很是热闹融洽。
直到在听过一段之后。
众人嗑瓜子的频率明显低上了许多。
啪!
人物对话的动情之处,拍案叫绝。
一时间,茶话会差点就变成了听评书的现场。
不知不觉里,面前茶杯已然见空。
还是作为主持人的中校编剧在一段说完之后,是意犹未尽的给拉了回来:“好啦,更多的内容,这个回去后,大家可以自己去看。”
现场除了王副厂长外,就是他的军衔最大。
所以说话够大声。
哪怕众人听得有些不过瘾,但也只好强制的拉回思绪到碰头会的主题当中去,不过目光瞅着手里的那本《十月》杂志,很想知道后面讲的是什么。
然后,这位负责主持的中校编剧发表听后感道:“单凭刚才这一段内容,确实是个好故事。我刚才听的时候是有种感觉啊,这小说的推进给人一种影视化手法的感觉,倒确实挺适合做成片子的。”
在刚才提出这个故事、又充当说书人当众讲了一段的中尉编剧就道:“是的,我就是感觉这故事挺适合改成片子的。”
中校编剧点了点头,随口就问道:“这小说的作者是谁?是哪位大家动笔了么?”
在他看来,这种鞭辟入里的笔力,应该是哪位业内大家出手,一时间,脑海里晃过此前在谍战领域有所建树的一些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