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凡事就怕比较!

“也别在这闲扯了,正好中午都还没吃饭呢,我请各位哥哥到八仙楼吃酒去~”

说话的依旧是赵文远,要不怎么说还是独苗好,那荷包里边从来都不缺银钱使。

“好,赵大郎阔气!”

“要不怎么说还得是小伯爷,咱们这些人可真没法比~”

其余几人纷纷附和着,袁文绍自然也不例外,别人请客不去就是个大傻子。

起身朝着院子里面喊道:“平安,给我备马!”

“好的,公子~”

没错就是要备马,几人到底是勋贵子弟出身,平常出门也都是骑马,都自持勇武很少坐马车。

袁文绍所乘骑的“大黑”,是当年祖母花高价从西北买来的,肩高1米7左右颇为神骏。

骑着马慢悠悠的走在街上,毕竟是在汴京都城里头,这虽然并不禁止骑马,但也无要事也不可肆意驰骋,几人在勋贵圈里都是小卡拉米,自然不敢公然违抗开封府的条令。

虽然融合了原身的记忆,但这也是第一次出门闲逛,坐在马上的袁文绍四处张望着,看什么都比较好奇。

两边商户叫卖声不绝于耳,当真是一幅繁荣景象。

“包子,热腾腾的包子!”

“这位公子,今日有上好的绸缎,您要不要给家里的女眷选两匹?”

“几位……”

本朝漕运发展相当发达,迎来送往的商船更是络绎不绝。京都外的客商入京走水路最为方便,因此沿河两岸便涌现出大量商铺。

汴京大概人口已超过百万,另外乡村小镇(又名“草市镇”)也逐渐发展起来。在这些城镇里,商业繁荣,市肆极为发达,城中各类店铺达6000多家

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东京汴梁城“东华门外,市井最盛,凡饮食、时新花果、鱼虾鳖蟹、鹑兔脯腊、金玉珍玩、衣着,无非天下之奇。

其品味若数十分,客要一二十味下酒,随索目下便有之。其岁时果瓜、蔬茹新上市,并茄瓠(一种葫芦,嫩时可食)之类,新出每对可直三五十千,诸阁纷争以贵价取之。

一路上热热闹闹,几人很快就到了吃饭的地方,翻身下马将缰绳交给随从,迈着八字步朝着里面走去。

八仙楼是临街而建的三层建筑,光看外面就很是不凡,这一进去里面的装饰更为奢华,足矣称得上是“珠帘绣额,灯烛光耀”百般美物珍羞味,四面栏杆彩画檐。

汴京城里虽然酒楼众多,就经营规模来说可以分为正店、脚店和拍户酒店三等,其中正店共有72家,几人所来的八仙楼,在正店里也能排在前列。

像这种大酒家的小二,那可不是什么人都能当的,都得非常有眼力劲,而且记忆力还要好,一些经常来消费的大人物,你得一眼就能认出来。

所以看到进来的人赶紧迎上去,赶紧点头哈腰的躬身行礼。

“几位公子,楼上雅间都给您留好了,还是之前的规矩吗?”

“嗯!”赵文远点了点头,气势拿捏的死死的。

别看在好友面前有点憨,但也是堂堂伯爵府的继承人,一个眼神旁边的随从就开始给赏钱。

酒楼一楼是散客区特别吵,袁文绍几人赶紧朝着楼上走去,到了2楼也没有停留,直接来到3楼的雅间。

这里就别有洞天了,打开窗户就能看见前面的汴河,边吃酒聊天边看着来来往往的船只,这也算是别有一番风味。

大酒楼的服务就是不一样,袁文绍几人刚坐下就有漂亮侍女走过来,手上还都端着铜盥,这是专门用来给贵客净手的。

“公子,您请!”

“嗯!”

袁文绍把手放进去,表情一切都很自然,这些天已经习惯于被人伺候,衣食住行都有人管,现在让他自己穿衣服估计都不会。

但擦完手总感觉少些什么,但是当一旁还算漂亮的侍女拿出胰子后,这才算反应过来,现在还还没有香皂啊,当然这个事现在不着急。

因为壤外必先安内,得把家里面的事情摆平,在研究自己的挣钱大计,毕竟有祖母临终前给的私房,现在倒也不缺银钱使用。

菜上齐之后,随着歌姬们的吹拉弹唱,袁文绍开始招呼着几个好兄弟喝酒吃菜,你一杯然后我一杯,气氛简直不用太融洽。

“哥几个,干杯!”

“对,今天不醉不归,把那些烦心事全抛到脑后,谁要是怂了我们都瞧不起他!”

这顿酒喝了一个时辰,得亏古代的酒度数不高,要不然估计全都一惊趴下了。

“绍哥儿,徐二哥,还有远哥儿,过些日子我也要门荫入仕了,从八品的礼奉郎。”

“昌哥儿,这是好事啊,怎么还见你愁眉苦脸的呢?”

“唉~”张景昌纵使有一肚子话想说,但画到这边又咽了回去,也只能无奈的摇了摇头。

张文远在几人中岁数最小,所以酒量也比较差,打了个隔后双眼迷离的搂住好友。

然后把胸脯拍的砰砰作响,醉醺醺的说道:“昌哥儿,有什么委屈伱就跟兄弟讲,别总有什么事都憋在心里!”

“我…”张景昌也只能继续摇头,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有些话就不适合说出来,这个小小的从八品官,那都是母亲不知道求了大娘子多少次才得到的。

他这当儿子的看了都心酸,但这条路真不是自己想要的呀~

“昌哥儿,你糊涂啊,哪怕去年没有中秀才,但年龄不是还小嘛,也不用着急走门荫这条路~”

袁文绍见他还要继续说,赶紧出言打断:“行了鹏举,咱们继续吃酒!”

要是有办法的话,谁不想正儿八经的当官,张景昌一个庶子哪怕出自英国公府,也没有选择的权利。

这门荫跟自己托关系入仕可不一样,本朝规定对荫补人进行铨试,要求荫补人不仅熟悉儒家经义,还要学会国家法律条文。

这使得官僚子弟不能轻易注官。而且恩荫官升迁比有出身的人要慢,职官一年一“考”,即对官员的德行、才干、劳效,每年进行一次综合考查。

打个比方,从九品的将仕郎像升阶为正九品的从政郎,有出身的只需要“三考”,没有出身的却“四考”,通俗一点讲就是进士三年升阶,恩荫官要熬够四年才可以升。

而且恩荫官的上升渠道也会受到限制,本朝荫补官不得担任台谏官、两制官、经筵官、史官、外交官,如此一来有机会升到高层的恩荫官极其罕见,可以说是压根没有。

“唉~”袁文绍叹了口气。

这凡事就怕比较,现在竟然还觉得自己(原身)的日子也还可以,最起码在家中虽然不受宠爱,但比这个好友要强多了。

……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