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种田做美食》全本免费阅读
姜南和周氏很快就收拾好自己一家的东西。
离开时,姜南看见赵氏不服气地看着她拿着一袋子粮食走,她并未与人多语。
两人走出沈家院子,有好事者,嘴里不乏看热闹的心思,追问,分家之后,她们这娘仨该如何过。
姜南只微笑着示弱,让人看着好不可怜。
“嫂子,阿娘。”
一道极小的音量从乡路小道的拐角处传来。
姜南两人也寻声看去,沈安半个身子探出藏身的地方,一张瘦弱的小脸,笑意盈盈的。
“阿弟,快过来。”
姜南把东西放地上,伸手招呼人。姜南在沈安出门时,悄声让人出来躲着。
三人到了祖屋。
祖屋比姜南预想的好,虽破,但四面挡风。
娘仨都是勤劳之人,进屋也没停手,先收拾屋子,再找一找能用的东西。
收拾好堂屋,又把睡觉的屋子打扫出来,姜南这才有空来到院子里做饭的地方。
一间布满尘灰的房屋,在堂屋的斜对侧。
姜南推开门,被灰尘呛了一嗓子。
占据了屋子三分之一的是一口大铁锅,灶是完整的。
她心念一动,快步上前,拿棍子试了试,瞧着不是坏的。
她放下心来,要说她会什么,必定是做得一手好吃的。
姜南心中有了盘算,脸上表情也明朗不少,收拾好厨房,她又把粮食倒进缸里。
姜南又一趟一趟,把水缸填了底。
村中的炊烟渐停,山脚小屋的烟才开始袅袅上升。
姜南手艺虽好,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打水时,姜南在河边菜了些野菜,做了简单的野菜粥。
一家人围坐桌前一人一碗香喷喷的野菜粥,不似之前分到的,一碗粥里,水多饭少。
姜南喝一口粥,胃里暖呼呼的,乐得她眼睛微眯,满足极了。
周氏瞧见姜南鲜活的模样,堵在心头的话又压下去,她嘴角压不住笑,瞥见一旁的沈安,脸上更是兴奋。
用完饭,姜南也没休息,找了趁手的工具,上山。
沈安背着个小背篓,跟在姜南身后,叽叽喳喳□□不停。
“嫂子,我们是去摘野菜,捡干柴的吗?”
姜南侧目看去,沈安脸上掩不住高兴,她想到以往二房都是被大伯娘赶着去地里干活,上山也是被催着去捡干柴。
“嗯,多摘些野菜,嫂子想拿去换些银钱。”
“我很会摘的。”小家伙激动地表示自己的能力。
姜南揉了揉沈安的头,她没有隐瞒自己之后的打算,山上野菜不少,拿去换银子的也多,只是野菜并不是什么稀罕什儿,但她想卖的可不只是野菜。
两人上到山中,零星几个半大的孩子在采野菜。
姜南看着大山,遍地绿色,树木高大,沁入呼吸的微微湿意,很好闻。
山里好几条分岔路,姜南挑了最荒的一条。
“阿弟,这边来。”
沈安一心扑到野菜上,姜南一喊又乖乖跟着去。
姜南带着沈安,她折了枝条在手中,左右打着半高的野草,她先踏出一条路来。
走过荒段,就能到达一片开阔地。
“嫂子,这里好多苋菜。”
沈安看着未被人采摘过的苋菜,止不住兴奋。
姜南侧目看去,这哪止苋菜,还有附地菜、山韭、罗勒,好多。
姜南正愁炒菜没有调料,采些罗勒,到时候晒干,做成香料。
“阿弟,过来。”
姜南把人喊过来,给沈安讲了怎么认罗勒,让他也采一些。
姜南又往前寻。
“这是什么?”
姜南弯腰捡起一颗紫色小果。
“桑葚!”
不怪姜南激动,她抬头一看,野生的桑树。
现在正是桑树结果的时候,看见满树的紫红色桑葚。
姜南心中浮现好几种桑葚的吃法。
桑树全身都是宝,就连这桑叶也有用。
还好她今日带了背篓。
姜南动作麻利地摘了桑叶垫在背篓里,把矮处的桑葚摘掉,又开始绕着几个树摘叶子。
她摘满背篓,外面响起沈安的喊声。
“就来,我立马出来。”
“阿弟竟然采了这么多,晚上可有菜吃了。”
姜南看着站在面前,双眼亮晶晶盯着自己的小孩子,没忍住伸手呼噜一下他头顶。
“嫂子摘了什么?”
沈安对姜南有一股天然的亲近感,因着在沈家的时,姜南会帮着小沈安干活。
姜南把背篓放下来,让沈安看,手中还拿着几颗桑葚,递给沈安。
“尝尝?”
她不敢给多了,桑葚性寒,小孩子吃多了也不好。
“甜!”沈安吃进嘴里,汁水洇在嘴唇,双眸睁大,笑意溢出。
“不可多吃,会肚子疼。”
姜南分不清时辰,在山中不太好看太阳,等两人下山回家,姜南从周氏口中得知,两人上山已经一个多时辰了。
时辰尚早,姜南处理了桑葚,趁着太阳,晾在簸箕上。
周氏也帮着一起清洗,途中,有一婶子来送东西。
不仅有鸡蛋,还有些野菜,做饭的调料也送了些。
姜南看着厨房里多出来的物件,满足了。
周氏没问姜南采的紫果,只帮着人处理,叶子也清洗干净,一起晾着。
“娘,家中可有白布。”
姜南脑海中想到了桑叶凉粉,简单易做,成本低。
周氏闻言,起身去睡觉的屋子,不多时,出来手中多了一块米黄的旧布料。
“小南,这可行?”
姜南看一眼,“可以,谢谢阿娘。”
“小南这是做什么?”
姜南从厨房找出一棍不规则的圆木棍子,把旧白布垫在木盆中,又把洗干净的桑叶放进去。
周氏不解地看着姜南的动作,圆木棍子随着姜南用力,慢慢变得糜烂,绿色的汁水侵染着白布。
姜南动作不停,直到把所有的桑叶都捣碎,闻到绿叶混汁的气味,她才停下动作。
放在棍子,姜南用力拧着白布包裹着的桑叶。
周氏和沈安就在一旁,看着从白布下流出的汩汩绿汁,满眼困惑。
“阿娘,帮我兑些草木灰水。”姜南一遍一遍把手中的桑叶过水。
挤出来一大盆,周氏也把草木灰水备好。
等着天然碱水沉淀一会,姜南将草木灰水倒进桑叶汁水中,搅拌。
“阿娘,生火,把这煮一下,明日就能见分晓了。”
周氏心中高兴,姜南嫁过来时,没过一天好日子,分家之后,说话声音大了,胆子也大起来,终归是她儿子亏欠人家。
“好,阿娘给你烧火。”
周氏看儿媳神神秘秘做这些,心里倒是没觉得这能做出什么。
桑果她早年也摘过,但这叶子却不知有何用。
煮桑汁的过程中,姜南思虑再三开口:“阿娘,明日我想去码头看看。”
姜南记忆中,码头离村子更近,再往前走才是县。现在是夏季,码头每天做工的人不少,凉粉更好卖。
“码头?”周氏闻言,神色莫名,眉头一皱,又松开。
她只当是姜南思念沈确,她家二郎先前也在码头做过工。
姜南不知道周氏在想什么,她表情轻松,语气充满期盼:“阿娘,我今日做了新吃食,正适合在码头卖,我想着明日去试试。”
做吃食买卖的事情,定然是瞒不过家中人,姜南想着先给周氏交个底,一家人一起生活,劲往一处使,日子哪有过不好的道理。
“吃食?”周氏一瞬就想到锅里还在煮着的绿水。
难道小南说的新吃食,就是锅里的绿色,别真把小南的脑袋撞坏了。
姜南自然没有错过周氏脸上担忧怜悯的神色,她也没反驳。
周氏还是答应了,按着姜南说的那样,去相熟的妇人家中借了木桶,还用银子换了小半块红糖。
一切都备好,姜南一家也开始做晚食。
天渐晚,日已落,月渐出,沈家二房一家人也躺在床上准备休息。
周氏心中忧思,只盼着自家大儿赶紧归家。
姜南累了一天,很快就昏昏沉沉睡过去。
翌日,姜南被喊醒的时候,身上还泛着懒,迷糊地喊:“外公,我不吃早饭。”
忽的,她惊醒,窗外透着亮色,夏日的天亮的早。
周氏没有听见姜南细小的呢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