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沉的天空中,小雨淅淅。
笼罩在微风细雨中的紫禁城,别有一番景致。
“孙儿朱雄英,叩见皇爷爷!”
奉天殿内,御阶之上。
身着一袭普通的粗布衣,束起的发髻上插着根木簪子的朱元璋,正埋头认真的批阅着奏疏。
听到朱雄英的声音,朱元璋抬起头看了眼跪在大殿中的爱孙,淡淡的说道:“起来吧!”
说完,又继续埋首于小山般的奏疏中。
好一阵,朱元璋似乎想到了什么,才边看着奏疏,边问道:“为何事而来?”
“回皇爷爷!”
朱雄英拿着一叠字迹工整清晰的纸张,恭敬的答道:“孙儿已将《太平治要》十二条完整的抄写了二十遍,请皇爷爷检查。”
站在御阶下方伺候的太监,赶忙屈身上前,正要为朱元璋呈上皇太孙被罚抄的《太平治要》。
“让他自己拿上来!”
朱雄英听了,示意那太监退下,自己走上了御阶。
“皇爷爷!”
站在御案侧,朱雄英轻唤一声,然后将手中抄写的厚厚一叠《太平治要》,恭敬的放到了御案上,垂手站到一边。
眼角的余光瞥向自己的爱孙。
看着爱孙委屈的小模样,朱元璋心下里微微一笑,却没有抬头,沉声道:“把里边的驭戎狄,给咱背一遍。”
“诺!”
朱雄英瘪了瘪嘴,不情不愿地背道:“夫驭戎狄之道,守备为先,征伐次之,开边衅,贪小利,斯为下矣。”
“故曰:‘天子有道,守在四夷。’言以德怀之,以威福之,使四夷臣服,各守其地,此为最上者也。”
“若汉武之穷兵黩武,徒耗中国而无益,隋炀三伐高丽而中国蠭(feng)起,以唐太宗之明智,后亦悔伐高丽之非,是皆可以为鉴,非守在四夷之道也。”
“今海内既平,车书混一,蛮夷朝贡,间有未顺,当修文德以来之,遣信使以喻之,彼将畏威怀德,莫不率服矣,何烦勤兵于远哉?”
“惟北狄遗烬尚烦,圣虑当选将练兵,分屯镇守,谨其关防,俟其衅隙,一举而殄平之,未晚也。”
“嗯,背得倒是一字不差!”
朱元璋放下手中御笔,慈爱地看了眼自己的爱孙,挥了挥手道:“去,回端明殿换身民间的衣裳,等下随爷爷出去走走。”
“啊...?”
朱雄英愣了一下。
这是要出宫吗?
“啊什么啊?”
朱元璋微微一笑道:“赶紧去换。”
“诺!”
朱雄英应了声诺,便飞也似的跑出了奉天殿。
一出奉天殿,整个人开心的一蹦三尺高。
穿越来一个多月了。
他去到的最远的地方就是御花园。
至于紫禁城外的世界,他做梦都想见识一下。
很快,换好衣服的朱雄英便重新回到了奉天殿。
御案后,看着还有些气喘吁吁,但是小脸上兴奋异常的爱孙,朱元璋露出了慈祥的笑容。
“走!”
朱元璋说着,放下手中的奏疏,大步地下了御阶。
......
这是朱雄英穿越以来,第一次走出皇宫,近距离的感受大明首缮之区的京畿应天城。
这里的一切对他而言都是如此的熟悉而又新奇。
宽阔笔直的街道,夯实得异常结实平整的路面。
道路两旁高大粗壮的翠柳和青槐,向四周伸出了茂密的枝叶。
沿街的铺面更是鳞次栉比。
有卖熟食的、卖茶的、卖布的、卖成衣的、卖酒粮的应有尽有。
各式招牌看得人那叫一个眼花缭乱,还有那画着不同图案的幌子,在微风细雨中荡来飘去。
大街上,细雨朦胧中,撑着雨伞,穿着不同衣裳的行人络绎不绝。
他们中有卖力呦呵的货郎小贩,也有一家出来闲逛的普通百姓,有书生,有软轿,也有让人艳羡的马车。
这里的一切是如此的热闹和繁华,这里的人们脸上都充满了平和和对生活的向往。
他们朝气蓬勃。
穿着便服的朱元璋、朱雄英爷俩在大街上随意的闲逛着。
朱雄英的眼睛更是这里瞅瞅,那里看看,只觉得一双眼真的生的少了,实在看不过来。
他们的身后和两侧,全是便衣着装,腰间故障的锦衣卫和勋卫。
这些人瞪着双锐利的眼神,警惕的注视着周遭的人群,任何的风吹草动都将被他们消灭于萌芽之中。
“爷爷,我大明这些年更加的繁华了!”
朱雄英看着人们脸上幸福的笑容,稚嫩的脸上满是欣慰。
“是比以前繁华太多了。”
看着百姓脸上洋溢的笑容,朱元璋欣慰的同时又有些感慨的说道:“但是,这样的繁华来之不易。”
说着,朱元璋转向朱雄英问道:“你知道爷爷为什么罚你抄那二十遍《太平治要》吗?”
五一看书天天乐,充100赠500VIP点券!
立即抢充(活动时间:4月30日到5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