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 迷茫

李继红拍完照片后,走到一旁听着两人的采访。

采访持续了近一个小时,末了赵晓雅问道:

“杨同学,感谢你接受校刊的采访,还有最后一个问题,请问你对咱们学校的学生有什么建议吗?”

杨兴武听到这话,微微一愣,反应过来后,这才说出了自己的答案。

“没有,在我看来,现在的大学生正处于最好的时代,他们的生活应该是多姿多彩的,我的建议就是不要建议。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而不是按照条条框框我约束他们。

你可以在图书馆里认真看书,也可以在未名湖畔练武,可以在外语角背诵单词,也可以在大饭堂里参加舞会……”

“好的,感谢杨同学的配合!”

赵晓雅说着站了起来,杨兴武看到后也连忙站了起来。

“应该的。”

采访结束后,三人分别,李继红带着赵晓雅往办公室走去。

“采访的不错,你感觉怎么样?”

“挺好的,杨同学说的很多的东西,都是咱们所不了解的,比喻也很通俗易懂。”

“那就好,你回去撰写一下文章,明天拿过来看看,合适的话周六就要刊印了。”

“好的!”

……

杨兴武在采访结束后就回到了宿舍,回到宿舍发现没人,估计都在参加社团的活动,他走到桌子跟前拿起孙俊才的笔记本又认真看了起来。

看完笔记后,杨兴武看着空荡荡的宿舍,有些无聊。

想起自己去了广交会近二十多天,最近这一个月的报纸他都没咋看过,正好趁现在有时间,刚好找出来看看。

他越找越发现,报纸都是最近几天的,之前的都不见了,他明明记得自己定了报纸的。

杨兴武暗自奇怪不已,在宿舍里找了好几圈,终于在犄角旮旯里找到一堆报纸。

打开废旧报纸,看了半天,都是些老生常谈的问题,忽然在一处找到了批判自己的文章。

杨兴武看到这里顿时来了兴趣,拿起报纸仔细研读起来。

报纸上说他的理科状元是作弊得来的,报纸给的信息也很详实,报纸上列举了他参加预考时,高考成绩才四百多分,到了高考的时候,一下子放了个大卫星,进步也不是这个进步法。

故此,报纸上对他的成绩进行了似是而非的批判。

看似在夸赞,实则是暗讽。

杨兴武看到这里也不得不佩服记者们的想象力,但好像脑子有点不够用,以他们三川市的考场,连个上六百分都没,即便把整个市的学生聚在一起,一起做套试卷,能不能考他这个分数,还不一定!

毕竟数学从不骗人,不会就是不会,再怎么坐也坐不出来。

随后杨兴武又翻开了其他报纸,都是对他这位最后一位状元的担忧和分析。

杨兴武看到这里,明白了舍友们的心思,感慨之余,浑不在意的笑了笑。

这种程度的批判连网暴都算不上,他懒得搭理,毕竟夏虫不可语冰!

杨兴武在看报纸的时候,张卫军和孙俊才几位舍友陆续回了宿舍。

看到杨兴武在看报纸,几人互相看了看,连忙安慰起来。

“兴武,别看了,都是他们胡说八道的。”

“就是,哥们,这些个记者天天正事儿不干,天天胡说八道。”

“是啊!要是作弊都能作出全国状元来,那这高考的存在还有什么意义。”

“对啊?去年的数学高考多难,考过的人又不是不知道。”

“放心吧!哥几个我没事儿,就这还想打垮我,没可能的。”

“真的?”

“那当然!”

“我就说兴武心态好吧!你们还不信?”

“你快别嘚瑟了。”

“就是!”

“哈哈!”

宿舍众人看到杨兴武好像并没有受太大的影响,这才放下心来。

“快七点了,咱们吃饭走吧?”

“走走,今晚是食堂有那个红烧肉,咱们赶紧去。”

“走!”

六人吵闹了一阵,拿上饭盒去了食堂。

接下来的两天,218宿舍的众人,重点关注了杨兴武的状态,发现他确实没有受影响,这才安心。

星期天,杨兴武跟着舍友们去了图书馆学习,预计今天看完笔记就能赶上因为去广交会而落下的进度了。

中午的时候,杨兴武拿着饭盒,来到锅塌豆腐的窗口跟前排队,京大食堂里最有名的就是玉米糊糊粥,这个是免费的,学生们可自取。

另一个就是素菜锅塌豆腐。

这个菜虽然是素菜但是在许多同学眼里就是荤菜,因为有油水。

京大的津贴在众多高校里也算是头一档的,毕竟他们学校级别够高,饭菜也不贵。

素菜一份一毛钱;半荤一毛五,就是肉和菜一起炒的这种;大荤两毛一份,譬如红烧肉、红烧带鱼,这些全肉的。

二两面做的大馒头,拿上饭票两分钱一个。

以一个成年人一顿三个大馒头,一份肉菜来计算的话,中午和晚上需要花费五毛二,早上一毛钱也吃的很不错。

一天花销六毛二,一个月花销不到二十块,这还是在顶配的情况下,京大给到的津贴完全够学生们吃的很好。

但是也有许多学生,中午只打一份素菜,中午和晚上打点米和馒头凑和着吃,一天只吃一份菜。

剩下的钱再寄回家里,改善家里的生活,这个时代许多学生都很穷,吃饭也很节省。

锅塌豆腐因为有油水是许多贫困学生们的首选,特别是最后一份锅塌豆腐卖完时,食堂的厨师会把油和豆腐全都倒学生的饭盒里,这样就会多不少油水,许多学生以能打到这种豆腐为荣。

杨兴武排了好一会儿队伍,打了一份锅塌豆腐,回到座位上跟舍友们一起吃饭。

“锅塌豆腐啊?这玩意儿挺难抢的,你居然买到了?”

“运气不错,你们要尝尝吗?”

“好啊!”

张卫军说着夹起一块豆腐吃了起来。

众人坐在一起,互相品尝各自打的菜。

在他们宿舍中,大家的生活条件都还不错,最土豪的莫过于眼前的东北哥们张卫军了,毕竟买股票他都要好几张的买,一张面值就是一百元,可见此人的土豪。

其次就是眼前的京爷冯国良,天天抱着吉他,带着蛤蟆镜追赶时尚潮流,家里条件差的也玩不起这些东西。

其他三人,他还看不出来。

杨兴武吃着饭,抬头看到有几位同学没有打到锅塌豆腐,摇头叹气地离开,杨兴武看到后心里有些不好受。

六人吃过饭,洗完饭盒,回到图书馆后又继续学习起来。

杨兴武看着教材和笔记,老是回想起中午吃饭时的场景,忽然有些自责起来,自己嘴欠吃什么锅塌豆腐。

那是其他学生一天的菜,如果自己不吃这个菜,也没什么损失,对于其他同学可是有很大的帮助。

想到这里,杨兴武越想越纳闷儿,放好书,他就出了图书馆,在校园里逛了起来。

不知不觉走到了未名湖,坐在一旁看着平静的湖面发呆。

回想着中午的事情,他想到了许多。

这个时代的导演能拍出很多东西来,不是他们懂艺术,而是他们真正的穷过,拍的东西都是言之有物,没有脱离实际的意义。

在他那个时代,那些导演拍的都是些什么玩意?

一天送三十单外卖,住在独栋别墅里,天天喊累,也不知道那三十单外卖够房租钱不?

想到这里,杨兴武自嘲地笑了笑。

来到这个时代一年了,起初他只是想好好考个大学,顺利毕业,混个编制,买房置地,小富即安地度过一生就好。

没想到一不小心用力过猛,成了全国理科状元,至此之后,许多事情都是在推着他前进,省城的李老师,洛市的张老师,他们一起来报喜,还有各种什么振兴洛市?什么改善一拖厂的发展。

这些东西他看了都头大,他以为只是这些人的玩笑话,等进入大学后,他才发现,这个时代的学生,比起他当学生的时候可是天差地别。

事已至此,他才明白全国理科状元所代表的意义。

一直以来,他都在认真扮演好全国理科状元这个角色。

是的,是扮演,而不是真的当自己是状元。

在他看来,自己即便取得了这么大的成就,也不过是运气好而已。

山鸡飞上枝头也变不成凤凰,就像他老家的省城,当了省会才三十年时间,真以为改个名就能一飞冲天?

垃圾终究还是垃圾,这个从八十年代末期就开始迫害调查记者的地方,仅仅只是调查记者质疑越权的程序,就喜提十年牢狱之灾。

更不要说现在发生的各种恶心的事情。

他本以为到了这个时代会好一点,但在羊城遇见了刘大河一家,他才清晰的认识到,有些傲慢是一直存在的。

当年那些人以国家大义动员走了几十万的移民,结果大坝修好后,留下了上百万亩的良田,这可都是河洛渭三角洲最肥沃的土地。

但结果呢?国营农场占了五十万亩,剩下的被秦省的各地的工矿企业和相关部门占领。

几十万移民们,一心为国换来的却是连饭都吃不饱!

这样的结果是个人都无法忍受。

杨兴武回想起这么多事情,心里越发难受不已。

忽然想起他先前在网上看到的一个段子,月薪三千,忧国忧民,可笑之余更多的却是心酸。

总有老人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说年轻人就是不知足,矫情,想想他们那个年代,连饭都吃不饱,把年轻人放在他们这个年代,估计就没这么多的糟心事了。

现在他从一个九零后,穿越成了一个六零后,最大的感触就是,除了这诸多的糟心事之外,他发现从五零后到八零后都有所期待的东西。

譬如五零后和六零后们渴望着成为城里人,吃上国库粮。

当年各地援建的地方不少,还大多都是中部地区,譬如当年的一拖厂就是在全国各地二十多万人的支援下建好的。

当时不少农民籍此转成为城市户口,吃上了国库粮。

六五后和七零后们可以通过考大学来改变自己的命运,考上真的就翻身了。

八零后们可以考公务员,05年才出台相关正式文件,一直到15年之前考公考编都不是太卷。

但是他们九零后呢?特别是90到95这代人,是真的没有希望,只有绝望。

在80后们看来,他们是最惨的一代,上小学的时候上大学不要钱,工作还是包分配的;上大学的时候,上小学不要钱,工作还得自己找,福利分房制度取消后,他们成了第一代买房的人,上有老下有小之下,压力巨大。

但是如果是90后呢?

身为一个教育工作者,他自然知道国家从86年确定实施九年义务教育,06年开始免费的九年义务教育。

但是很多地方都是好几年后才实行。

如果说我国什么政策施行的最完善最彻底,那自然是计划生育正策!

在杨兴武看来,90到95这个群体才是最惨的,他读书还算可以,好歹也是上了个大学。

像他们村里很多学生都是读到初中就不念了,在家呆个一两年,办身份证时报大个几岁,就出去打工,辛辛苦苦干了十几年,好不容易买了房,还是在房价和房贷的最高点接盘。

当然也有不少人发财了,但只是极少数,大多数人都成了房奴。

如果说这些人学习不好,那就活该受穷的话,杨兴武一开始也是这么认为的。

但是等到他去北漂的时候才发现,原来不止他们这么累,那些清北复交的名校大学生也是如此。

说他们优秀,到底有多优秀,许多人没有概念,签字费就是最好的明证!

许多人或许是连签字费是什么都不清楚?其实就是名校的大学生答应去这个公司上班,签了合同,公司发的红包,少则一万多,多则七八万的都有。

假设一名计算机京大毕业本科生,22岁毕业,以年薪五十万计算,入职某大厂互联网公司,在京城买套房600万的老破小。

不吃不喝需要十二年,每年工资递增30%,也需要好几年,而这时候他们又需要面对中年危机。

这么一算他们还是好的,如果买了环京片区的房子则更加悲惨!

房价暴跌,收入锐减,还要面临被裁员的风险。

不少人为了脱手开始送房,只要还房贷就好。

就这也还算好的,起码还有个房子住,烂尾楼无疑是最悲惨的,同时也是烫手山芋,烂在哪里最好,修好了也会有祸事儿!

连最厉害的那批人尖子都活的那么累,他实在是想不出究竟是什么人才,能把他们这一代人从上到下一网打尽,一个不留。

一想到这里,杨兴武越发迷茫起来,他要的真的就是这样的生活吗?

明明国家越来越强大,为何普通人却是越活越累?难道大国的崛起和小民的幸福真的就是背道而驰?

那这样的盛世,又究竟是谁的盛世?

猪圈理论的存在未必没有它的道理。

杨兴武想到这里就头疼不已,或许知道想越多,才会越痛苦吧!

他从不以为自己凭借穿越就能逆天改命,振臂一呼就能引得众人纳头便拜。

毕竟这是生活,不是小说,人生不如意常八九,那有什么事事顺心?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