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村小的变化

人在充满安全感的环境当中会睡的很沉,睡眠质量也非常高。

杨兴武昨晚上炕睡觉的时候不足九点,早上六点就已经睡不着了。

炽热的火炕,让他有点口干舌燥。

好久不睡炕突然还有点不习惯,穿好衣服出门,院子里又是一片洁白,父亲拿着大扫帚扫雪。

听到开门的动静,回头看到是儿子,咧嘴一笑。

“起恁早,不多睡会儿?”

“睡不着了,我扫吧,你歇歇,别把棉鞋弄湿了。”

“不用,我有木屐,湿不了。”

杨春生说着朝着儿子抬了抬脚。

看到父亲脚上的木屐,杨兴武有些晃神,这么古老的东西,现在正是流行的时候。

木屐历史还算悠久,可追溯到隋唐时期,村里人大多数只有布鞋穿,冬天是穿的棉布鞋,双层布里面塞的是棉花,一到雪天就容易湿鞋。

木屐一般是两齿,前后各有一块木块作支撑点,在木屐前后钻出三四个洞,用麻绳穿过,穿着棉鞋踩上去,再拿绳子绑在脚上,以整个木屐当鞋底,可以有效避免棉鞋被浸湿。

这会儿村里的木屐基本都是这种用法,木屐比鞋子大一圈,高约五厘米左右,穿上之后类似踩了個高跟鞋的底。

杨兴武看着父亲的动作,自己也去了牛棚拿起大扫帚扫起了雪,小黄看到新主人出来忙活,连忙从狗舍里跑出来绕着杨兴武打转。

看着地上的两行梅花印,杨兴武心情大好,小黄看到新主人好像很喜欢自己,绕着杨兴武转了起圈,又在雪地里翻滚,跑到杨兴武跟前翻肚皮。

杨兴武扫了几下雪,看到这情况,蹲下身子朝着小黄“嘬嘬嘬”了起来。

在村里没有一只狗能忍受这样的召唤,小黄听到喊声,立马跑到杨兴武跟前撒欢儿,躺在雪地里,四只爪子翻来翻去,煞是可爱。

杨兴武看着眼前不停翻肚皮的小黄,与它玩闹了起来。

昨晚天色有点暗,他还以为小黄是只串串犬,现在看来这分明就是六大田园犬里的骁苍田园犬。

苏轼一词里的左牵黄右擎苍,其中的苍就是指骁苍田园犬。

性格敦厚老实,忠于职守,对家人友好,对外人警惕,这就是骁苍田园犬的特点。

杨兴武想着昨晚小奶狗一路叫一路要扑过来的样子就想笑。

俗话语有黄狗白面、千金不换的说法。

由于这种狗实在是太多,身价自然也上不去。

在北方大黄狗和四眼犬是最常见的品种,其余的则都能归咎于串串犬。

基本上每家每户都有这种狗,大黄、小黄是他们最常叫的名字。

与小黄玩闹了一会儿,杨兴武起身继续扫雪。

小黄跟在身后跑来跑去。

扫完雪父子俩坐在一起聊天。

“嗒,这房子盖的不赖,你们啥时候住进来的?”

“阳历年住进来的,走,我带你看看!”

杨春生说着拽着杨兴武走到东厢房推开门走了进去。

“这三间是给你大哥结婚用的,里面炕啥的都盘好了,还没开始烧。”

杨兴武进了屋,不由得缩了缩脖子,砖瓦房虽然高大敞亮,但是在御寒方面倒是不如土坯房,刚进屋就一股寒意袭来。

跟着父亲看了看一圈屋子,连围墙是12墙的红砖。

所谓12砖、24砖、37砖,是指老式的砖头的长宽高,分别是24厘米、12厘米、6厘米。

中部地区盖房一般用24砖,即整块砖的厚度,37砖做承重,一块半的厚度,还有1厘米的水泥缝。

12砖一般是用来做围墙。

到了东北的话一般都得50砖才能御寒,37砖都抗不住,实在是太冷了。

毕竟以前是住地窝子,他们这边再往西北一点,住的是窑洞,挖地坑,都是因为太冷了。

大门是找村里的老木匠打的木门,刷的红漆。

西厢房是两间,一间是厨房,一间是库房,用于存放粮食这些。

杨兴武看到一个牛棚,里面还有头黄色小牛,信步走到小牛跟前摸了摸牛脑袋。

“嗒,这牛多少钱?”

“一百,本来想买村里的大牛,一头五六百买不起,这小牛犊子六月份下地的,来咱家也有仨月了,明年收麦就不用那么累了。”

杨春生说着,从库房里拿出些麦麸倒进牛槽里。

“这下就好了,你们就不用那么累了,我还担心明年收麦你们咋干?有了牛就好办。”

“是啊!日子好过了,咱家现在有压水井了,以后吃水都不用去挑了。”

杨兴武听着父亲的念叨,看着家里的这番变化,心里很是开心,挣钱的意义就在于此。

看完新家父子两个回到堂屋,跟着一家人聊闲天。

王招娣熟练的操控着缝纫机纳鞋底,经过半年的适应,缝纫机用的很是熟练。

“嗒,今年的水渠挖完了吧?”

“挖完了,初十,我跟嗒和爷爷二叔刚回来,今年好一点,挖了一个多月就回来了。”

杨兴文听到弟弟的话,给出了答案。

杨兴武听到这话有些沉默。

村子里从来不是岁月静好,也不是到了所谓的冬天就能在家里落闲,打牌什么的。

这会儿确实是存在的徭役,还要自带干粮和农具。

三川市每到农闲都会组织民夫,挖水渠,修河道。

这东西每年都跑不了,长的时候一年两三个月,好点的时候一个多月。

杨兴武记得高一放寒假回来,父亲和大哥还在外面忙活。

“嗐,说这干啥,你考出去了,以后就是城里人,这些事情都跟你没关系,以后你大哥有难处了,你多帮衬着点儿。”

“嗒,你这说的啥话,俺爷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你不说我肯定也会帮的。”

“那就好,其实咱们村也是沾了你的光,不然也回不来这么快,你考的那么好,咱们村分的河段都是比较好清理的,建国还说等你回来,要好好谢谢你!”

杨兴武听到这话有些感慨,果然有些思想是无法扭转的,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事并不奇怪,哪怕只是一个村子,都能因此受益,这或许便是乡亲们当初对他考上状元最朴素的祝福吧!

“俺爷咋说?”

“恁爷说不用,都是乡里乡亲的,但是建国非要来。”

杨兴武听了这话顿时有点不好的预感,看来这位村长所图不小!

想了一会儿没想明白杨建国的目的,他也懒得费心思。

转而问起来两个妹妹的学习情况。

“小兰,小红,你们期末考的咋样?”

正在和小黄玩的杨小红,听到这话顿时一个激灵。

杨小兰听到二哥的话,起身去屋里拿出了自己的两份试卷。

杨兴武接过一看语文90,数学80。

拿起数学卷子看了半天,发现难题错的比较多,简单题都做对了,看来还是比较细心的。

“不错,这成绩,在班里排多少?”

“第三!”

“有奖状吧?”

“有呢,贴堂屋了,你看!”

杨小兰说着,伸手指了指堂屋的墙上。

杨兴武扭头看去发现是一张三好学生奖状。

“不错,挺好的,数学的大题是跟不上吗?”

“有一点。”

“那行,寒假我给你补补课,你好久没上学了,把基础打牢固,以后就不怕了。”

杨小兰听到这话,顿时大喜。

“谢谢二哥。”

“谢啥?把卷子收好。”

杨小兰听后,连忙郑重收好。

“小红,你的呢?”

杨小红心知躲不过去,当下拿出两张试卷有些不情愿的递给了杨兴武。

杨兴武接过后打开发现,语文88,数学86。

本以为成绩不好,差点被小妹骗了。

“考了多少名?”

“十五名!”

杨兴武听到这话有点奇怪,村里的成绩啥样他最清楚不过了,大妹考第三,半年级的小妹这就15了。

“你们班多少人?”

“65个。”

“这么多,下学期好好学啊!刚好我给你买的寒假作业,你放假了,有不会的问问你姐。”

“二哥,能不能不写,俺们寒假都没作业,你还给我留。”

“不行,买都买了,不做多浪费!”

“退了换糖吃呗!”

杨小红有些希冀地建议道。

“买了就不给退。”

“咋还有这样的人?不给退就告他去。”

“好了,你别胡搅蛮缠了,小心我明年给你买两本。”

“娘,你看二哥。”

王招娣听到兄妹俩的话,很是好笑。

“你呀,就别逗她了。”

“知道了。对了,娘,那点心匣子呢?我去一趟二爷和四爷家。”

王招娣听到这话,停下手里的活,起身拿出来两盒点心匣子,递给杨兴武。

杨兴武接过后先拿上一盒,去了二爷家里。

走出家后,村里的雪厚实不少,外面也没人出来玩。

走到杨洪贵家里时,杨兴武吵着院子里喊了几声。

从院子里走出来个小家伙儿,看到杨兴武愣了一下。

“小伟,不认识我了?”

“二哥,你回来了?快进屋走。”

杨小伟听到杨兴武的声音,俩门打开门,把杨兴武迎了进去。

“二爷,二奶,我来看你们来了。”

“呀,小武来了,快进屋坐,老三家的,去给小武沏碗红糖茶过来。”

“二奶奶不用,我就过来看看你们,一会儿还去四爷那边呢。”

“啥不用,来家里还不让人喝茶咋滴?”

“二爷,二奶,五叔五婶儿,这是我从京城带回来的八大件,以前是皇上吃的,你们也尝尝!”

“我滴个乖乖,皇上吃的?咱还真没见过。”

张秀芝听到杨兴武的话,连忙看了过来。

看着上面喜庆的红纸,包装精美大盒子,一时间没敢接。

“小武,咱们庄户家吃这东西太浪费了,你留着给你的老师那些送礼去吧!”

“是啊!咱们随便吃点就行,这一看就很贵。”

“二爷,二奶,放心吧!我买的多都有份儿,你们放心吃。”

杨兴武说着把点心匣子塞给了张秀芝。

张秀芝听到这话,也没推辞,留下杨兴武喝了碗红糖茶,几人说了会儿话,要留杨兴武吃饭,杨兴武说还要去四爷家里,这才躲过。

杨兴武从二爷家里离开,又去了四爷家里送了一份点心匣子,坐了一会儿。

最后拿上一份点心匣子和在书店买的毛笔去了杨六指家里。

刚走到杨六指家门口,就看到杨万里在忙活着什么。

“万里叔!”

“小武来了?”

“万里叔,老师在家吗?”

“在呢,在堂屋喝茶,你快去吧!”

杨万里说着打开门,让杨兴武进来。

“哎!”

杨兴武进了院子后,直奔堂屋。

刚进屋就看到杨六指在闭目养神,一旁的杨李氏在一旁纺着棉线,儿媳妇在织布,婆媳两个配合的很是默契。

杨兴武没有说话,蹑手蹑脚地走到桌子跟前,静静地等着。

杨六指感觉到有人来了,睁开眼看到杨兴武站在一旁。

“回来了?快坐吧!来了多少次了,还这么客套。”

“那也不能放肆啊!”

杨李氏听到动静催促儿媳妇儿去倒茶。

“小武来了?”

“师娘好,这是从京城带的点心,您尝尝,这毛笔是我在京城挑的,老师你试试。”

杨六指听到这话,乐呵呵地接过毛笔,上手试了一下,很是满意。

“你有心了,这笔我就收下了,那点心看样子是京八件吧!太贵重了,你拿回去吧!”

“老师言重了,不过是些吃的东西,买了好多每家都有的。”

“你这老头子,学生来看你,是一片好心,咋能这样说,小武坐下喝口茶。”

杨李氏说落了一下老头子,伸手接过儿媳手里的红糖茶递给了杨兴武。

“你们爷俩说话,我去织布去了。”

“师娘,你忙,我也没啥事儿,就过来看看老师。”

杨兴武坐在杨六指身旁,两人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

“去了京城感觉怎么样?”

“大、繁华!”

“毕竟是首都,肯定要大一点,学习怎么样?能跟上吧?去了学校之后压力有没有变大,京大可是很厉害的学校,我读私塾那会儿就听说了。”

“能,老师和同学们都还不错,在里面见识了好多人,没去读大学之前,我以为全天下的人,说的都是和咱们一样的话,莪们舍友有两个南方人,说话都听不懂!”

“那是自然,咱们国家地大物博,光是语言都能分成七八种,你说中原官话的话,不少地方应该都听得懂吧!”

“这倒是能,逐鹿那边的都没问题,杭城的好像也行。”

杨兴武说完看了看老师,发现没什么反应。

心里不禁有些纳闷儿,莫非郑文杰说的不对。

“那边也属于中原地区,自然听得懂,至于杭城,你听过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吧!

这就是文化和人口的迁徙而已。”

“原来是这样!”

“不然呢?”

杨兴武一时语塞。

“对了,老师,村小这半年咋样啊?”

“变化很大,我带你去转转,上次你走的时候围墙还没修完。”

杨六指说着起身取下木屐,绑在脚上。

杨兴武看到这一幕生怕老师摔到,连忙出声阻止。

“老师等雪化了再去吧!这天气万一你摔着。”

“没事儿,我心里有数,反正闲着,走吧!”

杨兴武拗不过老师,连忙跟上杨六指时刻盯着生怕摔着。

两人走到村小门口,大雪已经把村小覆盖。

杨六指走到学校门口,拍掉积雪,漏出了一块白底黑子的招牌,上面写着杨家庄完全小学。

牌子是竖着的字也是。

杨兴武站在外面看着铁栅栏大门,现在看来还是很气派的。

两人走进了学校,深一脚浅一脚的走进了进去。

小学开学的时候,杨兴武送小妹来上学,那会儿只是盖好了教室,外面还是有些狼藉,现在看来,除了一望无际的白,再也看不出来什么。

杨六指一边走一边介绍。

教室你之前看过了就不给你介绍了。

这边有个几个双杠,让学生们锻炼用的,这还有个篮筐,县里给送了几个皮球。

那边是个小花园,里面种的无花果和一些牡丹。

厕所那边有个猪圈,算给老师们的福利,还有个坑(池塘)里面有种的藕撒了点鱼苗。

杨兴武听着老师的介绍,一路看一路赞叹。

“这下好了,条件好了,孩子们读书就不怕受冻了,老师们的福利也好了不少,不用担心养不活家了。”

“是啊!鱼苗已经撒了进去,荷花也从村里的坑里移栽了不少,明年就有莲藕吃了,明年开学后,猪圈就用来养猪,到过年的时候,再给老师考的好的学生们分肉!”

杨六指说着说着,脸上绽放出了笑容。

回想他教学三十多年的经历,没有那年如今天这般阔绰过,看着身边的得意门生,杨六指感慨万千。

“当然,这都是沾了你的光啊!不然县里也舍不得花这几千块盖这学校。”

“老师言重了,没有你三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又岂会有我?

县里对于村小的整修,也恰恰是对你过往的工作的一种褒赞。”

“你呀!现在是越来越会说话了,出门在外,不比家里,要学会圆滑一些,世故一点,这样才不会吃亏!”

“老师我知道的。”

“那就好,先前我还担心你吃亏呢,现在看来是我多虑了,果然出去一趟还是有用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古人诚不我欺!”

“老师过奖了,咱们学校有多少人?我流星小说网5人,这么多?”

“是啊!人不少,特别是半年级到二年级,一个班60多人,学习成绩比起你那会儿也好了不少,前几天咱们学校去镇上参加考试,咱们学校,这次在全镇进了前十名!

你在的那会儿,也不过是十五名左右。”

“恭喜老师,贺喜老师!过几年就能成为咱们镇上的第一学府了!”

“哈哈哈!”

杨六指老怀大慰,笑声响彻村小,惊起树上的小鸟一片。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