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三法司会审游明之

“如今的大明,危机四伏!前些日,你向本王建言,声称大明的危机在西北。本王深以为然,可是,本王要做些什么,才能改变呢?”朱由检似乎是在自问自答,自穿越以来,他无一时不在思考这个问题。这把随时都能砍下来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让朱由检寝食难安。

“去催催魏忠贤,本王检阅横山卫的事情,何时能准备妥当!”王承恩领命而去,此时的城楼之上,只余下朱由检和范仁臣两人。

“仁臣,你也是文官,你说说,咱们的这位首辅周大人,是个什么样的人?”朱由检漫不经心的问道。

“周大人,文官领袖,才德兼备,德高望重!”范仁臣平淡的口气形容着自己的这位大仇人。

“我看未必!你可知咱们这位周大人,光是在这帝都之中,就已经有偌大的家财,听说他还有一个三希斋,专门收藏古今名人书法字画,怕是比起我这个亲王殿下,也是不遑多让啊!”刘子孝的那份绝密报告,已经悄悄的交到了朱由检的手中,虽然里面目前只有寥寥几人的名字,但是已经是逐渐揭开了大明朝官员们那些富有身家。

“不像你范仁臣,在这帝都就只有一处小院,守着翰林院的清苦过日子!”对于时刻伴随在身侧的谋臣,朱由检当然也让锦衣卫暗中调查过。

“臣惶恐,当不得殿下谬赞!”范仁臣汗流浃背的跪在地上,翰林院本就是清苦煎熬之地,真要靠那点时断时续的俸禄,范仁臣恐怕早就饿死了,好在范氏还有一点家资,能支持麒麟儿在京城苦熬。那些坚持不住的翰林侍读们,早就请求外放,去谋一二实权官位了。

“当不当得,就要看你自己了!你想要做孤臣,本王已经成全你了。是功成名就,还是万劫不复,仁臣自知!”朱由检头也不回的走下了楼去。

“臣,知!”

。。。。

刑部大牢虽然比不上锦衣卫昭狱的大名,但是能够被关押在帝都刑部的,都不是些无名之辈。

近日刑部新来了一位客人,在赤城县惹出滔天大祸的县令游明之。因为游明之的座师是当朝首辅的缘故,本可以将这罪魁祸首军前处斩的直隶总督董云飞,按照魏忠贤的指示,特地将游明之给押赴到了文官集团把控的刑部大牢。

这个大苍蝇,就看你们怎么吃!魏忠贤吃着西瓜看这出好戏!

怎么吃?要是真将游明之给依法严办了,那必然就要牵连首辅周平德;要是不严办,信王能允许?魏忠贤能不趁机搞事?虽然是将游明之关在了刑部的大牢,但是周围却又加派了锦衣卫的人手,防止游明之被这些人自杀。

“游大人,请用茶!”此刻坐在游明之身前的,正是才从锦衣卫归来的刑部尚书张长生。

“张大人,罪员不敢当!”

“游大人,听说你有五房妻妾?有两个儿子,两个女儿,老夫真是羡慕得紧啊!你老家是江南的?那可是好地方啊,山清水秀!”张长生端着茶杯,自顾自的说道。

“张大人,求您救救罪员!张大人!”游明之突然跪下,抱着张长生的大腿。

“救你,本官不正是在救你吗?游大人你的罪过,恐怕抄家灭族,都是轻的了!人死帐消!游大人你自己选择吧。”张长生再喝了一口茶,“周大人送的茶,真是上品!好茶!”

“这,是首辅大人的意思?”游明之瘫坐在地上,无力的说道。自被捕之日起,他就知道自己绝无活路,可真正到了这一刻,游明之才感受到了无比的绝望。周围的衙差牢头都被赶到了远处,甚至在这里监视文官们小动作的锦衣卫,也被张长生驱逐到了外围,这大牢之中,只有游明之深深的喘气之声。

“是谁的意思,还重要吗?重要的是,许多人不想再看到游大人!好茶!”

“张大人,张大人,我要活着,张大人,只要张大人给小的一条生路,小的就算当牛做马,也愿意!”游明之紧抱着张长生的大腿,鼻涕横流的哭喊到。

“你活着,对我有什么好处!”

“有好处有好处!首辅周平德收了在下的钱财!对,收了在下的钱财!”

“想要立功活命?留着去三法司讲!把事情好好交代清楚了,或许你还有一丝生机!”张长生快步走了出去,这大明朝的内阁,也该挪挪位置了,这可不是他张长生一个人的期待。

好几年不曾开张的大明朝三法司,如今可真是热闹,前有户部侍郎贾思充,后有吏部侍郎苏培正,现在又来了个赤城县令游明之。不过前两位,只是文官集团和阉党集团的互相撕扯而已,根本就不会有什么结果,最后不了了之。但近日出场的游明之,那可是货真价实的最大恶极,而且还直接牵涉到了首辅大臣周平德,这一场三法司的审理,必定要引起朝堂的动荡。

“张长生,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听闻游明之活着出现在了三法司的会审大堂,李茂重重的讲茶杯砸到了桌子上,而内阁中的其他三人,都是沉默不语。

周平德叹了口气,只是刑部张长生一个人吗?今日这屋里的三位同僚,不知道有几人,希望借着游明之,将他这个首辅拉下马。“李大人,你是内阁大臣,不要诽议朝廷重臣!准备一下吧,议政的时间要到了。”

。。。

三法司今日的会审,又是三部堂官齐聚,毕竟事关重大,东厂和锦衣卫也都派人前来,看这游明之好好受审,所谓是盛况空前。

“罪员游明之,参见各位大人!”游明之眼窝深陷,身型憔悴,这才是待罪之人该有的状态。

而今日的主审官,换成了刑部尚书张长生。

“游明之,你身为一方父母官,却勾结奸商,趁大旱天灾囤积粮食而渔利百姓,此其罪一;为恐吓百姓,你诬陷乡民为建奴奸细,此其罪二;最终酿成三县大祸,无数百姓惨死,此其罪三。游明之,你可知罪!”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