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能是小程。
也许只是同名同姓,毕竟……
朱嘉怡实在无法,把身边这个正午睡的新同事,跟《群众文学》杂志的作者联系在一起。
管他是谁呢!
能被《群众文学》的主编程述祯亲自下场写评论。
得看看这篇《孔乙己》是不是真那么好。
朱嘉怡于是翻到正文,认真的看了起来。
“鲁镇的酒店格局,和别处不同: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
开篇平平无奇。
但朱嘉怡莫名其妙的,就看了进去。
燕园图书馆内。
学生们和往日一样进进出出。
往日里即便是摸鱼看书,也会时不时抬头看一眼,有没有学生走过来。
然后提前做好办理借书手续的准备。
此时却是一反常态。
整个人被眼前杂志上的文字吸引。
完全忽略了外界动静。
“您好,借书。”
“您好!我要借书!”
来借书的同学,见到程昊在午睡,就找到看书的朱嘉怡。
叫了一声,对方没反应。
直到第二声提高了声音,朱嘉怡才反应过来。
“哎,好!”
朱嘉怡应了后,眼睛却不肯离开杂志。
直到身体站起来,眼睛看不到杂志上的字了,这才终于回过神。
赫然发现。rexue.org 西红柿小说网
前台这里,借书的同学竟然排成了队。
粗看一眼,至少有五六人。
“哦,好的!”
然后红着脸,给人办理了借书手续。
同时把杂志合上。
等办理了这几个同学的借书手续后,再继续看。
……
与此同时。
央美校园内。
上午的一节美术史课刚刚结束。
黄亦玫和同学们一起从教室出来,朝食堂进发。
“哎,上课时你看什么呢?”
黄亦玫好奇地问自己的同学兼闺蜜简冰,道:
“看的那么专注,连笔记都没记。”
简冰同学最喜欢的就是美术史,而且还准备在美术史上深造。
往常一到美术史的课。
她都听的极为认真,还会做笔记。
今天却有点一反常态。
简冰嘿嘿一笑,从包里拿出一本杂志,说道:
“今天刚到的《群众文学》,上边有篇小说,写的贼牛逼!”
黄亦玫目光闪了闪。
正要开口问,小说的名字是什么时。
另一个同学柯晓旭问道:
“妈呀,是个长篇吗?”
简冰摇摇头,道:
“不是长篇,是个短篇。”
“???”
柯晓旭歪了歪脑袋,说道:
“不是吧?一个短篇,你看了四节课?”
“据我所知,短篇小说也就一万字左右,你一万字能看一上午?”
黄亦玫下意识点头。
她也觉得,一个短篇,不可能一看就是一上午。
即便反复的看,也不可能一直专注吧?
简冰却露出你们两个不懂文学的文盲的目光,说道:
“你们瞅瞅,第一篇《孔乙己》!”
“这小说写的,简直厉害炸了!”
“连群众文学的程述祯主编,都亲自写了一篇评论,说它一边开时代倒车,一边又进行着特立独行的创新!”
“初读不识其中味,再读已是书中人!”
“我告诉你们,这篇小说,绝对有成为经典的潜质!”
黄亦玫眼睛瞪大了。
嘴角也根本压不住。
内心同样也在疑惑。
不可能啊?
我家昊哥哥的这篇《孔乙己》,我读的时候也觉得挺好的。
但也不至于,一读读一上午吧?
难道说,我真的像我爸说的那样,没有什么文学天赋?
对文学也不敏感?
黄亦玫嘴角撇了撇,轻哼了一声。
柯晓旭抢过杂志,翻到《群众文学》的正文页,道:
“孔乙己?”
“对,一个闭上眼感觉就在眼前的人物!”
简冰说话时,还真闭上了眼,边走边说道:
“我读了一上午,第一遍,是在通。”
“第二遍,开始研究这篇小说的结构和文风之类的东西。”
“而从第三遍开始,我一直在研究孔乙己这个人物!”
“一开始我觉得,他是那个时代的悲剧,也随着那个时代,被历史埋藏,被人们遗忘,像一粒形状特殊的尘埃。”
“后来我才发现,他一直存在于我们身边!”
“……”
听着简冰神神叨叨的话,柯晓旭调侃道:
“得,咱们的文艺青年,又开始了。”
“亦玫,你说简冰当初咋就读了央美,没去读清北中文系呢?”
“那样的话,说不定咱们未来就有位女作家了!”
黄亦玫嘴角动了动。
心里想说,简冰她是不想读清北中文系吗?
那是读不了啊!
没理会柯晓旭的调侃,黄亦玫问简冰,道:
“冰冰,这篇小说,真的有你说的那么好?”
“当然了!可能比我说的都好!”
简冰言之凿凿地说道:
“你们要是不信的话,自己看了就知道了!”
黄亦玫心说,我已经看了至少两遍了。
点点头,说道:
“好啦,小说待会再看,先去吃饭吧。”
“行,先吃饭。”
在资深文艺女青年简冰看来。
《群众文学》上发现的这个短篇小说《孔乙己》,读完之后,颇有一种,夏天吃了冰棍,冬天喝了羊汤一样的快感。
《孔乙己》这篇小说,带有对过去年代的强烈控诉,揭开了那个年代的伤疤,将时代的悲剧用文字精准的呈现了出来。
它也并没有一味的控诉。
其中带着对人物的反思和温度,更让人动容。
尤其是在《孔乙己》小说中的主人公“孔乙己”这个人物的塑造上。
十分具有象征性。
短短不到三千字的小说,就将一个穿着破长衫、站着喝酒的迂腐书生,描写的淋漓尽致,栩栩如生。
“妈的!写的真好!”
吃饭时,简冰突然一拍桌子,发神经地说道:
“这个程昊太厉害了,从今天起,我就是他的忠实书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