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乱世命如草

东汉末年,天灾不断,世家豪强兼并土地,宦官外戚争权夺利,以至民不聊生。混乱的世道也滋生无数野心家。

冀州巨鹿有一人名张角,本是一不地茂才。一日他外出采药,回来后宣称,在山中遇一白发碧眼老翁,自称南华老仙。仙人传他天书三卷,名《太平要术》让他教化世人。

此事传开乡民皆震,张角宣称以黄天为至上神,认为黄神开天辟地,创造出人类。

他诱人信奉皇帝和老子,认为黄帝时的天下是太平世界,是人类最美好的事情,在这个太平世界里,既无剥削压迫,也无饥寒病灾,更无诈骗偷盗,人人自由幸福。

被压迫的百姓听了他的思想,让人向往那样的生活,一时间信众无数,他便顺势成立了太平道。

由于大旱瘟疫不断,他收弟子五百,以医术配合符纸为苦难的百姓治病。在民间威望大增,信众遍及大汉。

他他布道的方式主要是以给人治病来扩大影响。张角还自称“大贤良师“,把自己看成大众的先觉者。他把全国信徒按照地区,建立了军政合一的组织“方”,共设三十六方,各方首领称“渠帅“,在民间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大汉灵帝光和四年,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以有教众数十万。张角的野心也日益膨胀。

于是他与自己的两个胞弟张梁、张宝商议,言:“天下最难得者民心,今民心以顺,若不乘机取天下,实为可惜。”

他的两个弟弟听了他的话觉得有理,三人一拍即合,便决定于光和四万三月五日起义,推翻这个腐朽的王朝。

计议以定,张角便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为口号,欲兴兵反汉。

他跟据五德终始说的推测,汉为火德,火生土,而土为黄色,所以众信徒都头绑黄巾为记号,象征要取代腐败的东汉。

张角令教众在管府门上写上“甲子”二字为记认。又令马元义聚集荆州、扬州信徒数万人约定于邺城相会。

并收买中常侍封胥、徐奉等为内应,准备于次年(甲子年)三月初五(甲子日)内外同时起事。

可不想他的弟子唐周告密,马元义被车裂,洛阳教徒遭到屠杀,受牵连者千与人。

灵帝得知有人谋反大怒,令冀州官府捉拿张角。可张角在冀州威望很高,官府小吏不乏他的眼线,很快消息传到了他的耳中。

得到消息的张角大惊,立刻星夜传令三十六方立刻起义。于是在光和四年二月,没有完全准备好的情况下,三十六方太平教众起义。

起义前期很顺利,义军烧毁官府、杀害吏士、四处劫略,一个月内,全国七州二十八郡都发生战事,黄巾军势如破竹,州郡失守、吏士逃亡,震动京都。

灵帝刘宏听到叛乱的消息大惊,于3月戊申日,命外戚河南伊,匠作大将何进为大将军。率左右羽林五营士屯都亭,整点武器,镇守京师。

后又自函谷关、大谷、广城、伊阙、轘辕、旋门、孟津、小平津等各京都关口,设置都尉驻防。下诏各地严防,命各州郡准备作战、训练士兵、整点武器、召集义军平叛。

光防守那坑定不行,还要出兵平叛。于是何进保举卢植领副将宗员率北军五校负责北方战线,与张角主力周旋。

皇埔嵩、朱儁各领一军,控制五校、三河骑士及刚募来的精兵勇士共四万多人,讨伐颍川一带的黄巾。

黄埔嵩上谏要求解除党禁,拿出皇宫钱财及西园良马赠给军士,提升士气。

而吕彊又对灵帝上言:“党锢久积,若与黄巾合谋,悔之无救。汉灵帝接纳提案,在壬子日大赦党人,发还各徙徒。

他还要求各公卿捐出马、弩,推举众将领的子孙及民间有深明战略的人到公车署接受面试。

由于一系列的命令的下发,导致世家豪族招收义兵也,加入了讨伐黄巾军的序列。这给黄巾军征粮带来了极度艰难。

四月,汉军在首战并未得利,朱隽军就被黄巾波才所败而撤退,皇甫嵩唯有与他一起进驻长社防守。

被波才率大军围城,汉军人少,士气低落,只有据城死守,黄巾军士气大震,每日对长社城发起攻击。一日战事结束,黄巾军大营内哭声呼喝声响成一片。

在大营中央的一座草棚内,一群人围着草棚议论纷纷。草棚中央有个门板,此刻一个浑身是血的少年正躺在上面。

他年约十六七岁的少年,面目清秀,细腰身、扎背膀,升高七尺一看就是一个练家子。可他此刻双目紧闭,一动不动陷入了深度昏迷当中。

门板前一个三十多岁妇人,看着一个浑身是血的少年大哭不止。

妇人的哭声,惹烦了身边一个四十来岁的中年人。他喝道:“哭甚?娃还没死呢,你莫在这里添乱。”妇人听了男人的话,以袖遮面,哭的跑出了草棚。

这时一个八九岁的小女孩来到少年更前,她用衣袖擦了擦少年脸上的血,口中互换道:“大兄,你快醒醒,不要睡了,二丫怕。”

中年人旁边,一个黑大汉看了躺在门板上的少年一眼,对中年大汉道:“兄长,大朗伤势过重,恐无力回天,不如给他一个痛快吧?”

中年看了黑大汉一眼道:“我儿勇武过人,这老天还取不走他的命。此话以后休要在提。”说罢担忧的看向少年。

正在这时,棚外有人高呼道:“渠帅到。”棚内众人听到立刻出去迎接。

来到棚外,见一三十岁的中年端坐一匹枣红大马之上,见众人出来迎接,高傲道:“今日林云攻上城墙,斩敌三人,大帅有令,赏林云粮三百石,布两匹,望尔等以后多多努力。”

听了这给赏赐,林山一皱眉,这次他率的人是先登死士,手下五百青壮乡邻,一战折损大半只留两百于众。

在加自己的儿子再此战中重伤,此刻命悬一线。如此大的代价只换来了三百石粮,这怎么能让林山高兴的起来。可一想到如今大军的处境,他默默叹了口气。

他出生边军,深知军中的黑暗,也就没有再说什么。命人令了赏赐,然后对来人抱拳道:“谢大帅赏赐。小儿伤重,还需照料,就不留大人了。”说罢起身向草棚走去。

听了林山的话,来人也不好多留,便打马率人离开。他们一走,黑大汉怒到:“这些黑了良心的东西,汉军打仗的本事没学会,这克扣军粮的本事到学了回来,如此行径,迟早必败。”

听了黑大汉的话,林山瞪了他一眼道:“你在胡说个啥?若是此战败了,我等焉有命在?”

黑大汉被林山一瞪,缩了缩脖子,低头嘟囔道:“一看到这些克扣粮草的混蛋,俺就气不打一处来。报怨两句还不行吗?”

林山听了他的话,无奈一叹,陷入了过往的思绪中。

他本是河东人,少时更一位边军老人学习武艺,练了一身的本事。由于伸手不错,闻名十里八村。

待他二十岁时,遇上了募兵服丁役,县内大族李氏找上了他。让他应李氏招募入军。

在这个世道,一个寒门能得到氏族招募,前途自然一片光明。林山自然不会拒绝。这样凭着不错的伸手,成了李氏长公子,李杨的得护卫。

世家公子入军队,那便是走个过场,熬熬资历罢了。在家族的运作下,李杨很块便升到了司马,他也被提拔到了屯长。

要是就这样下去也不错,待他熬到校尉,便是一营统军将领,家人在稍微活动一下,便可成为一方县令前途无量。他也可以被李氏提拔博个小吏,一家衣食无忧。

可天不随人愿,赶上鲜卑入关劫掠,这李氏公子被任命率军防守一个坞堡。他便率本部驻扎在坞堡内。

若果凭借堡墙防守,他率的千人完全可以守住坞堡。可这李杨总想着立一份大功劳。

见来取坞堡的不过三百骑,便率本部千人出城迎战。林山百般劝阻无果,这得随其出战。

没了了城池保护,步兵自然不是骑兵对手,一千大军被三百鲜卑骑兵打得大败。不但丢了坞堡,李杨也命丧沙场。

统领他们的督尉大人,得知此事后大怒,将所有参战活下来的将领罢官驱离。他便踏入了返乡的道路。

可回到家后,李氏族长因儿子战死迁怒林山,伙同官府不断找林山的麻烦。林山自知惹不起这些权贵,便带着妻儿逃到了这豫北。

来到豫北,他找到了昔日手下兄弟吴勇,便在他们吴家村落了户。

由于他弓马娴熟,凭着一手射术,时常上山打猎。一家倒也衣食无忧。

村子里生活困苦,村长见林山本事大,再加兄弟不停美言,村长便让林山教村民习武打猎。

林山一个外来人,为了更好的融入村子,便欣然答应,开始训练村中少年武艺。这让他很快在村里树立了威信。

他本以为可以这样安逸的生活下去,可不想这老天似乎嫌这百姓不够苦,三年间先是大旱,又是瘟疫,瘟疫过后又是大旱。让豫、兖、青、冀四州饿殍遍野。

这样的大灾下,朝廷不但不减免税赋,各地官员还变本加厉的盘剥百姓,使得四州百姓流民山匪遍地,到处尸骨盈野。

大旱导致田里颗粒无收,吴家村虽有村民时常上山狩猎,可沉重的赋税还是让村民没了活路。被迫踏上了流亡之路。

也就在这时,太平道出现了,他们救济百姓,为百姓祛除病痛。这让百姓找到了依靠,林山自然也不例外,义无反顾的加入了太平道。

二月,太平道忽然遭到官府镇压,首领张角下令起事,林山应为武艺好,被十里八村推举为头领,率乡邻五百人支援义军。

他跟随县里的小帅庞义攻破县城,斩杀了那些官员豪绅,将土地分给百姓,这让他前所未有的高兴。

三月朝廷出兵,要镇压义军,各方小帅应渠帅波才号召,汇聚一处迎击官军。

官军朱儁部大败,逃往长社。波才率十五万人围困长社达半月。

这半个月里,义军抢来的粮食日益减少。战兵一日只靠两碗稀粥支撑,老弱更是一日只有一碗稀粥果腹。

时间一长,军中粮草短缺,渠帅下令让军队向百姓征粮,说是征,实际就是抢掠四周百姓。

这口子一开,黄巾军开始对百姓奸淫掳掠,使得黄巾军名声差到了极点,这也让他第一次怀疑所谓的黄天盛世真的存在吗?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