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却心中一桩事后,张裕感觉自己算是浴火重生了!
几天后,张裕机缘巧合的结识了一位雍王府的一位管事。在管事的引荐下,张裕终于获得了一次能够拜见雍亲王胤禛的机会。
康熙五十四年,康熙帝的众多儿子当中还只有三位亲王,分别是皇三子胤祉、皇四子胤禛、皇五子胤祺分别晋封诚亲王、雍亲王、恒亲王。其余诸子最多也只有郡王,其次贝勒、贝子,甚至还什么都没封的皇十三子。
所以胤禛的府邸是以亲王的等级敕造。可以说,这座坐落在内城东北处气势恢宏的雍亲王府,是仅次于紫禁城的顶级府邸之一。即后世的雍和宫。
张裕进王府,既不是走侧门,更不是走中门,而是从后门走进了这座亲王府之中。
三月末的京城已经稍显闷热,年近四旬的雍亲王胤禛叫来了人做了一碗冰镇莲子羹。
看着凉亭外的高福,胤禛淡淡道:“说吧,收了人家多少好处?”
原来,凉亭外的这个人就是张裕前几天机缘巧合遇到的雍亲王府里的管事高福。值得注意的是高福虽然面上无须,但却不是太监。
高福连忙躬身回复道:“王爷,小人可没收一分钱呢。”
事实上高福一开始收钱了,但后来听说张裕还要给自家王爷送钱,于是把收到的钱又还给了张裕。所以此刻高福说的话那是相当有底气。
“我谅你也不敢!”
此话一出,高福后背瞬间发凉。别看这位爷现在云淡风轻似的,但发起怒来,简直雷霆万钧。刚才这句话算是敲打自己了。本来还想着送走张裕的时候收点钱,看样子没得收了。
胤禛等的冰镇莲子羹还没有送来,就看到了远处有下人领着一个中年人走了进来。
张裕走到高福身边,便依礼给这位雍亲王行了大礼。“草民张裕,参见王爷。”
“起来吧。”
闻言,张裕站起了身,可不敢抬头看这位王爷。
胤禛打量了眼前这个人,说道:“说说吧,有什么事找本王?”
张裕左右看了看,意思不言而喻。
胤禛抬手示意了下,身边的侍女便一一退出了凉亭。高福也走向了远处侍卫放哨的地方。
“希望你说的每一句话,都能令本王满意。”胤禛戏谑的看着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草民。
张裕定了定神,说道:“王爷,草民是奉了东家的命令,向王爷献上黄金一千两。”
“哦?”胤禛很是好奇,在外面自己表现的一向与世无争,深谙韬光养晦之策。那么眼前这个人会是谁的人在测试自己,太子?还是老八?
“草民说的话句句属实,东家是宁古塔一名领催,王爷一查便知。”
“一个区区领催,却能拿出一千两黄金,的确令人大开眼界,说吧,你东家让你来,想谋求什么?”
目前雍亲王还掌控着正红旗,所以一个地方领催想要在雍亲王这里晋升,只有进入旗务这一个合理的路子。
“回王爷,东家并非谋求进京入旗务。而是东家想要在有生之年,能当宁古塔副都统。”
“一千两黄金可当不了副都统。”胤禛一口拒绝道。
也许换一个人就答应了,但胤禛可看不上这来路不明的黄金。
“王爷,一千两黄金只是我东家的投名状。”
投名状?这出手可真大气,江南豪商都没这阔气,胤禛没有说话,继续听着张裕的话。
“我东家发现有人从海的对面回来,据悉,海的对岸有一片大陆,并且盛产黄金。所以我的东家跟同僚想今年就派船前往那片大陆,如果属实,想来年底就会上报朝廷。”
随着张裕的话,胤禛陷入了沉思。这个事情可非同小可。第一个念头就是召张裕口中的东家进京,由自己带他直面皇帝。但瞬间,胤禛就否决了这个想法。
思来想去,胤禛决定先按下此事,加派粘杆处的人到宁古塔摸摸底。大局掌控后再做决定。
“你东家就派了你一人来京城?”胤禛问道。
“总共三人,不过另外两人什么都不知道。我跟东家二十多年,东家才托付我此事的。”
胤禛说道:“很好,回去后,你们就呆着吧,不要在京中走动,等我召见即可。”
“那草民告退。”没能得到准话,张裕也无可奈何。
出得王府门外,张裕来到马车旁等候了很久也没见王府有人出来取金子,只能赶回了泰坦尼克号。
张裕走后,胤禛叫来了粘杆处的人,分派两股人,一股前往宁古塔,一股盯梢张裕等人。不管这事是确有其事也好,还是有人设局也罢,胤禛自觉自己这番安排进可攻退可守。
回到泰坦尼克号的张裕,没想到商号门口聚满了人。
再一看,原来是张家胡同的街坊。自从张裕在胡同游览后,很多人便都留意到了裕丰大街上的泰坦尼克号。但开始还没什么人上门,不过经过了这么多天的酝酿,大家终于忍受不住,还是在这一天集体上门了。可巧的是张裕不在,但既然来都来了,怎么能够半途而废呢。于是便在大门外等候了起来。
见此场景,张裕目光不善的看向了两人。
麻四和王六自觉理亏,都低下了头,真是口嗨一时爽,报应会更爽。
张裕只能硬着头皮周旋这些老街坊们,毕竟这是一个人情大过天的时代。再说曾经的乡里乡亲的,提出的要求不会太高。而且这么多人前来并不都是有所求的,可能很多人就是想认识张裕,已显自己也曾认识达官显贵。
对于借个三两五两的,张裕推脱了一番,临走前还是打了折扣的借给了他们。对于想要留下做事的,张裕只能委婉的拒绝了,至于狮子大开口的则是没有,非亲非故的也没有这么脸厚的人,就算真有也不会等那么久才来登门。
当天夜晚,粘杆处的人便把张裕所有的详细资料,摆在了雍亲王书房的书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