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神京。
鞑靼大军自紫荆关而来,西面各县城禁闭大门。
鞑靼在缺少攻城器械的情况,不会选择攻击这些县城。
有攻城器械,他们也不会去攻城。
因为,城外的村子,镇子,就已经让他们挣的盆满钵满。
战马上到处都是各种物资。
因为大冬天的原因,他们带不走人。
只能选择屠杀。
一个村子,一个村子的杀过去。
西面无数个村子,变成人间地狱。
神京周边到处都是军队。
各地军队都在疯狂赶来的路上。
朝堂。
群臣刚刚结束早朝,就看到两个背着令旗的士兵,手持王命令牌,一路顺通无阻。
“八百里加急,速速让开。”
群臣退到两侧。
心中暗道,又出什么事了!
传令士兵在太监引导下,直奔皇宫。
“启禀陛下,今日清晨,三千营主将王崇古叛变,劫持京营节度使王子腾,打开居庸关大门。”
传令士兵一路奔驰,早就累的不行,说完话,就趴倒在地上。
嘉庆帝猛然起身,夏守忠拿起传令士兵手中拿的竹筒,里边是牛继宗写的一份简易说明。
“天要亡我吗?”
嘉庆帝此时,仿佛应该看到,敌人从居庸关杀入神京的样子。
外加紫荆关那边的鞑靼。
两路大军,杀过来,重新当年鞑靼围困明朝国都的事?
“不行,不能让历史重现。”
嘉庆帝不想大周到他这一代就没了。
“马上召集内阁大臣。”
他要召集群臣,商议迁都南下。
趁着鞑靼大军还没入关。
夏守忠知道皇帝的想法,没有说什么。
让手下的小太监去传令。
他们大周自金陵而起,返回金陵不算什么。
金陵那边,严格算起来才是他们大周基本盘。
到了金陵,让勋贵们征集各家子弟,再回神京。
嘉庆帝心中已有决定。
“让太子过来。”
嘉庆帝闭上眼睛,皇帝就如同军中主心骨,他要是南下,军队没了主心骨,怎么跟鞑靼战斗。
他想到另一个问题。
太子一个人南下,会不会像前明那样,太子被人架空。
想着,咬咬牙道:“把太上皇也请过来,算了,之后,我亲自去见太上皇。”
太上皇七十多岁,身体依旧很好,能吃能睡。
在群臣中的威望,比他这个皇帝还要高。
太上皇还掌控一支军队。
有太上皇保驾护航,不会重现前明之事。
刚刚回到家中的内阁大臣,很快又到朝堂上。
当他们听到皇帝要让太子,带着百官南下的时候。
几个内阁大臣忧心忡忡。
皇帝也认为局势不妙,要让要两手准备了。
勤王大军因天气原因,迟迟没有赶到。
不让,区区三十万鞑靼,能拿大周怎样。
“陛下,臣认为此事...”内阁首辅,71岁高龄的杨应仪,颤颤巍巍的说:“这件事情,不能大张旗鼓的说出去,免得京师人心惶惶。
百官南下,臣认为,不需要。
太上皇在,金陵小朝堂不敢炸刺,只是陛下需派遣几位,有能力的勋贵,驻扎金陵。”
文臣不喜欢勋贵,可内阁首辅清楚,没有人比勋贵更忠于大周,更忠于皇帝。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要说金陵,最合适的勋贵便是贾家。”内阁次辅胡珍说:“贾家两位国公,随太祖金陵起家,南征北战。
江南之地,世家大族,皆与贾家有些关系。
一等神威将军贾赦,三等威烈将军贾珍,皆在京内。”
嘉庆帝听着摇头:“神威将军,要是十多年前,尚可担任次大任,如今的神威将军,不说也罢。”
“宣府大败前,贾家倒是出了一位不错的后辈,可惜折在宣府。”
嘉庆帝思来想去后:“由禁军统领冯唐,担任金陵守备,同时龙首宫禁军,也将由他掌管。”
嘉庆帝和几个内阁大臣,当着太子的面,商议南下事项。
太子陈铉安静听着,心中并没有欢喜,而是感觉到无尽弥漫。
嘉庆地的皇位充满血腥,他不想自己的孩子,跟自己一样,满身是血的坐上这个位置。
所以,当登基时,便定下继承人的位置。
目的,就是不想重蹈覆辙。
皇宫内静悄悄的最准备。
神京内一片风声鹤唳,一直信奉及时行乐的贾母。
在这种风气之下,也收敛很多。
每天都让林之孝外出打探消息。
贾母都已经做好,离开神京,返回金陵的准备。
只要鞑靼人出现在神京周边,她就带着人回金陵。
天色将暗。
神京北大门即将关上的时候。
“驾!”
几匹战马飞奔而来,领头大喊:“居庸关大捷,居庸关大捷!”
城门口的士兵,瞪大眼睛,那些令旗没有错。
居庸关大捷?
居庸关不是被鞑靼攻破了吗?
三千营主将王崇古背叛。
这些消息,仅仅只用一个下午,就散遍神京,不要小看,神京里那些人打探消息的能力。
皇宫,皇帝疲惫的跟阁老们用过晚饭,商量最后一点东西。
夏守忠不顾礼仪的跑到嘉庆帝面前。
“陛下,祖宗保佑,居庸关大捷,居庸关大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