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二章 贼惧官军,不惧义军

义军开始早饭,昨天抓到的俘虏们,也开始早饭。

俘虏们依然是排队挨个盛粥,粥依然按人头分,不管男女老少,不管大人小孩儿,一人两大勺粥,粥很稠,且不烫,冷热刚好。

黄巾俘虏在义军中吃上第二顿饱饭了。

如果李孟羲的那个猜测是正确,一顿饱饭,能让面黄肌瘦黄巾俘虏的抗拒心理降低百分之十,两顿饱饭,就能让其抵抗心理,降低百分之二十,则今早一顿饭,能让更多的俘虏归心。

给俘虏们的粥是什么粥,这其中还有可深究的地方。

军中口粮多种多样,有麦,有黍子,有高粱,有豆子,还要少量的各类面和麸子。

匠营的匠人们最早做好板车时,赏五十斤粮,问他们要什么粮食,匠人们都说要黍子,也就是小米。

小米煮粥最好喝了,属于现在军中最高档的粮食。

既然想招抚俘虏,要招抚就要让俘虏归心,想要让俘虏归心,让俘虏吃几顿饱饭,就能起到作用。那么,给俘虏们吃观音土和给俘虏们吃粥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给俘虏们吃麦粥和给俘虏们吃小米粥,效果也是略有差别的。

其实,如果有肉,肉足够,直接告诉黄巾俘虏,只要跟义军干,有肉吃,那么不用麻烦了,一顿吃肉吃个饱,直接就可把黄巾流民招为己用。xuqi.org 海豹小说网

吸纳流民为义军所用,是核心战略,因此。吸纳流民的效率越快越好,为增加流民融入军中的速度,一开始先给俘虏吃最好的小米粥也是可以承担的。

大不了,之后再换成麸子也行。所谓朝三暮四是也。

黄巾流民在未被俘虏还在黄巾中之时,不一定能每天吃的上甜香的小米粥,来义军连连吃上小米粥,这么一比较,差距很明显,因此,就能有强有力的招抚之效。

昨日,有一老妇人,带着小孙儿,领了两大碗粥,小孙儿的粥吃不完,老妇人舍不得吃,把粥倒进竹筒里,备做口粮。

然后今日又是满两碗粥,昨天小孙儿饿,还倒能吃得多,今早小孙子吃的少,粥剩的更多,破竹筒实在是装不下了。

迫不得已,老妇人又舍不得吃又不得把粥给喝完。

别人不管如何,这个老妇人是一点不打算走了,能吃饱,在哪不成。

义军之中开开心心的吃着饭,往南,义军扎营处有二十多里外,一个脸上刀疤的青壮疲惫不堪的走在路上。

昨夜有俘虏夜逃,义军清查半夜也没弄明白到底跑了谁,跑的就是这个刀疤脸。

往南,是南和县城。

和刘备军一战,黄巾被击溃,溃散的黄巾四散而逃之后,大多逃回了南和县城。

溃兵们想法大多是一样的,都知道回县城有活路。

要是没有县城作为根据地,以黄巾每战必被击溃的疲弱战力,毫无疑问黄巾一溃之后,就再没有卷土重来之可能。

由此可见,根据地作用有多大,大到能让黄巾一次次溃散,然后黄巾都摸回县城去,一次次再聚集起战力。

由此便又可知,灭黄巾,先夺其根据地,只要把黄巾占据的县城给拿下,那么,黄巾就失去了溃散之后再大股聚集到一起的可能。

当黄巾失去根据,离灭亡就不远。

夺黄巾根基之地,是打蛇打七寸的方法,事半功倍。与之相比,与黄巾野战也好,各种战阵厮杀也好,都属于中规中矩的方法。

夺黄巾根基之地,只需一战,就能把黄巾逼入绝境;只阵战厮杀,则要面对黄巾数次甚至十数次几十次溃后的屡屡卷土重来。

刀疤脸青壮从刘备军俘虏营趁夜逃出了,走了一夜,走的疲惫不堪。

正走着,前边沟里忽然走跳出几人拦路。

<ins ss="adsbygoogle" style="disy:block" data-ad-client="ca-pub-4121986937661579" data-ad-slot="1016693305" data-ad-format="auto"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ins>

(adsbygoogle =|| ).push({});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