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腊月二十三日,这日,连下了多日的大雪竟然停了。
一大早,早饭还没吃,便有铁匠找来过来。
铁匠队长找到李孟羲,将一把小铁锅交给了李孟羲。
“军师,这是连夜打好的。你看,合用不合用?”铁匠憨厚的笑着问道。
李孟羲拿过了铁锅,他惊讶的看了铁匠一眼,“这么快就打好了?”他惊讶无比。
铁锅很难锻打的,得打足成千上万锤子才能打好,本以为得打数天之久,没想到一夜时间便就打好了,一定是昨夜铁匠们通宵忙碌的结果。
李孟羲拿着小铁锅掂量了两下,手感很敦实,份量十足。
不仔细看不知道,仔细一看,李孟羲发现,这口铁锅虽然比预想的小了点,但是作为一个铁锅来说,精致的有点过分了。
铁锅是很和谐的圆穹形,一点变形走形都没有,李孟羲知道要做到这一点很难。
要知,在没有模具非铸造的情况下,纯手工将铁打成标准的几何圆形,难度会很大。
匠人们打出的这个铁锅,锅除了形状完美,而且非常薄,一点不显臃肿笨拙,整口锅锅身上遍布着锻打敲击着小凹洼的痕迹,可能是被锤锻的次数多了,锅被锤的亮堂堂的发亮。
最让李孟羲满意的是,锅沿一圈不知是何人用凿子簪刻了一圈飞鹤鸟雀,看起来质朴天然,漂亮非常。
铁锅好的远超出李孟羲的预期,李孟羲满意的连连点头,“这锅真是不错,辛苦诸位了!”他不吝夸赞道。
匠人队长嘿嘿笑了。
李孟羲终于是学会了一些上位者的手段与权谋,下属完成了任务,他知道无论如何得说几句勉励夸赞的话。照以前,他会觉得虚伪,觉得没必要,觉得与其说不痛不痒的空话,还不如多以实物奖励,现在不同了,现在李孟羲懂得,实物得赏,实物奖赏比空话更能激励人心,但这不意味着场面话不重要,场面话一样是必要的。
铁锅一夜做成,李孟羲只知匠人们是连夜赶工,他却不知,匠人们对铁锅花了多少心思。
李孟羲给匠人们的工作制度宽泛的过分,匠人们心中感激,就将铁锅作为第一个投桃报李的作品,匠人们自发的推举出技艺最精湛的人来复杂铁锅的锻打,不然李孟羲就看不到浑圆无暇的铁锅。
不仅如此,李孟羲安排的轮换制度,一日三班倒,一刻暂歇一次,这个宽松的劳作制度还促成了铁锅快速完成。
按铁匠们旧有的惯例,谁打的铁件就只归谁一个人打,中间没有轮换接替的,这是因为锻打工作,每人的锻打习惯与发力大小都不同,打的半成的铁件再换了人打,容易打坏返工。
但依新的劳作制度,锻打一刻就可以歇上一会儿,这个衔接空挡,便正好给了接替交换提供了操作空间。
按旧有的锻造惯例,一件铁器交由一个铁匠,那么因铁匠体力的关系,一整日劳作的时间长度,不过几个时辰,这几个时辰中又不能从一至终的全力抡锤锻打,其中要屡次休息,这就意味着,一天时间,实际劳作工时就几个时辰。
而新的轮换制度下,铁件不再由单人负责,而是共同负责,这就可以一人劳累立刻另一人接替,能够一日之中,从早到晚锻打不停,效率提高数倍不止。
工作制度改变,意外引起了生产方式的改良,从而大幅度提高了生产效率,这算是意外之喜。
李孟羲一个随手之举,直接给军中铁器生产带来了重大变革,直接就让铁器生产跨越了低级的小作坊生产模式,开始初步转向集体形式的生产,这不起眼的一点,乃是原始手工作坊,跟初级工厂模式的区别,这意义重大的一点,李孟羲一点未曾注意。
未曾注意的情况下,匠营的生产革新便已经自动开始了。
——
铁锅有了,正好早饭还未做好,李孟羲迫不及待的准备用铁锅做些独特的食物出来。
李孟羲去找了些牛油,找了些盐巴,去拿了三个鸡蛋,然后没有了。
深冬腊月,绿菜没有,军中物资贵乏,香料调料也不多。
之后,李孟羲在屋里升了火堆,他先将铁锅锅底涂了好多的牛油,然后将锅放到火上加热,当锅热起来牛油化开滋滋响的时候,李孟羲立刻把鸡蛋在锅沿上一磕,磕碎了蛋壳,拿到锅上一掰,整个蛋黄跟整个蛋清脱离蛋壳的束缚,掉进锅里次啦一声。
油正烫锅正热,蛋一掉进锅里,蛋清迅速变白,蛋黄迅速在凝固。
李孟羲立刻手忙脚乱的捏了一些盐沫撒到鸡蛋上。
然后,不待多等,他赶紧抓着锅柄将锅用力的颠起来,连颠了数次,他终于成功将锅里的煎蛋翻过来了。
之所以用颠的而没有用锅铲,是因为,没有锅铲。
新的烹饪方式诞生,必定会有新的炊具诞生,大汉的主要烹饪方式,多是煮和炖,没有煎炒,也就用不了锅铲,用勺子捞就够了。
铁锅方才做成,锅铲还未做,所以就只能颠锅来给煎鸡蛋翻个。
关羽从外边巡营回来,离的还远,关羽在院子外就闻到了一股飘来的陌生的焦香的味道,关羽抽动鼻子,狠嗅了两下,他带着疑惑走进院子,走进了屋里。
关羽进屋时,李孟羲正好把最后一个煎蛋煎好,正拿快子将煎蛋夹入碗中。
屋子里,满是飘散的煎蛋的香气。
李孟羲抬头一看,见关羽回来了,他笑道,“煎蛋已好,将军快来尝尝。”
说罢,李孟羲对眼巴眼望的小弟喊到,“小砖,来,能吃了。”
早已馋的不行的小砖立刻跑了过来。
煎蛋只有三只,关羽李孟羲还有小砖一人一只。
只是普通的煎蛋,牛油煎成,煎的两面金黄,上面略撒盐巴,这算不上多高档的美味,李孟羲啊呜一口咬了一口煎蛋之后,他心里感慨,喵的,终于有口好吃的了。
煎蛋实在好吃,焦香咸鲜可口,关羽吃了一口,眼睛便亮了。
小砖贪吃,啊呜啊呜两口就把煎蛋全塞进嘴里了,吃完了,小砖嚷着,“哥哥,俺还想吃!”
李孟羲笑道,“没了啊,一人一个,吃完就没了。”
铁锅炒菜第一次施展,便发挥出了卓越优势。
用油煎炸炒作烹饪出的食物,口感跟煮炖的食物截然不同,用铁锅炒能更容易激发食物的香气,并且调料更容易入味儿,诸多优点乃煮炖所远不能及。
不一会儿,早饭好了,吃饭过程中,李孟羲略和关羽讲了一下铁锅的妙用,李孟羲说铁锅一出,美食可尽出矣,言语间,对铁锅推崇不已。
煎蛋已经试了,非常好吃,超级好吃,李孟羲很清楚铁锅能炒多少种菜,他草草吃完饭后,迫不及待的去了铁匠营地。
军中铁器生产已经是日夜开工状态了,冶铁炉子一直在烧着,各类锻造活计日夜以继时刻不停。
李孟羲到铁匠营地时,铁匠们正在忙碌着锻打铁件,匠人队长走过来说,铁盒子已锻得六个了。
李孟羲点了点头,他看了看脚下,从地上捡起了一根木棍,然后在地上画出了新的器物图样。
“铁锹可知?某需一物,形类铁锹,只是不需那么大,巴掌大足以,且,能轻薄最好,柄要稍长,柄尾握手,最好装上木柄。”
李孟羲将所需的器物的模样向铁匠队长讲清之后,问道,“如何?多久可做好?”
不过一个巴掌大的小铲子而已,不难做,铁匠队长道,“半个时辰,足以。”
说是半个时辰,连半个时辰都没用,铁匠们便把锅铲打造好了。
锅铲和铁锅都齐了,李孟羲兴奋的拿着锅铲挥舞了两下,他在想,接下来,该去炒点什么菜好。
军中调料不多,只有盐巴,醋,花椒叶和花椒籽,而菜的话,绿菜没有,肉菜倒有不少,肉有各类鱼肉,猪肉,羊肉,牛肉骡子马肉,都有。
张飞在外打猎,送回来的野兔野猪鹿之类的还在城墙上挂着还没吃。
除去不常见的马肉鹿肉之类的,不怎么擅长厨艺的李孟羲觉得,还是选常见食材来的简单一些。
而调料的话,如果只用盐巴,味道难免单薄,李孟羲不很确定,只用盐的话,味道能好到哪里去。
可更多的调味品也没有,除了盐,只有醋和花椒,连酱油都没得。
如果用醋,能炒什么菜?醋熘白菜?倒是简单,但是,没有白菜。
醋熘豆芽倒可以有,豆芽可以泡出来,但是,没泡豆芽。
能和醋有关的菜,李孟羲想了一会儿,他想到——糖醋鱼。
有醋,还有糖,糖可以用麦芽糖,原料齐了。
想明白该做什么菜之后,李孟羲立刻回去准备着手做了。
关于糖醋鱼的制作过程,李孟羲所知不多,好像是,最适合做糖醋鱼的,应该是鲤鱼,尤以黄河鲤鱼为最好。
有一道名菜,延津的糖醋鲤鱼,所谓的,“糖醋鲤鱼,延津做法。”
回想了一下,糖醋鲤鱼好像是得先活面湖,然后用刀在鱼身上划几道刀口,以使更容易炸熟,然后,将鱼放到面粉里湖上一层面湖,接着,整个鱼放热油锅里炸。
前边的部分,油炸的部分,想来没太大难度。
之后,鱼裹了面之后又该如何?似乎是要浇糖醋汁。
糖醋鲤鱼,顾名思义,是糖和醋做出来的鲤鱼。
糖和醋都有,可该怎么调出好吃的糖醋汁来,这是关键。
李孟羲意识到,糖醋鲤鱼这道菜,灵魂就在浇汁,灵魂不在鱼,只在糖醋汁上。
要做糖醋鱼,先调糖醋汁。
想通了关键之后,李孟羲便开始张罗。
第一步,他先跑到城墙上去,巨鹿城北墙之上,城垛上系着许多筐子,筐子悬到城垛外边,筐里装的都是鱼肉之类,在此军粮重地,有甲士在巡逻着。
肉食挂城墙高处,是为避鼠,特意将肉食挂在北墙而非扎营的南墙,此中,涉及兵法。
盖因朝南正对阳光,扎营在南,更为温暖,风从北来,风被城池挡住了,南边风力小的多,暖和的多。
肉食储存则与扎营恰好相反,扎营趋暖,保存肉食则趋风趋冷,所以,肉食挂在北墙城垛。
小小的一细微之处,足可见而今李孟羲虽兵法未成,然但凡学到的每一点,都能用的淋漓极致。
央看守士卒把盛鱼的筐子提了上来,筐里的鱼挂在外边许久,风吹雪冻之下,变得又干又硬。
李孟羲蹲着扒拉了半天之后,他抬头,朝看守士卒道,“你可知,鲤鱼是何模样?”
士卒都被问愣了。
李孟羲要做糖醋鱼了,可他这连鲤鱼都不认识。
士卒帮忙将筐中的鲤鱼全挑了出来,有鲤鱼七八条。
李孟羲略一思考,他觉得第一次做糖醋鱼,难免会有失败,难免会有损耗,于是他干脆把鲤鱼全带走。
回城主府,李孟羲拜托关羽把八条鲤鱼略处理一下,看鳞甲刮尽没有,没有刮尽就刮尽,刮尽之后,再放水里解冻待用。
关羽接过筐子,欣然忙碌去了。
由关羽去处理鲤鱼,李孟羲这边准备弄糖醋汁。
问,李孟羲会做糖醋鱼吗?不会,他一点不会,他都根本不会炒菜。
没办法,要是别的,打铁也好,做木工活也好,自己不会可以去找别人代劳,可而今汉末,铁锅都还未流行,全天下找不出一个擅长炒菜的人。
大汉千万人口,全天下最熟炒菜的,就是他李孟羲本人。
为了一口好吃的,李孟羲只能亲自上阵。
找来几坛醋,从伤兵营搬来好几坛子麦芽糖,要开始配糖醋汁了,李孟羲感觉无从下手,他实际做菜经验几乎等于零。
犹豫着半天未动手,之后,李孟羲决定,还是按笨方法吧,把糖和醋一点一点配出来,然后尝尝哪一种口感好。
想好了解决办法,李孟羲立刻又去找了许多大碗,大碗就在屋子里的放着,这些碗还是之前调配墨水测试活性炭的那些。
在开始配料之前,李孟羲又意识到一件事,材料纯度问题。
麦芽糖倒还好,不同批次做出的麦芽糖含糖量区别不大,都是粘稠的糖饴,可醋的话,李孟羲清楚的知道,军中现有的醋,来源很是复杂,乃是从乱七八糟的地方收集来的,同样都是醋,这一坛醋酸熘熘的,另一坛可能就水唧唧的澹的没个醋味,既然是测试,用醋定然很多,一坛必然不够,势必要用到很多坛,可要是这坛醋太酸,另一坛太澹,就很影响测试结果。
李孟羲花了数秒想了一下,他想到了一个聪明的方法,管他是一坛酸醋还是一坛不酸的醋,直接将所有醋全都倒在一起一掺和,不就只剩一种醋了,不就没有误差了?
立刻,李孟羲去找来一个干净木盆,然后将几坛子醋咕冬咕冬全倒进盆里,然后拿着锅铲来回的搅,搅了良久,确定醋掺和的很均匀了,他这才停止。
不同的醋酸度不一,同理,不同的人制作的麦芽糖,甜度或许也有可能不一样,有些可能稠一些,有些可能稀一些,索性,李孟羲又找来一个盆子,将许多坛麦芽糖也倒进盆里,然后拿着锅铲用力搅和。
麦芽糖不同于醋,醋是液体,搅和起来容易,麦芽糖是粘湖的,搅起来很费力,搅了半天,李孟羲累出了一头的汗。
终于,醋和麦芽糖都掺好了,下一步,调配。
糖醋鱼所用的糖醋汁中,到底是糖多,还是醋多,不知。
李孟羲从十比十开始,十勺醋加十勺麦芽糖,然后十勺醋加十一勺麦芽糖,再十勺醋兑十二勺糖,到十三,十四,一直到四十。
到这里,已经配了四十份糖醋汁了,可李孟羲觉得不够。
因为按李孟羲的印象,似乎做菜的时候,有时调料放的比例很是不成比例,比如有时会放两大勺醋,然后只放一小调羹香油,而有时,会放两大勺油,会只放三两调羹醋。
这说明,做菜的时候,调料比例一比几十是常态。
想到这里,李孟羲认为十勺醋对四十勺麦芽糖,不过是一比四而已,远未到一比几十,样品远不够。
需要更多的碗,李孟羲想着。
于是,他出去找碗了。
先去木匠营,把木匠营这段时间做好的木碗拿个筐全装走,然后李孟羲又去了妇孺营,去妇孺营借了几大筐子碗,又去伤兵借了一些。
回来,李孟羲接着配料。
从十比四十开始,再配十勺醋,四十一勺麦芽糖,一直往下配,一直配到十比一百五。
前一百五十份,乃是醋少糖多,接下来,反过来,醋多糖少。
从十勺糖十勺醋开始,十勺糖十一勺醋,十勺糖十二勺醋,又是到了十比一百五。
李孟羲吭吭哧哧配了足足三百份糖醋料,这足花了他半个上午。
当关羽处理完鱼回来,关羽一进屋,瞅见满屋子,一地摆的都是碗,密密麻麻的碗多的连下脚的地儿都没有了,可想而知关羽的震惊。
“羲儿,你这是……”关羽惊讶无比。
正在数碗的李孟羲回过身来,他抬起袖子抹了抹额头的汗,他道,“此为糖醋汁,做鱼之用。”
<ins ss="adsbygoogle" style="disy:block" data-ad-client="ca-pub-4121986937661579" data-ad-slot="1016693305" data-ad-format="auto"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ins>
(adsbygoogle =|| ).pu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