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纵观大汉天下,纵再远至西至安息,至贵霜,至罗马,举世无人能练出比李孟羲更整齐的阵列。
举世,无一人。
自悟出队列重要性的李孟羲,尚不自知他已经有了决胜沙场的一个重要筹码。
李孟羲有了所悟,便向刘备讲解了队列整齐令行禁止的重要性,刘备顿觉视野为之一阔。
刘备再一细想,若是让站着不动,有人摇头晃脑手脚乱动,十人中有一人乱动,百人中便有十人,千人中便有百人。
如此,还如何万人如一。
刘备细思,确实应该在细微处严加操练。
李孟羲远超时代的知识,无疑引导刘备见识到了新的天地。
原来战阵关键,竟在一臂一步之间。
这晚,只练了立定和踏步,练的还乱七八糟。
此夜,骤得李孟羲相授练兵之法,刘备久久难眠。之前也跟李孟羲一同操练过攻城守城术,当时所得也颇多,但无一有如今日所得之法简明扼要直指根本。
突然间宛若是得到的兵家至理,若非夜色深沉,青壮都解散回去了,刘备都要迫不及待亲自参找来兵卒亲自操练一番了。
长夜漫漫,刘备关羽二人,围着篝火在拆甲,好好的铁扎甲,拆了一副又一副,拆的七零八落,堆了甲片一堆,他们准备编步人甲了。xuqi.org 海豹小说网
喊口喊的的李孟羲人都是兴奋的,回去之后,他一点睡意没有,照旧,把麻布卷和笔墨拿出来,准备写一天的所得。
麻布拿出来,卷开之后,卷到了底,李孟羲才发现,树干粗的一大卷麻布,竟然写完了。
这才几天啊,写了那么多字。
毛笔写字,太不方便了,费地方。
只好翻出新的一卷麻匹。
“匠营管理细则增补:
匠营分做两部,一部只做板车,不分心其他,一部做杂活。
薪资同样两分,做板车木匠,一队十人,做成一辆板车,总赏粮五十斤,人均五斤粮。
此可为永例。日后再做板车,皆用此法。
另,杂活工匠,月领粮二十五斤,十天一领,首旬八斤,中旬八斤,下旬九斤。
此所以十天一领,盖激赏之法,应重时效,今日发粮,激赏之效今日最强,明日稍减,后日再减,不消数日,便成无效。
激赏重在时效,故粮十日一发,一月一发太久,五日一发太忙。”
“匠营副官鲁犁,统管全局,只于其粮二十四斤。
因,匠营与军营不同。军中官高则饷厚,此为惯例,无人异议。
然,匠营重劳作,有劳有饷,不劳不饷,此方为匠人间之惯例。鲁犁为管制之官不干杂务,只管全局,若其饷高余众,人多不服。
故,匠营之官,免其劳作,稍薄其饷,当无人异议。”
“得匠人所提改进生产之方法,两条。
一为,野外扎营,无有平地,于是刨凿等活,无平地可依,工速因此受制。可求购门板,以为平地。
二为,可卸车倒扣车架,车板底部,一样比地平展。”
“又自匠人处,得板车管理法。
匠营板车做成,先配发匠营,以满足其生产和运载木料工件、工具所需。
待匠人营板车配齐,”
写到这里,李孟羲顿笔,皱眉。
军中,何处最缺板车?
辎重队,辎重队车不够,再加上文安县攻城战后满城缴获,和黄巾王路投诚之后众多粮草兵器物资,军中物资多的拉不完,多的得靠人背。
……但或许,最缺板车的,还不是辎重队。
应该是,把板车最先调拨给收容队。
何为收容队?
之前,刘备出的主意,腾出五辆空车,行军之时,在行军队伍前后游走,若是有老弱走的累了,走不动了,可以上车歇一节再走。
前边说,军中各部分,行军速度快慢有差别,最快的是骑兵,最慢的,自然是体弱的老弱。
而决定军队整体行军速度的,不在于最快的能有多快,而在于最慢的短板有多慢。
所以,派出收容车队的方法是很好的,此举能让本来要掉队的最慢的那部分老弱得以时不时休息一下,因此得以提高其行进速度,也就把大军整体行军速度也提升了。
可是军中车马不足,当时只挤出五辆牲口车,而军中现在民夫有大几千人,区区五辆车,肯定不够。
辎重队缺板车,青壮扛着物资,还能走,不至于掉队。
老弱要是掉队,那就直接影响全军速度了。
轻重缓急一比较就明显了。
所以,板车分配优先级有了。
“板车先配发匠营,再配发收容车队,至,”李孟羲笔锋未停,他皱眉思索起来,(人口比例划分,老年人,应该是占人口总比的六分之一,现在汉末,未老先死多矣,老年人没那么多,再加上,民夫前身是黄巾流民,流民之中,老弱多已淘汰在逃亡路上了,因此,军中青壮比例比较大,老弱比例小。)
(那就按,老人比例为二十分之一算。此中体弱难行者,再为老人之三分之一,为六十分之一。
(一辆板车,同时可搭载十人歇脚。)
(即,一辆车,能同时供十人歇脚。)
(即,一辆车,可满足,六百人的搭载歇息需要。)
(军中民夫虚算就按九千,除六百,得十五。)
(现有车五辆,还缺十辆。)
一番心算之后,李孟羲提笔又写。
“民夫(特指黄巾流民,民夫与民夫也有不同,由黄巾流民构成的民夫,与从百姓中征兆的民夫,人员年龄分布差别很大),每六百人,配收容板车一辆。”
“待收容队车辆满配之后,再分配伤兵营,再分配妇孺营,再分配辎重后队,最后,分于民夫营。”
杂七杂八的写完了,兵略相关为重点。
李孟羲在麻布匹上,画了一道杠,重点标记,以做区分。
“初练兵,略悟练兵相关。
其一,兵员选拔之要,古来言说纷纷,有说秦地苦寒,兵耐苦战,有说矿工众合而耐劳。类此之类之言,有时代之局限,皆不足学。
纵是烂铁,也能炼成精钢,不制于地域,不制于兵员,此方为练兵强法。
其二:兵员自然择优拔良为要,然,兵即入营,便为军中一士,不可因其愚笨迟慢而弃之。
不抛之,不弃之。
若今日弃愚笨,明日弃迟慢,三日弃力小者,四日弃目近者,若有朝一日守城苦战,需操练民夫迎战之时,只有愚笨迟慢力小目近者,如之奈何?
再者,练兵之旨,在于成兵,使愚笨成兵,使迟慢成兵,力小目近者,皆成兵。
若不然,只留聪慧机灵力强且目远之人,此聪慧机灵力强目远之众,又何须再练?聪慧机灵力强目远之众,立能战矣!”
“其三,队列为军阵强盛之基。
昔闻,队列齐整之伍,之所以强劲,在于纪律。
今悟,纪律一词,笼统概括,未直指关键。
队列关键,简明述之为,队列齐,后排不踩前排脚,就无人跌倒生乱,如此而已。”
写完了,插在车厢旁的火把丢在地上,滚了两圈,踩了几脚,灭火睡觉。
——
开始练兵的第二日,又至傍晚,不用李孟羲再亲自忙碌,刘备就帮着带人找了块空地,四周插上木桩子和火把。
练兵很重要,因为兵力不够。
但还有更多的事,比练兵更重要。
教学工作,即,教战兵们学习知识。
自军中扫盲的机制开展以来,先后经历了好几次变革,第一次改变是,奖惩制度,着眼于各百夫长,杀鸡儆猴,激励学风;第二个变革是,人手有限,对所有战兵千把人开展教育,力有未逮,故,只教军官,由各什长伍长再教授普通士卒;第三是,令学的快的人充任教师,教导学的慢的人,这样就让李孟羲和关羽刘备得以分身;第四次变革,李孟羲觉得战兵们学习能力不同,有快有慢,于是,设立了分班制度。目前数学学习,加减乘除四则运算,按难度梯度,分了五个级。
到此,义军推广知识的效率,已早非当初,有了一个强大高效的机制。
得教文字了,李孟羲想着。
天还未黑,李孟羲来到练兵点。
刘备早把人纠集在一起了,就等李孟羲前来。
李孟羲到了后,便首先去清点人。
这一清点不要紧,李孟羲发现了幺蛾子。
人群中,见一左脸一大块青记的人。
李孟羲看向此人时,此人目光躲闪。
李孟羲只和四十青壮只接触了一天,要不是此人长相太突出,李孟羲还真察觉不出来,昨天并没有这个人。
李孟羲当时就想把那人揪出来,可是吧,骂人张不开口。
于是,李孟羲若有深意的朝刘备跑了过去,拉着刘备走远嘀咕去了。
李孟羲刚转身,那个脸有青记的人,悄悄摸摸的退了出去,跑了。
<ins ss="adsbygoogle" style="disy:block" data-ad-client="ca-pub-4121986937661579" data-ad-slot="1016693305" data-ad-format="auto"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ins>
(adsbygoogle =|| ).pu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