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刀斧手

李孟羲所说四点不足,第一点,拐杖,第二点,军中小灶,第三天,军中分粥无有严令约束,至于这第四点,还与军律相关。

“我军至今为止,未有专一执法军士,也未有军法官,此拖延久矣,关将军,可早日决断此事。”

关羽点了点头,“明日就选刀斧手。”

刀斧手?

李孟羲诧异。

刀斧手这个词很熟。

一般,古代都在帐后埋伏几十刀斧手,等摔杯为号,冲将出来,把人砍成肉泥。

说的是缺专门执法军士,说军法官,关羽却说挑组刀斧手。

李孟羲转念一想,可能,刀斧手是专门砍人头的,简单的说,行军法不就是砍人头吗?所以,刀斧手实则就也是执法军士。

那么,为什么帐后要埋伏刀斧手呢?

可能,一是,执法军士,是主帅手里,最核心最忠诚的一批士兵,用着保险。二是,一般值得帐后埋伏刀斧手的目标,必然都是将领。

为整死一个小卒,显然用不了刀斧手。

而一般来说,将领都穿着好甲。

有甲胄在身,普通的刀可不行,破不了甲,容易刺杀失败,用普通刀兵埋伏,很可能砍了半天,还把人给跑掉了。

而斧头,重刀大斧,能破甲,用来砍目标将领,必然砍死。

刀斧破甲杀将,为特攻装备。

再有,再说军中执法,一般重刑,都是砍人头。

砍人头区区环手刀可不行,刀身薄,砍不动人头,得用斧头,斧头势大力沉,一斧下去,头颈两分。

因此,整天拿着斧头执法军士,不是刀斧手,是什么。

李孟羲明白了一点。

因为古代技术条件限制,最简单的处死方法,只有砍头这一点,而不像后世那样,能枪毙。

又因为,要利索点把头砍掉,刀枪剑戟都不好用,唯独斧头大钺好用。

所以,斧头便和刑罚,权利,王权,联合在一起。

据说,商周之时,代表王权柄的就是大钺。

又据说,“王”这个字,就是大斧头的象形。

不仅东方如此。

基于古代的技术条件,西方最简单的处死人的手段,也是砍头,西方的刀,砍头也不便利,因此,西方的斧头,也是代表着王权。

比如,臭名卓着的辣脆,意大利辣脆伐西死党作为标志的党徽是竖棒,其图形是棍棒加斧头的图案,由古代王权仪具延伸而来。

——

李孟羲把一日之内看出的军中不足,共计四点,一一说完。

纵然是李孟羲说完,过了很久。

篝火中的木头,噼里啪啦的烧着,刘备关羽二人仍然意犹未尽,回味了良久。

良久之后,刘备再转头看向李孟羲,不无感慨,“羲儿,你心思细腻,非我和云长所能及。

若非有你,这诸多疏漏,不知何时才能自知。”

说着,刘备看了关羽一眼,眼神刹那间交流了一下,刘备再转头再看李孟羲时,已满脸笑意,“羲儿,这日后得劳烦你多多上心了,我军中但有错漏,还请,不吝指出。”

说着,朝李孟羲拱了拱手。

李孟羲闻言,挠头。

他目视着刘备,“我闻,一人计短,两人计长。”

说罢,又转头看向关羽,“关将军还记得吧?当日我初见将军练兵,当时我所说,将军不妨问计于卒。

将军初不信。

可后来怎么着?

那一日,一日之间,你我得破阵三法,成阵变阵之法十五,战策共五十条之多。

这其中,你我二人所思所想,只有区区七八。

余者,全是士卒所想。”

“今玄德公欲问我军中疏漏之处,可某只一人,纵每日眼观目瞧,旦夜不休,又能觉察几处不足?”

“再者,找军中疏漏之处,又岂止只有我能为?”

李孟羲盯着关羽刘备,言辞郑重,“义军草创,离强军精兵远矣,必然,处处皆有疏漏。”

<ins ss="adsbygoogle" style="disy:block" data-ad-client="ca-pub-4121986937661579" data-ad-slot="1016693305" data-ad-format="auto"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ins>

(adsbygoogle =|| ).push({});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