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同样模具所铸造出的完全一样的铁管,每一只铁管都装满纸浆,然后同样体积的纸浆倒在同样材质和大小的抄网上,再用一模一样的刮板将纸浆均匀的摊平开来,最终得到的什么?
最终得到的,竟然是他喵的厚薄并不一样的纸张。
在民夫们按照技术要求把第一张纸造出来的时候,李孟羲留心下去检查了一遍,一检查他发现,跟预期的不一样,不同材质的草木材料造出的纸厚薄相差悬殊,哪怕是用同样体积的纸浆也一样。
李孟羲苦思原因,他发现,实验设计大有漏洞,造纸之基材是植物纤维,结果,不同植物所含的纤维量截然不同,这就造成了,虽然每一个样本都是十斤材料,结果煮出的纸浆,有的极稠有的极稀,更有甚者,纤维少的都造不了纸。
眼看实验开始了,致命缺陷暴露,李孟羲感觉很头疼,他在想,要不停了实验,从头开始呢。
可实验已经进行到现在了,就此废弃,之前的一切准备都前功尽弃了。
犹豫了良久,李孟羲横下决心,他对周围等着的众人说到,“继续!”
错就错着来吧,虽说,忽略了不同草木纤维含量多少这个问题,但李孟羲决定,阴差阳错的把另一个重要数据测出来了,那就是,到底哪种植物纤维含量好有造纸价值呢。xuqi.org 海豹小说网
几百种植物,每种取十斤,久煮一日一夜之后,加水调配成同样体积的纸浆,再取同样份量的纸浆去造纸,造纸的厚薄直接反应了植物当中纤维素的含量。
那些纸过于薄,甚至纸浆稀到无法造纸的植物,不用说,肯定性价比极低。
此类植物,煮上百斤,耗柴三五十斤,结果,造不出二三十张纸,此类植物造纸何用。
造纸继续开始了,民夫们依照着之前的方法,小心翼翼的拿铁桶从大瓮里舀浆,浆有时灌不满,民夫得拿手指蘸一点滴进去,非要装的十足十的满才行。
在民夫们四周,百夫长们紧紧盯着,稍有人做的不对立刻训斥过来,民夫们丝毫不敢大意。
按测试要求,每个样本至少需要造纸百张才够测试需要,多达百张的数量,加之此次造纸的方法不同以往,需得把纸浆倒在抄网上小心翼翼的刮平,这样每一张纸所耗工时都数倍于寻常。
——
时至日中,造纸结束。
过了日中,新纸在日晒风吹中趋近干燥。
李孟羲下去检查,第一遍检查,他从前转到后草草巡视了一遍,巡视下来,他发现四百多种植物,并不能造出四百多种纸,当中很多植物纤维不足,根本就造不出纸。
第二遍巡视,李孟羲随机找了一个纸张不错的样本,他扫了一眼标签,标签上写的乃是【杨树】,这是杨树皮造的纸。
拿起几张杨树皮所造的纸认真对比了一番,李孟羲发现,纸张的厚薄几乎是完全一样的。
这说明,定量纸浆的造纸方法,果然是能够造出厚薄很一致的纸张,来日印刷票据的技术有了。
目光扫过四周,在视线范围内,挂在短绳上晾晒的纸张如若一只只白色的蝴蝶在风中飞扬着,美不胜收。
“收工!”李孟羲成就满满的喝令到。
四百余种材料,当中成功造出纸张的,不足三分之二,而在这成功造出纸张的三分之二当中,好多纸张质量堪忧。
民夫们收工回去之后,场中只留下几百种之多,总计数万张纸。
抬头看了看天色,天色大晴,短时间之内没有下雨的征兆,李孟羲决定就在外边测试纸张质量。
关羽来了,李孟羲邀关羽一道测试。
第一个样本,艾蒿草纸。
李孟羲说的测试很简单,试试纸结实不结实就行了。
关羽闻言,拿起一张纸捏起一角呲啦一声就撕下一条。
李孟羲看到,笑了。
关羽被笑得莫名其妙,他忍不住问,“怎了?是这样试的不?”
李孟羲笑而不语,他指了指后边的另一种纸,问,“关将军,往下再试,你该如何试?”
关羽理所当然的走到走了一步走到下一个样本处,第二种纸,乃是剌剌秧造的纸,关羽拿起一张纸看了看,捏起一角,呲拉一声,把纸撕了。
撕完,关羽想了想,说到,“艾蒿的纸更结实。”
李孟羲面上带笑,“当真?”他问。
关羽被问的不自信了,他拿起手里的纸再撕了一下,呲拉又是一条。
熟悉了下手感,关羽笃定的点了点头,“确是艾蒿结实。”
李孟羲依然面上带笑,“当真?”
关羽诧异的看了李孟羲一眼,一言不发,走过去拿起一张艾蒿纸又撕了一下。
撕完,不用李孟羲再问,关羽自己就迟疑了。
本来关羽觉得剌剌秧的纸结实,可试了试,又觉艾蒿结实,纸这玩意儿娇柔脆弱,多数纸都是一撕就破,凭手感难以明辨出高下。
关羽觉察到问题所在了,他放下手里的纸,说道,“羲儿,似乎,不太好试。”
问题就在这里,关羽以为测试纸张强度很简单,他以为拿手撕几下就行了,而实则,拿手撕根本不管用。
和关羽相比,李孟羲很不相信人工的准确度,他深知人这个因素便是最大的误差。
就纸张那个脆弱程度,两张不同的纸韧性的高低要精微到零点几牛的力量才能区分开来,而精准控制零点几牛的力量输出,这得筑基期的体修才做的到。
所以,李孟羲不打算用人力来测试,他设计了更精确更有效的测试方法。
令士卒们去城主府搬了两张矮几过来,又令人去寻了从小到大二十几个石头,石头最小,黄豆大小,最大的,鸡蛋大小。
石头找过来之后,李孟羲发现有的石头有尖锐的棱角,这不行,有棱角的石头,有时下落棱角在下边,破坏力大,有时棱角在上,破坏力小,这是极大的误差。
当李孟羲检查了二十几个石头之后,他发现,所有的石头形状都不规则。
皱眉想了一会儿,李孟羲决定,可能标准球形的石头误差最小。
为找到标准适合的球形测试工具,李孟羲跑去了窑场,他让窑匠们给从小到大烧几十个陶土小球,要求是,足够的圆,要从小到大,最小的黄豆大,到最大的鸡蛋大,梯次增重。
李孟羲的要求太奇怪了,陶匠们都不晓得是要干嘛。
几十个小泥丸用不着开大窑,陶匠们拿了点泥随便团一团,不一会儿,一堆大小泥丸便捏出来了。
随后,随意找了个火堆把泥丸丢进去,烧了片刻,匠人们把泥丸扒拉出来,说好了。
李孟羲扒拉着烧的黑不熘秋的泥丸,他瞅见,所有烧出来的泥丸,有一个算一个,全是扁的,这是往火里丢的时候给烧扁了。
李孟羲抬头皱眉看向四周匠人们,他忍不住问,“能烧圆的吗?”
任务很简单,不过是烧足够圆的泥丸而已,然而这个看似极简单的任务,让经验丰富的陶匠们束手无措了。
匠人们后又烧了两批泥丸,结果,难以避免的泥丸都是扁的。
李孟羲不由在想,古代的珠子是怎么造的,车出来的?
在李孟羲寻思,要不要去木匠营让木匠们给车点珠子的时候,一个弱弱的声音响起。
“能……能……能不能这样。”
众人闻言看了过去,说话的是一个很年轻的陶匠,他结巴着,“就就……俺以前见人做做弹弓子,放……放碗里,放灰里……”
这人天生口吃,说话结巴的让人听得难受。
他一说把泥丸放在草木灰中,李孟羲立刻明白过来了,陶匠头头也一拍大腿恍然大悟。
简单来说,泥丸之所以烧不圆,原因是不管怎么烧,往地上一放,下边肯定要扁。
针对此一处破绽,可以把泥丸放海绵上,放棉花上,放足够柔软的地方。
海绵棉花都没有,寻常能找到的柔软的东西,便只剩草木灰了。
又一个有趣技术得到了,李孟羲拿出纸笔把技术细则写下,想了想,李孟羲甚至能想出技术的改进之法。
就算是草木灰足够柔软,泥丸放进去,还是会扁的,可以在铁板上边做一些半球型的凹槽,然后把泥丸放到凹槽里,这样,泥丸要多圆就有多圆。
要问,制造圆球的技术有什么吊用吗,当然有吊用,有巨大的吊用,比如,大炮的炮弹,投石机的石蛋,弹弓,甚至于,复杂机械中的钢珠,等等。
李孟羲记完了制球技术之后,他随手写了二十斤粮食的粮票,走过去,塞到那个结巴的年轻陶匠手里。
年轻陶匠不识字,且可能不很了解匠营的规矩,接过纸条一脸迷茫。
这时,陶匠头头笑说,“拿着吧。这是你出主意的奖赏。”
年轻陶匠挠头,他一时没懂何为出主意的奖赏。
待之后明白了为什么得赏之后,年轻陶匠心中振奋,他暗下决定下回有活,也过来干。
这年轻陶匠不成啊,他根本没弄明白问题关键在哪,问题关键不是干活,是要动脑子。
虽说,此人愚钝,未能了解到奖励的深意,可再怎么说,此匠人劳动积极性一下就高涨起来了。
不久,匠人把新的泥丸烧好,新的泥丸在碗里烧的,碗里撒了厚厚的一层草灰,泥丸放在草灰里,柔软的草灰完好的保护了泥丸,泥丸只有轻微的变形。
待泥丸冷却下来,李孟羲把大大小小的泥丸捡起,不知是何缘故,泥丸普遍开裂。
匠人们说,是水太多没晾干的缘故。
水太多,没晾干,会导致开裂,这又是什么道理。
想不明白,问题随手记下。
——
李孟羲手里拿着一大把大大小小的泥丸回来了,在关羽好奇的眼神中,李孟羲把一捧泥丸放在地上,从小到大黑摆放起来摆好。
测试对比工作,一个重要的要义是,要梯度进行,总不能一上来就拿强弩射吧,拿强弩来射,所有纸都会被轻而易举给洞穿了,这样最差的纸很跟最好的纸被强弩洞穿时的表现没任何差别,就无从比出高低。
李孟羲找人的做的从小到大的一堆泥丸,就是为了梯度测试。
实验的关键步骤来了,李孟羲让人把两张矮几凑近放平,中间留了不宽不窄的一条缝隙,然后,搬了一个大瓮,大瓮倒扣底朝上的扣在其中一张矮几上,接着,瓮底再放一个长的木板平放着。
李孟羲是准备用重力下落的力量来测试纸张强度,同样的一个泥丸,从同样高度落下来,力量是极其接近的,以这样的方法,可以使每张纸都受力完全一样,这是人力所难以达到的精确。
测试开始,第一张纸,艾蒿纸。
李孟羲令士卒两人拿起一张纸,把纸的四角按在两张矮几上悬空放置。
纸抻的很平,士卒们按着四角按的很紧,再加上特意在矮几上画了标线,纸张的正中正好对上上边的释放泥丸的木板。
李孟羲小心翼翼的把泥丸俺们木板顶端轻轻推下去。
泥丸稍微动了一下,滚出了木板之后,迅速下落,哒的一声落在了纸上。
李孟羲把泥丸捡起,纸张拿起看了看,检查完,他在表格上记录到。
艾蒿纸:一号泥丸,未破损。
接着,士卒们拿来第二种纸,第二种是剌剌秧纸。
按跟第一张纸一样的方法,纸张对着刻度放好,悬空放置,四角按紧。
李孟羲再一次把小泥丸从木板上推下来,嗒,泥丸砸落到纸上,纸张未有破损。
李孟羲记下第二个数据,【拉拉秧纸,一号泥丸,未破损】
随后,第三张,豆杆儿纸,泥丸下落,未破损。
第四张,节节草,未破损。
第五张,第六张,第七张……
纸有几百种,一号泥丸自然就得重复测试几百次。
第一轮测完,绝大多数的纸,都没有被黄豆大小的泥丸砸穿,只有少部分纸被砸传了。
李孟羲检查了一番,他发现所有第一轮就被砸穿的纸都是因为植物纤维稀少纸浆太稀以至于造的纸太薄了,这才会一砸就破。
李孟羲拿起其中一张测试失败的纸,纸是【车前草纸】,李孟羲看着手里薄如蝉翼的一张纸,他眉头直皱,车前草这种草,纤维含量太低了吧。车前草这么低的纤维量,性价比不高。
随后,第二轮测试,李孟羲换了二号泥丸,二号泥丸比一号大了一圈,泥丸更大了,自然,从高处坠落的力量就更大了一点。
跟第一轮一样,第二轮测试,依然是,纸张悬空放在两张矮几上,刻度对正,四角按紧,泥丸从木板顶端自由落下。
测试有条不紊的进行着,李孟羲跟两个士卒配合的相得益彰,每测试一个样品,李孟羲捡起泥丸,把数据记下,士卒们默契的拿来了下一个样品。
李孟羲很投入的进行着测试工作,边上,关羽看着李孟羲重复繁琐的忙碌,关羽看着都觉得麻烦,而再看李孟羲,不骄不躁,心平气和的测试着,关羽心中感慨。
经数百次测试之后,第二轮测试到了尾声,测试完毕,李孟羲检查一番,发现这第二轮测试,又有一些新纸被砸破或者砸穿了。
没被第一轮测试破坏的纸张,换了稍微大了点的泥丸,纸破了。这说明,撑到第二轮才破的纸张比第一轮就破的那些强度高了些许。
随之,开启第三轮测试。
三号泥丸,更大了,几乎跟玻璃球一样大。
又数百次测试,此次,又出现了一轮备淘汰的纸。
随后,第四轮,第五轮……
泥丸越来越大,不停的有新的纸张被砸破,随之,剩的纸越来越少。
当试到第十轮时,泥丸有乒乓球那么大了,而剩下的纸,只剩百余种。
到第十五轮,泥丸大至网球大,未被砸破的纸,还剩六十九种。
至十九轮,泥丸大至苹果大,纸张剩二十三种。
李孟羲没意料到,准备了多达十九个泥球,结果多达十九个泥球竟然还不够用。
无奈之下,李孟羲只能中途停止。
良久之后,李孟羲俺们窑场回来了,这次回来,他怀里抱着好几个巨大的泥丸。
测试继续,所剩之十九个泥球,用铅球大的泥丸落下来一试,直接淘汰一半。
继续加大,一个更大的泥球落下来,所剩十张纸当中,两张砸穿,四张砸裂。
泥球已经非常大了,然而竟然有纸能撑得住,竟然一点没有破碎。
到最后,还剩最后四张超级坚挺的纸,李孟羲抱着排球那么大的泥丸砸下去,呲拉,纸没被当场砸穿,结果纸张受力太大,从四角按着的地方撕裂了。
<ins ss="adsbygoogle" style="disy:block" data-ad-client="ca-pub-4121986937661579" data-ad-slot="1016693305" data-ad-format="auto"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ins>
(adsbygoogle =|| ).pu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