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历史的遗憾到底是什么呢?】
【是一个巅峰王朝一夜之间跌落谷底。】
[天宝十四年冬,身为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协部下史思明以清君侧,诛杀杨国忠为口号在河北起兵叛乱,这场叛乱持续了八年之久,这场内乱使大唐人口大量丧失,大唐由盛而衰。]
[安史之乱之所以著名,是因为它的血腥。]
[安史之乱中一共死了3800万人,是二战时期全球死亡人数的一半。]
[可大家要知道,二战时全球人口的总数是21亿,而安史之乱时,全世界只有2.1亿人。]
[此外安史之乱对历史的影响,远不止让大唐再无翻身之日那么简单。]
[此乱之后,华夏文化日趋保守,汉唐之时那种骨子里的开放自信逐渐被淡化。]
……
3800万人!
看到这个恐怖的数字,嬴政、刘邦等诸多帝王无不感到心惊!
“我的乖乖,3800万人,咱们大汉建立之初,怕是都没1000万人吧!”
刘邦惊叹不已。
“大唐能养活这么多人,可见其强盛!”
萧何虽不知大唐,但光是看着这个恐怖的数字,便能感受到其究竟有多强盛。
这般强盛的国家因一场内乱由盛转衰,任谁都会感到心痛。
贞观年间,李世民更是心痛到难以呼吸!
“天宝究竟是何人的年号,此人简直是我大唐的罪人!”
李世民一拳砸在面前的案牍。
恨声道:“不肖子孙,毁我大唐基业!别让朕知道是谁,否则……”
“嗯……否则……”
李世民本想放狠话,但想了想对方是后世儿孙,自己貌似还真拿他没什么办法。
惩罚生出此等不肖子孙的逆子?
可这样貌似也不合适啊!
总不能不让兔崽子生孩子吧!
“不妥不妥。”
就在李世民思索着如何惩戒酿成安史之乱的不肖子孙时,正躺在贵妃怀里调情的李隆基,看到天幕上的内容,整个人都瘫了!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安爱卿对朕忠心耿耿,怎么可能会反朕!”
“此事必定是仙人搞错了,此人胸无大志,老实敦厚,怎么可能会做出此等离经背道之事!”
李隆基完全不相信天幕所言。
事实上。
这些年里,张九龄、王忠嗣、杨国忠这些人都给他说过安禄山会反。
但李隆基始终都没有相信。
因为在他眼里,安禄山不过是一个简单,没什么野心的人,是贵妃义子,是自己的干儿子。
这样一个忠心耿耿的人,怎么可能会反?
他为什么要反?
然而不管玄宗如何催眠自己,事实就是事实。
这场安史之乱,终究会算在他的头上。
历史也会记载,他是大唐的罪人!
……
【所以历史的遗憾到底是什么呢?】
【是《祭侄文稿》上写不尽尽的国仇家恨。】
随着天幕的讲述,一篇看似潦草,且被多处涂改的行书出现在天幕当中。
[在《兰亭集序》被发现之前,《祭侄文稿》文稿一直是天下第一行书。]
[但在很多人眼里,他又喜提最丑行书,因为全篇多处修改,多处被涂改,在很多人看来完全没有任何美感可言。]
[可大家要知道的是。]
[安史之乱爆发后,面对安禄山的15万铁骑,过惯了太平日子的大唐将士们纷纷望风投降,短短十天,河北二十四郡几乎尽数沦陷,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面对滚滚大势,却有两个人选择这些叛徒背道而驰,一个是颜真卿,一个是他的哥哥颜杲卿。]
[颜杲卿本是安禄山的手下,被其一路提拔至常山太守,但面对安禄山的叛国行径,颜真卿决然的与他站在了对立面,并痛骂安禄山。]
[史书记载,被骂破防的安禄山命人把颜杲卿绑在中桥南头从西数第二根柱子上,然后一刀刀的割下了颜杲卿的肉。]
[后来颜真卿高举义旗,抵御叛军。]
[敌人为了扰乱颜真卿的军心,送来了他的侄子颜季明的尸体,但是他为了稳固军心,忍痛说是假的,命人丢了出去,深意才敢去寻。]
[可当他寻到之时,颜季明浑身上下只剩下一颗头颅,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忍痛写下了这篇《祭侄文稿》。]
[文稿中的多次涂抹更改,正是因为颜真卿是在这般悲痛的情绪下著作所致。]
[无数年间,我们有很多优秀的作品失传了,因为总有收藏家想要把它们带进自己的坟墓,包括号称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
[但是这么一篇涂涂改改,尺寸不大的《祭侄文稿》,却几经战乱,保存了1200多年,这得是多么虔诚的心才可以做到。]
[然而颜真卿的遗憾又何止这些。]
[26年后,朝廷派颜真卿前往劝降叛将李希烈,李希烈反状已明,颜真卿明知此行会一去不复回,依旧还是去了,最后被缢杀。]
[在此之前李希烈曾问他是否愿意做自己的宰相,颜真卿说了一句话,这句话他可能已经准备了一辈子。]
[他说——]
[“若等闻颜常山否?吾兄也!”]
[一封《祭侄文稿》,短短23行,国仇家恨,难以其表。]
[据资治通鉴记载,颜氏一门死于安史之乱的多达三十余人。]
[在当时望风而降的背景下,颜氏一门成了当时河北唯一的孤勇者。]
【可……】
【大唐的遗憾又何止这些。】
【君不见万里一孤城,尽是白发兵。】
【在西域,在龟兹。】
【一群已经须发皆白的大唐将士,战至最后一兵一卒。】
$(".noveContent").("halfHidden");setTimeout(function{$(".tips").("点击继续阅读本小说更多精彩内容,接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