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种棚老户算细账

陆汉斌莞然,被人信任的感觉竞是如此美妙,他和张竞相视一笑。

“再来一次,成本能降低一半。”

“这么多?”

“主要是人工需求在减少,今年丰凯的沙障机在实际使用中报废了不少,但机器是越来越好用,余总答应的,今年外部订单完成后,就优先供给大中型沙障机。

以后的人工成本就是运草、栽树、浇水。”

郭阳若有所思,沙海其实做了很多没必要的投资,比如说水,其它治沙公司都是直接抽地下水,哪会像沙海一样交了大量水费支撑水利部门从黄河调水,另外维护古河道这些也该是政府投资行为。

“老丁啊,种菜专业户,最早一批承包温室的,当年就赚了钱,第二年又自建了座温室,还带了几个亲戚一起干出了条路来。”

“不远。”

播种没啥问题,郭阳顺便又去看了其它棚内。

但丰凯和微光都还暂时还没动静,还是得他亲自去催一下。

老汉一点儿也不留情,郭阳只得带头出去,但那挂满了藤蔓的优美蜜瓜勾起了前身的记忆。

“你建小点的呀!”

肉似翡翠,汁液香甜。

就是夏天棚内太过遭罪。

“可有两三年没回来了,这人啊,一有钱了,就开始忘本了。”

不一会儿,身上就冒汗了,有点心慌的感觉。

沙海的皮卡是长城的第二款皮卡――赛铃,售价6-8万元,以郭阳的眼光来看自然是略丑,和后世的长城炮比更是差了十万八千里。

“我看你是没租上温室,又不肯花钱自建,在这里发牢骚呢。”

夏季的温室,多是休闲期管理,但劳动量也不小,建好了的温室消毒通常也是在夏季。

郭阳让宁小婧找余小川先去私下做一些推广,拖到明年春政策也应该出了。

罗修超车的时候,郭阳看到陆汉斌一手接听电话,另一只手熟练的换挡操控着皮卡车。

此外,在沙区边缘还建了个露天苗圃。

陆汉斌给郭阳介绍了苗圃和温室的负责人李奇,四十来岁。

“建吧,现在三分之二的人都有温室了,我听说其它地区也有好多人在建了。”

利用密闭温室,盖好棚膜,关好风口,然后给病菌和地下害虫来场15天以上的极致桑拿体验。

郭阳带来的都是种子。

“郭阳这种行为,以前都是要放庙里供起来的。”

“我看你就是胆小,移民前家家户户都有欠款,前两年靠着压沙栽树不仅还清了账,还有了结余。”

即使9月初了,四周通风的温室上还覆盖了遮阳网和旧薄膜降温,但温室内还是略微闷热。

谁知道大领导什么时候来?

郭阳问道:“这老丁是谁?”

郭阳也不再多说。

老丁瞪了一眼,“我藏着啥了,们哪个人我没教过?”

也许这些也潜移默化提供了自然能量。

打完电话,离夹子滩的移民区也近了,已能看到联排的温室。

他想到回民勤途径的小镇路上,机井日夜不息的抽着地下水,漫灌着农田里的耗水作物。

“出去说,出去说。”

沙棘和瀚海红麻的种子都非常轻。

郭阳也觉得这账算的好。

即使他这是大果沙棘,千粒重也才20g,500斤就是1250万颗种子,红麻也是差不多数量。

“你要是一个温室能卖2万,你也受欢迎。”

“要说种菜,那还得是老丁。”

宁小婧的声音传来,汇报了一下最近的工作进展以及需要特批的事项。

等郭阳出来时,村民们还没散去,郭阳还能听到他们在议论。

又过了会儿,老丁当着所有人的面,细细的算起了他的账。

李奇笑道:“交给我,老板你就放心吧,来民勤3年,我老李那是有口皆碑。”

回过神来,郭阳觉得这丁老汉是个极好的人选,如果他见到大领导会怎么说?

闲聊了会儿后,郭阳问道:“在你看来,日光温室有什么好处?”

看到一群人乌央乌央的涌进他的棚里,急得直跳脚。

“别进来了,苗给我踩死了,我的蜜瓜还有半个月可就能采摘了。”

各子公司和基地都有一种蓄势待发的感觉,示范会、宣传会、收获节等等都在紧密的筹备着,几乎每天都有方案、申请、邀请发到集团总部。

“在民勤种小麦,一个泡地水,两个苗水,最高亩产900斤,0.75元每斤,卖675元钱,除去种子化肥136元,机械费100元,水费280元,每亩净收169元。每亩小麦需水450方,单方水净收入0.376。

不过这会儿,不少人都聚集在了温室前的宽敞道路上。

只是奥运会的赞助商,主办方还在吊着,可能要11月才会进入最后阶段。

不过也值得,俩哥们加起来花了四百多自然能量,随便一算都是上亿的资金砸出来的。

“李经理,这批苗得盯好了,同时繁育速度也要加快,能扦插的时候就早点扦插。”

老丁是一名普通老汉,古铜色的肌肤,脸上皱纹密布,还带着汗珠。

但陆汉斌终归是一个公司的老总,想到这小子每次开着皮卡去县里市里开会、面见领导。

这就还剩下一千多万斤种子。

沙海农牧的图标一晃而过。

“还是要注意,这两种子不一样,间苗的也尽量别扔了。”

工人已分成两块区域,沙棘和瀚海红麻都播好了种,正忙着浇水。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