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我不习惯!

“等下,别放盐,我不习惯!”

茶棚老板差点就在杨奇好的茶里加了点粗盐,虽说这是大唐饮茶的正统方法,但杨奇好才来没几天,确实还没适应这习惯。

嘿!

“放盐喝茶,是从老祖宗那传下的规矩,这外来的少侠怎么这么特别呢!”

茶老板小声嘀咕了一句,随后端来一碗对杨奇好而言,十分“正常”的茶。

杨奇好微微皱眉,这一下收获了不少信息。

至少,他意识到一个问题,那就是饮食习惯上,他和唐朝人还是有些差异的。

茶里加盐,是因为古代往来客人多靠步行,不论是做生意还是其他,走长路时喝茶加点粗盐既能解渴又能补充电解质。

各地风俗不同,他这个突兀来到大唐的旅人,感到有些格格不入。

比如,他刚到弘农,别人一眼就能看出他是外来人。他披着斗篷,戴着斗笠,整张脸都遮住了,分辨不出是谁,只能靠声音识别。

弘农的地方口音挺重,而他穿越前是个南方人,来自巴渝地区,讲官话也难免带着那里的口音。

回家后,若是老爷子和管家丫鬟问起来,得有个说法。

正好,杨奇好现在是在松州当将军。

那里靠近益州和巴州,可以说常去那边出差。就说,口音被那边影响了便是!

他意识到,即便外表再相像,性格、喜好、气质这些内在的东西,总有差别。

这世上,绝对没有从内到外都一模一样的两个人。

就算故意模仿,也有憋不住的一天。

家终归是要回的,他唯一的出路,就是改变他人,改变周围所有人,让他们接纳这个离家一年后归来的杨奇好。

认同这个外出一年,有所变化的杨奇好!

从日出东方到日落西山,茶客换了一拨又一拨,说书的老杨头也没挣几个铜板。

来来回回就那几件事,一点有用的信息都没有。

“得了吧!”

“大爷,我知道您为什么挣不了多少钱了。”

“要有专业精神懂吗?”

“您是能把十句话能讲明白的事,扯成一百句来讲,这不是灌水吗!”

确实,杨奇好有些不耐烦了。昨晚赶了一夜路,今天白天又在这里磨了一天,只为打听些有用消息,但这大爷真是个“灌水”高手。

灌,灌得相当多,比前世那些写小说的还厉害!

嘿嘿!

“故事嘛!”

“一句话是个故事,一百句话也是个故事,对不对?”

“少侠究竟想知道什么呢?你问,我答!”

对,堂堂汉家男儿,有啥直说就是。

杨奇好掏出几枚开元通宝:“我这儿还有三十个铜板。”

“一个问题,一个铜板!”

老大爷乐开了花,这绝对是杨家将的忠实粉丝,成交。

“杨家三杰里,老大杨蛟,老二杨麒,是否婚配,有没有子嗣,名字都是什么?”

老大爷回答:“没子嗣,没结婚就战死了。”

放下一个铜板,接着问:“杨老夫人是哪一年开始痴傻的?”

“老大老二出征多年未归,其实已战死,只是老将军有意瞒着。”

“那时,她就因思念成疾,后来瘫痪了。”

“三年前,彻底痴傻了!”

杨奇好听完心里有些触动,眼眶泛酸,虽非亲奶奶,却也感同身受。

儿子出征未归,母亲思念成疾,最终变得痴呆。

她靠着一份信念活着,那份等待儿子、孙子归来的信念。

这就是一个普通又典型的家庭妇女!

要是按某些吃瓜群众的说法,肯定会说,看看人家佘太君,丈夫儿子死了,依旧领着杨家女将冲锋陷阵。这点儿思念就成疾,根本没法和佘太君比。

虽然都是杨家人,但还是要说,杨家将的故事有夸张,有艺术加工。

再说,就算全是真实的,有几个能像佘太君那样,世上只有一个。大部分的女人,还是这般普通的家庭妇女。

虽然她们或许不够无私,不够大义凛然,但作为母亲、祖母,她们是绝对满分的存在!

“少侠,你怎么了?”

哎呀!

杨奇好揉了揉眼睛:“我没事。”

“对了,杨虎将军的儿子杨奇好,你知道多少,都说出来,别再灌水了。”

“这些是我所有的钱,都给你!”

“他在战场上的传说就不必说了,大家都知道,说点别的吧。”

“他小名是什么?”

“他的朋友都有谁?”

“他的家人有哪些?”

“有没有他喜欢或喜欢他的姑娘?”

“他喜欢吃什么,不喜欢吃什么?”

“……”

这就对了!

这些才是关键信息,虽然决定让他们接受一个不一样的杨奇好,但第一关得过。得先让他们认可他就是归来的小将军杨奇好。

这些关键信息,不可或缺。

杨奇好眉头微蹙,只见老大爷把钱退了回来,语气也变了。

“这些,是人家的私事吧!”

“作为崇拜者,不应该问这些!”

“想听故事,明天请早,告辞!”

如果不是多年的素质教育告诉他要尊老爱幼,如果不是自己亲身经历了一番保家卫国的豪情。

他真想吼出来,这大爷就这么拿着几十个铜板不负责任地走了。

“大爷,我的大爷,至少得告诉我杨老将军家的具体位置吧,我好去拜访!”

“我一个外地人,不容易啊。”

杨奇好很郁闷,算了,该去的还得去,硬着头皮上吧。

“这里是西城门,你往东走,走到城中心,看到一座大宅门。门匾上有汉武帝的题字,就是那里。”

汉武帝题字?

不错,很有辨识度,绝不会认错。

杨奇好翻身上马,带着忐忑的心情,终于在晚饭时分,到家了。

下马后,只见一座充满年代感的庭院,和脑海中那点模糊的记忆重合。

再看门匾,上书“弘农杨门”,是标准的西汉隶书字体。落款是刘彻,时间是始元六年。

杨奇好心中一算,应该是公元前十一年。那一年,杨敞被封为大司农,掌管全国粮仓并鼓励农耕!

关于杨敞,杨奇好还是了解一些的,毕竟自己姓杨,对弘农杨家的历史有过研究。

杨敞去世于公元前七十四年,其子杨忠承袭爵位。因杨敞安定宗庙的功劳,加封三千五百户,弘农杨家在此繁衍壮大的历史,由此而来。

这块门匾,可以说是先辈们用一生建设国家的功绩换来的!

当杨奇好看到汉武帝的名字和印记,心中燃起了激情。

这块门匾,定经历过无数风雨!

五胡乱华时,那些杂胡绝不允许这样的门匾存在。那段记忆里,爷爷提过杨家加入乞活军奋起反抗。想必,正是因此,门匾才得以保存。

相信,在那个时期,杨家也牺牲了不少人吧!

府门前,两名守卫望着不远处这个披着奇异斗篷、戴着斗笠,仿佛不愿示人的男子,就这么站着不动。

总感觉,有些古怪!

但他腰间的佩剑,以及白马胜利标志上的银枪却分外眼熟,尽管枪杆缠着黑布,但那枪尖实在太熟悉了!

“你是谁?”

“一直盯着我们杨府做什么?”

杨奇好缓缓摘下斗笠,淡然一笑!

“我,回来了!”

$(".noveContent").("halfHidden");setTimeout(function{$(".tips").("点击继续阅读本小说更多精彩内容,接着读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