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功完沐浴17

邓梨君微微摇头道:“不过是试着杂糅些心理学和诗文技巧而已,我有感觉,若是没有武学甚至上虞文化的参与,‘太虚幻境’就真的只是虚幻而已。”

朱炎安慰道:“大家不要太沮丧了,梨君姐的这个难题,咱们不妨分步骤解决么。只要解决了咱们自己的难题,其他不妨再从容谋划啊。”

“也是,也是。”胡三彪早已看过那本小册子,不但是无法可解,不少还看不懂,见元士逍能够读懂其中厉害,已是心下佩服,至于也未能解开,他并不意外。

当下无其他善法,胡三彪只好随声符合朱炎安慰人的话语,然而他对元士逍的看法是赞同的,心下颇感无奈,暗叹:“南华子狂恣傲语,殊不知世间是非难明,何来‘大宗师’能逍遥世间呢?不管你们信不信,反正我不信。”

——————————————

大道天行五十弦,

缘取一妙度华年。

南华晓梦迷蝴蝶,

蝶舞轻裳逍遥仙。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真幻两忘虚实合,

情思三宝证阆苑。

阿坊手中把玩着多年前从元士逍手中拿到的一本小册子,心中颇有感慨,尤其是在布局将开之际,更是感慨良多,随即赋打了油诗一首。

数百年来,世界因正道不彰显,人们迷于私欲,私欲攀附物质利益,以致于内心日益迷困,一时间歪理邪说四处肆虐,以致于不少影视剧作中都泛滥此类论调,“红尘红尘,颠倒鬼神,俗世俗世,黑白不分。”

——这也是阿坊多年精修武学所要解决的问题,重新让正道光芒照耀世间,“让真理在现实的运行,如同在理想中的运行”。

然而喊口号容易,做事情困难,阿坊手中这本名为《诛心针》的小册子中,讲述的恰恰就是如何混乱世间,蛊惑人心,其法门既简单有效,又深合现实,而建设困难,破坏容易,阿坊探索如何化解册子中的破坏之法,着实费了一番功夫。

眼下北都市武林面对的问题恰与此类似,而解题不是单单靠理论融通,如何布局击败对手,也是同样重要,毕竟避免劣币驱逐良币,必须要有保护良币的力量。

世间真的是黑白不分?

当然不是,公道自在人心,可人心之私欲又以实力混淆公道,不愿面对本心。

融通理论,在于明白公道,可对抗私欲,便需要增进实力,而此时北都武林中,正道实力尚足,因此需要借力,需要谋划,需要布局。

如何布局?

这是每个人都关注的问题,但阿坊认为这恰恰是最不需要关注的,因为那不过是思维逐步成熟,技巧渐渐丰富的过程和结果而已,目前世间流通许多所谓的“谋略”之书,然而不过是细枝末节,并未契合大道。

“有道无术,术可学习,有术无道,术止于此”,而世人却沉迷于术,不愿为道,且其私欲引发的狂傲之性,又认为牟利为上,求道无用。

道有用吗?

道为目的,无学道则无心之所向,道为力源,无悟道则无心之升华,道为法则,无学道则无对法和术的控制。

生活如路,人在旅途,必然做事,局为控制,如欲做事,必须做局,局之成功,最难在心。

何解?

难处非在非他人之心,乃在自我之心。

每一次做局,无论局成局败,对于人心均有影响,因为人心“全程参与”,局之一大意义便在于“调理人心”。

此过程中会有许多的因素参与,武学就可以成为其中因素之一,用于调理人心,而这也是阿坊修行武学对于自己的好处:

将做事谋局化为自身修行的一部分,由此以正道引导心志行正道,以心志引导做局是正局,由此最大程度避免心志偏邪。

而这也是阿坊所找到的解开《诛心针》的途经:

信念→知识框架→自我认知→经脉冥想→劲力身姿→生活锚点→事业体系。

然而道虽如此,但谈何容易,阿坊经多年之摸索、锻炼,也才基本贯通了此一道路。

此前困于矿山之中,并无很多做局之必要,而唯一一次做局,也不过是自己跳出矿山,入职北都市警察。

此事重在学习(考试)、锻炼(体能测试)和毅力(坚持不懈,立足本职务工作的同时进行为期两年的学习和锻炼)。

此局的“系统控制”体现不强,而目前的北都武林正邪之争,才是阿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做局。

局成还是局败,将会对北都武林产生深远的影响——然而阿坊最关心的,还是如何在这场不小的局中调理自己的道心。

外物有变,不过棋局,一着不慎,自可“以后再说”,而内心有变,却是难以挽回,一着不慎,追悔莫及。

如何“善护念”?

阿坊多年思考,已有答案:

在正确的道路上追求真理!

多年来,遨游在文化的海洋中探索真理的奥秘与人生的价值,在阿坊看来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

享受新的思维角度对知识的重构,某种知识体系对自我的解析,感觉有如洗热水澡般的舒畅,又如揭开帘子发现一个秘密般的兴奋,而发现一些有趣的问题,无疑是其兴奋点之一。

“经典从哪里来?先有圣人还是先有经典?

没有对经典的阅读,圣人如何成圣人?

第一个圣人从何来,是否没有经典也能成圣人?

那经典传世之意义何在?

圣人在成圣人前读的什么经?

此经与经典何关系,有无高低之分?

先有道德经还是先有道教?

经典比如《道德》一书是属于玄门一派还是玄门这一教派从属于经典?

若没有《道德》是否还有玄门?

……”

当年当想到这些问题时,阿坊心中先是惊诧,紧接着是激动,迫切要追寻问题的答案。

解释这些问题,是一个不小的工程,而工程的第一步,是探索“圣人”的意义。

何为圣人?

历代诸家均有己见,而“人对自己本质的全面占有”这一见解,也许不能全部概括“圣人”的真谛,但却是成圣人所必经历的过程。

个人的全面性,不是想象的或是设想的全面性,而是他的现实关系和观念关系的全面性,人向全面性方向的发展,是通过创造全面的社会关系达到的。

所谓人对自己本质的全面占有,是人通过社会实践创造全面的社会关系来全面地创造自己的本质。

那么自我的“成就圣人”之路,也就是通过科学的社会实践,不断地认识自我、定位自我、完善自我从而反馈社会的过程。

这就是一条探索真理的正确道路,也是被称为“大千世界,不二法门”的法门。

而在这条路上,爱是极其重要的一点——它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

圣人有没有爱?

有,圣人观众生平等,大爱世人,故而救度愚蒙而不弃。

圣人从哪里来?

圣人自爱中来,亦即愚蒙之心得菩提之种,爱心增长,即菩提生发,爱心感化,即愚蒙转智,愚蒙尽而爱心全则为“成就圣人”,兼爱众生济世度人。

世人因何愚蒙?

因无明遮蔽心田,因社会产生的异化扭曲心灵。

是不是应该写本书?

围绕主题“以诠释爱尝试解开异化”,基于一个框架,信念→知识框架→自我认知→经脉冥想→劲力身姿→生活锚点→事业体系。

使用与主题相关的传统文化经典成果,解答一个问题——如何寻找爱。

解答过程中使用一个方法,即“第一步解”,即不求包含全部,但却是必备部分,以此为出发点,走上修行之路。

由此,通过探索来得回爱,在求真之路上迈出第一步,也为其他有志修行的学者铺垫一条道路,得以正确地追寻真理。

这本书就暂名《天王战甲》吧。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