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节

续建大师和俞老先生听我说得有趣,都不禁莞尔。

俞老先生长舒一口气道:“小伙子,你这些推测,听起来竟然似乎没有什么漏洞。自古以降,各门各派的历史学者都是从考证资料入手,而你却是从当时人物的心理动机出发去思考问题。实在后生可畏,后生可畏。”

我拱拱手,道:“不敢当,不敢当。秦始皇想必是找到了康城特产,又不敢贸然服下。所以他第五次出巡,才会先到康城取假死药,再到琅琊等长生药。这第三次到琅琊,这也许是他抱着最后一丝希望。可以想象,他面对着滔滔海水,不见徐福归来献药,是何等失望!既然不见徐福归来,又心知自己天命已不久长,不能再这样拖下去,于是秦始皇毅然决然地服下康城特产,进入了假死状态。服药的地点,很可能就在他生病的地点————平原津,或者他死去的地点————沙丘行宫。”

俞老先生与续建大师直勾勾地盯着我,这等离奇古怪、乃至于匪夷所思之事,他们也许一时无法接受,但又都说不出话来反驳。

俞老先生突然道:“此事说起来还是不对。史书明明记载,秦始皇死后,赵高、李斯秘不发丧,还弄了咸鱼来掩盖尸体腐败之臭。既然你说康城所产的这种病毒,服下之后人会不腐不坏以致千年,为何秦始皇的尸体又会腐败发臭?”

我点头道:“这就是最精彩的地方,也是秦始皇雄才大略、聪明绝顶之处。他成功地利用了人们的反向思维,把反向思维又反了一遍,造成了所有人的误解,也掩盖了自己未死的事实。且听我慢慢道来。”

第六章 后浪推前浪,前浪沙滩上

我点头道:“这就是最精彩的地方。且听我慢慢道来。人,生来性格不同,有的人天生就有领袖之才,有的人则只能做为辅助谋臣。想那刘邦,文不如张良、萧何,武不如韩信、英布,为何却能成为汉高祖、一国之君?曹操与刘备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也是这个道理。

秦始皇,千古一帝,睥睨天下,何等雄才宏略,统治力、威慑力何其强大。李斯、赵高,不过都是些弄臣之属,难道真个敢违抗秦皇旨意?再说,秦始皇能够成就霸业,识人之能必定胜常人百倍。他明知这第五次出巡,要去康城取那假死之药,服下之后就将不省人事,所以随行带的,都是心腹之人。所以我认为,他们并非篡改秦皇诏书,违逆秦皇旨意,而是完全顺着秦皇的思路行事。秦始皇根本没有死,他的尸体也不会腐臭,他却极其聪明,让赵高、李斯弄些类似尸体腐臭味道的咸鱼,摆在身边。”

续建大师拊掌道:“精彩,精彩。这是极妙的手段!”

我点头道:“首先,车队里就那么些人,都是秦始皇的心腹,若是他们不把这事儿说出去,后人又是如何知晓这些事的?咸鱼之事,本就是秦始皇故意制造的烟雾弹,还让随行之人放出风来,用以迷惑后人,让大家以为他真的死了。说句难听的,司马迁听到这个故事,以为赵高故作聪明,以咸鱼之味道掩盖尸臭,在司马迁的潜意识里,就顺理成章地真的信了秦始皇已死这件事,还在《史记》里大书特书。司马迁却不知道,故作聪明的人,其实是他自己!”

俞老先生低头沉思道:“若果真如此,那整个历史都要反过来写了。”

我笑道:“正是。很多历史,当事人都可以掩盖得很好,后人本不应知道。但是为了写书,免不得道听途说、妄加猜测。秦始皇这一手,是反向了反向思维,实在大妙:人们听到咸鱼一说,便反向思维,认为秦始皇其实死了,咸鱼是用来掩盖尸臭的。其实秦始皇正是利用了这种反向思维,再反上一次,以咸鱼掩盖自己没死的真相!”

续建大师突然惊讶道:“这般说来,这里面岂不是有一个巨大的隐情?”

我点头道:“没错!秦始皇死了两千多年。在这段时间里,不知道多少皇帝国王、达官贵人,死后墓穴被人掠夺一空。唯独秦始皇的陵墓,虽然在司马迁写的《史记》里将其描述得极为奢华,并且把陵墓所在的地点说得如此明白,却至今未被开掘。就连痛恨秦始皇的项羽,一把火烧了八百里阿房宫,却都没有掘开秦始皇陵墓,这到底是为什么?答案也许只有两种,一种答案是,所有当权者,都达成了一个共识,不去动那秦始皇的尸体和陵墓。这个答案显然不符合历史;另一种答案是,有一个隐藏极深、手眼通天,连历朝历任皇帝都不敢得罪的组织,在秦始皇死时,就接受了秘密任务。几千年来,多少传承,却都在死守秦始皇陵,等待秦始皇被复活的那一天到来!”

两位前辈均是深吸一口气。这等组织,中国两千年历史长河,都不能奈何它丝毫,该是有多么可怕!2003年那本畅销小说《达芬奇密码》里提到的那个守护“圣杯”的郇山隐修会,和这个组织比起来,算个毛啊?

续建大师沉吟良久,道:“林施主,你今天所说的,是对历史的另一种解释、另一种看法。在没有足够的证据之前,我无法认定这种说法毫无道理。事情的关键,还在于你说的那种让人不腐不坏、假死千年之后还能复生的神奇病毒上。它真的存在么?”

我毅然决然地点头,道:“实不相瞒,晚辈之所以会卷入这次的事件,就是因为晚辈心仪的一位女子,也中了这种病毒,成了活死人。为了救她,晚辈才疲于奔命,才会被林胤汝老太太的组织所要挟,才会受了这等伤痛。”说着,指着自己的膝盖,道,“但是,晚辈真不知道,是否应该追查下去,是否应该去救她。”

两位老前辈讶异地望着我,异口同声道:“为何?”

我面露痛苦之色,道:“如果我找到了救活她的办法,这种办法同样可以用于复活施夷光、秦始皇!秦始皇如果复活,天下会发生什么情况?黎民百姓又要遭殃了。如果真的出现这种情况,我绝不会原谅自己。”

两位老前辈对望一眼,哈哈大笑。俞老先生道:“小伙子,你想得太多了。现在是什么年代,秦始皇就算活过来,又能翻起什么浪花?”

我转念一想,这话倒是极有道理。秦始皇挂球的时候已经50岁了,就算他活过来,凭着天资聪颖当年就考上公务员,按照现在公务员的晋升体制来说,一年试用期过了,才能从临时工升职成科员。然后三年当上副科级,再三年当上正科级;然后成为全国90万个科级干部中,被选出的4万个后备干部之一,再过7年做到县处级,接着再从60万县处级干部中,成为6000个厅局级干部的后备人选之一,经过11年做到正厅局级,这时候秦始皇已经75岁了。如果还想往上升,那就要从全国4万个厅局级干部里脱颖而出,成为那1000个省部级后备干部人选之一。从科员到省部级干部后备人选的概率,可是五万分之一啊……而且,然后……

然后……还是翻不起什么浪花。

我突然感到了一阵悲凉。估计秦始皇就算活过来,在这种情况下,恐怕也会大喊一声“再给我来两斤康城特产吧”这样的话吧……

续建大师道:“不过,此事还是不能轻易等闲视之。你说的这个组织,如果存在,是否就是林老施主的那个组织,他们想要让施夷光复活过来又是何等目的,都是个谜。”

我点头道:“这也是我最想要弄清楚的事。虽然我误打误撞参与进来,但是到了这一步,我就不能袖手旁观了。但是眼下还有一个问题更加让我觉得百思不得其解。”说着,我的眼睛不经意地望向两位老前辈。

俞老先生点头道:“你是说,关于那种病毒的问题吧?”

我也点头道:“没错。这种病毒如果早就被秦始皇所知,他也因此刚一即位就开始修建巨大皇陵,那么这种病毒一定出现在秦始皇之前,也就是早于公元前246年。西施是公元前473年,吴国灭亡时被勾践所杀,她死时已经中了这种病毒,这个病毒的历史就又被提前了200多年。”我顿了顿,想到了什么似的,差点说不下去。

“怎么了?”俞老先生问道。

我没有回答,却反问道:“刚刚您说,秦始皇在康城逗留之后,又去祭祀了大禹?”

“对,在会稽山。”俞老先生道。

“我刚刚说过的那个地下密室的地图上,插在康城这个位置上的图钉,有一条就是通向绍兴市的东南方向某处,正是会稽山所在,”我的左边眉毛不自觉地挑了挑,道,“难道,这个……这个病毒,是从大禹时代开始,就已经存在了?”

俞老先生突然变了脸色,道:“很有可能。既然你说起施夷光,就不得不提一个人,就是把她送给吴王夫差的那个人,越王勾践。你知不知道,大禹和勾践,是直系亲属?”

我难以置信“啊?”了一声,下巴差点摔在地上,忙道:“大禹和勾践,怎么搭上关系的?”

俞老先生道:“有一本著名的族谱,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的地位,尤在我家传的那本《俞氏家谱》之上。这本族谱,就是《姒氏世谱》。宋代大学者范仲淹都曾经为这本族谱作过序,可见它的地位之高!按照这本族谱的说法,大禹是娰氏家族的第一世鼻祖,其本名叫‘姒文命’,而勾践则是第44世传人,全名叫‘姒勾践’。”(当然,如果现在你去百度百科搜“勾践”,度娘会告诉你,勾践真的是大禹后代)

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道:“这本《娰氏世谱》,现在还存在于世上么?”

俞老先生点头道:“就在绍兴市文物管理局那里收藏者。浙江省图书馆里也有收藏的印刷版,可以借到。”

我突然想起第一次见到李宇波时他说过的话,便问道:“听说,康城的前身叫做宁海国,就是大禹派他手下大将、也是五帝之一颛顼的后人颛雪,攻打当地的原始部落,然后建立起来的,是么?”

“是的。而且我还可以告诉你,”俞老先生严肃地道,“说到大禹,他和秦始皇有很多相似之处:大禹建立了夏朝,是中国第一个王朝,而秦始皇建立了秦朝,是第一个皇帝;大禹把天下分为九州,秦始皇把天下分成三十六郡;大禹制九鼎,凡夏、商、周三朝,均予沿袭,而秦始皇从周天子那里抢走九鼎,置于咸阳……”说着,俞老先生顿了一顿,道,“还有一个相似之处,就是大禹和秦始皇在临死之前,都到过康城这片地方!”

“什么?”我惊道,“难道大禹死前,也和秦始皇一样东巡过?”

俞老先生点头道:“没错。大禹的夏朝都城,在今天山西一带,但在他临死前,却不知何故,千里迢迢赶到位处东南角落的扬州(注:是九州之中的扬州,不是今天的扬州市),巡视了宁海国,然后就莫名其妙突然暴病,死在宁海国西南方向不远的绍兴会稽山,最后就葬在那里。大禹死后,夏朝到了夏桀手里,因暴政而亡。商朝取而代之,商朝开国君主商汤就封大禹的姒姓后裔在会稽山这一块地方设立杞国。对,就是成语‘杞人忧天’的那个杞国。”

我脑门上的汗水涔涔而下:大禹和秦始皇,都在临死前,不远千里来到康城这片地方,然后就突然莫名其妙暴病而死,这里面到底有什么蹊跷?难道他们都是给自己种下了假死病毒,希望千万年后还能复生?

俞老先生喝了口早已冷掉的茶水,向我道:“那你知道勾践和秦始皇又有什么相似之处吗?”

第七章 所有线索,于此相连

我大惊失色,道:“勾践和秦始皇?他们两个又怎么扯上关系了?”

俞老先生道:“秦始皇可不是第一个建立琅琊台的人。勾践灭吴之后,成为春秋霸主之一,四方来朝,何其壮哉!但他的首都本在大禹墓地的会稽,却不知道为何突然迁都琅琊。根据《吴越春秋》记载,越王勾践‘徙都琅邪,立观台以望东海’,也就是说,勾践才是第一个建琅琊台的人。”

我狠狠地倒抽了一口凉气,道:“这么说来,勾践比秦始皇更早知道那东海仙山有长生不老药?他比秦始皇还狠,直接将都城迁到千里之外的琅琊,还和秦始皇一样筑台望东海?这里面弯弯绕绕,看来多得已经超乎我的想象了!”

秦始皇距今2200多年,而大禹成为了此次事件的线索人物之后,直接把这个事件的时间线,又往前推进了差不多2000年,好吧,现在我要面对的,是一个从4000多年前,几乎就是整个中华文明发源以来,就一直存在的一个谜题。虽然这里面复杂得难以想象,但是此刻我却无比兴奋,我搓着双生,左边眉毛跳动不止,努力地压抑着内心的激动,才不至于让自己跳起来,继续道:“不过,还有另外两个关于病毒的问题,还没有解决……”

许久没有开口的续建大师突然道:“一个问题是它从哪里来,还有一个它到哪里去,是么?”

没错,从何处来,到何处去,这是佛教、乃至所有宗教、哲学所想要解决的人类终极问题,续建大师这一开口,就显现出了深湛的佛法思维。虽然是简单的两句话,但是其中蕴含的佛法,如果不是得道高僧级别的人,绝不可能轻易用两句简单的话语就表达出来。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