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封侯?两千石?

这边张让看戏,何进沉默,那边皇帝看着这两个庸人是越看越来气,恨声道:

“大将军!”

“臣,臣在!”

“朕命你马上给朕拿个章程出来,务必尽快打开道路,把朕的财帛...和有功之臣们都接回来!”

“啊这.......”

皇帝让何进想办法打开道路?

何进面露难色,满嘴发苦。

他能有个啥法儿嘞?

虽然洛阳还有两万余兵马,不能说是无兵可用,但这可都是镇国之器,不可轻动。

那些进犯太原的白波贼,据说也有数万之众,这就是标准的你人去少了怕是没用,去多了吧...那又怕是要出事。

毕竟总不能说放着隔河相对的河东白波不管,一波杀去太原给皇帝的财宝当护送队吧。

那家伙,要是白波贼知道了不就笑死,人家回来果断渡河过来,直捣洛阳,那真就是大事去矣。

到时候搞不好别人还以为他是中了人家的调虎离山之计呢。

但是皇帝要他拿解决办法,靠丁原自己是肯定不行了,于是何进绞尽了脑汁,只能拿出一个折中的法子:

“要不还是请皇甫将军出马,带八千人在督上那并州丁原的兵马,驻兵晋阳,不求一战功成,只是压缩空间,打开道路护送王将军等人回来,应是可行。”

“不可!”

张让出列反驳道:

“那西北凉州的王国、韩遂等人正在寇掠三辅,前将军董卓是左支右拙,难以制御。

这东南在汝南的葛陂黄巾贼又声势浩大的兵进颍川周边,随时有可能威胁京师安全。

皇甫将军可谓是咱们最后的压舱石、顶梁柱。

一旦三辅糜烂或者京师有变,非皇甫将军无人可担此大任,怎能轻易调往晋阳?”

张让说的理直气壮。

何进是一句反驳的话都说不出来。

紧接着张让便出列对皇帝行礼道:

“依老臣之见,这区区白波盗匪遮蔽道路的事情,不若还是交给咱们这位苏都督好了。

他们此行回来本就担着护送之责。

这位可是百骑出关便平了匈奴之乱的少年英雄啊。

那区区白波贼难道还能拦得住他不成?

交给他们自行处理,陛下既省了起大军出征的军费,也是再送他一份军功啊。

这样当他风风光光的回来后,陛下不管是给他升两千石也好,还是给他封侯也罢,想必朝野间也不会再有那么多非议了吧。”

张让这一口气说完,把皇帝都说沉默了。

两千石,封侯。

这便是皇帝本欲加赐于苏曜的封赏。

在日前,最后一次接到的前线战报便是苏曜彻底平定了匈奴之乱且大量的虏获都在路上的消息。

这一消息可谓是震动京师。

比他们最初预计的仅收复河套地区更进一步,竟然一战克其全功!

一个年仅弱冠的少年,居然在不到两月的时间内,以百骑出关,不但没花朝廷一分钱,还带回如此丰厚的收获,大扬国威,完成了如此成就。

该如何封赏便成为了众人的焦点。

这也是皇帝最关注的事情。

他私意上对这个给他带来如此惊喜的少年英雄,是想要大用的。

毕竟皇甫嵩朱儁等人已是年迈,那董卓的表现又不那么让人放心。

此刻,这么一个少年英雄的横空出世,给了刘宏很大的想象空间。

简直是天赐英才!

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这封赏的议案下发后,竟然换来的是满朝的反对?

张让这些宦官和那与其交好的太尉樊陵表示反对,是在刘宏意料之中的。

但他没料到的是,那些世家,甚至大将军本人,都反对他这贸然的封赏。

“那王柔将军本就是两千石重臣,运筹帷幄平叛有功,封侯之赏没什么问题。

但这苏曜出身微寒毫无资历,又是戴罪之身。

此番年仅弱冠已成都督,本就已是破格提拔。

这次虽然看似功劳不小,但本质不过就是平了一次属国叛乱,就又是两千石又是封侯的。

如此重赏臣等劝陛下三思。”

没错,焦点就集中在了两千石和封侯上。

当时的廷议上的讨论非常激烈,原因也很简单。

与苏曜卓绝军功相对的,便是他无法无天的态度。

从怒杀小黄门开始得罪死了宦官后,苏曜自由自在,无法无天的行为便再也没有停止过。

不但有其在晋阳暗杀数十名吏民之事的风传,也有其在五原,无故牵连当地豪强,征发无度,迫其纳献参军的事实。

至于无令出征,滥用节杖职权,私娶属国公主,私下处理虏获等事更是让那些经学出身的大家们无法容忍。

一时间朝堂上怎么说的都有。

有建议将其派完内地,当一县令,好好修养磨砺下心性的。

也有建议大封其爵,恩荣拉满,但夺其职务,不可入官场者。

甚至还有要求将苏曜捉拿下狱,严加问罪等言论不一而足。

真是连着数日都讨论不出个所以然来。

虽然刘宏可以乾纲独断,但这般架势下,他也有点迷茫了。

对于苏曜,刘宏眼中,他的标签可谓是复杂多变。

起初,刘宏认为这是个世家推出的代言。

虽然爱其才,想要用,但他也需要防着。

所以这份提案本身就是皇帝的一份试探,他想要看看朝堂内外这些公卿大员们,对于这个小子的态度。

毕竟此人太年轻了,才二十岁啊。

而他刘宏,如今身子倒是愈发的困乏,再看看那个不成器的太子,皇帝刘宏颇有一些时不我待的紧迫感。

这样一把利刃,若是经由他手磨砺之后,反倒成为了那些世家的武器,那他刘宏可就真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了。

但是现在看着那满朝文武的争论和反对,他又困惑了。

这苏曜到底何许人也?

竟能博得这满堂的反感?

不,说全部反对可能过了一点,但没有一个给那小子说话倒是实实在在。

这就让刘宏很惊讶了。

那些世家,是在给他演戏,还是真的这小子跟他们没有什么关系?

尤其是这大将军何进,怎么他自己报功举荐上来的人,自己也开始举手反对了?

“大将军,这个苏曜,绝对不能重用!”

原来就在皇帝的廷议之前,那大将军府上,骑都尉张邈与北军中候何颙等人便已早早的与他沟通。

“本初书信里看来,此人虽有大才,却如胡掳一般,为人轻佻,目无法纪,又贪慕钱财女色等等。”

“不但对上官王柔不敬,在攻下王庭后竟还主动索女,欲淫乱属国后宫!”

“说些什么此地可有阏氏公主乎的胡话!”

“嚣张,何其嚣张!”

“更且还将属国民众,发卖为奴,迁入州郡内地,简直是嚣张跋扈。”

“还有那擅自改制,屠戮贵族,越权分封等等不一而足,可谓是拿着朝廷的权利和战利品,大肆收买民心军心,其所图何为?”

“大将军,眼下可是天下纷乱的时局,此人以百骑出关,尚且能打出如此一战灭国的威风。

若他日让其掌一地之兵,万一他有了野心,怕轻易就席卷塞外,天下大乱了吧!”

“这样将来有一日,大将军作为其举保人该如何自处呢?”

何进拿着酒盏汗流浃背,这些人代表的世家大族,天下名士,尤其是以袁家为主的意见。

没错,袁绍当然不只是发份战报回来那么简单,他在同时也忠实的履行了自己侍御史的职责,将自己的观察都发送了回来。

对于这位不可能成其盟友的苏都督,他自然心存极大的警惕。

而且也巧了,对于那些事情,袁绍甚至都不需要用春秋笔法歪曲污蔑,只是实话实说,都足以充分拨动满朝文武的神经了。

故而也就有了皇帝在数日廷议上见到的那各方势力空前一致的反对声浪。

在廷议上这些故事便也都被翻出来反复炒作,惹得刘宏是大为不快。

怎么处置苏曜的功与过,至今也没能讨论出来一个靠谱的结果。

便是那位之前一直沉默不言,名满天下的尚书令卢植,最后给出的提议也是一个可封侯厚赏,以示恩宠,表彰其功。

但两千石不可轻予:

“年仅弱冠,心性未定便一步登天,不管是于朝廷还是于这位都督本人而言,都恐是祸非福。

况且眼下四方纷扰不休,陛下若想用他,那有的是他发挥的地方。

若是起步便给的如此之高,日后赏赐再跟不上,岂不是结怨于人?

臣还请陛下三思。”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