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同叫汗阿玛,雅尔江阿等就听不见小十八心声。
而且保泰可是被雍正夺了爵,盖章八爷党的,谁知道有没有点未曾见诸于史书的重大影响呢?
康熙与诸皇子皆颔首,连带着把弘晳的特别都给补全了。毕竟太子长子嘛,自幼长于宫中,受汗阿玛教养颇多。
那孩子本身也允文允武,颇为出众。
简直汗阿玛心尖尖本尖啊!
小十八心声不是说野史有汗阿玛心疼皇长孙,有三立太子之意?那个什么李朝实录上,还记载了老爷子用皇位跟老四交易,让老四答应封弘晳为亲王?
真假无从考证,但弘晳一直被当太子接班人培养毋庸置疑。
雍正年间也颇为重用,乾隆还以心怀异志为名鼓捣出来个弘晳逆案,怎么能说不重要呢?
只有大阿哥胤禔脸色涨红,恨不得找个地缝钻一钻。
那什么……
谁能想到呢?
除了十八弟外,四妹妹竟也是爆料的一把好手啊!汗阿玛亲赐遮羞布啊,就被这丫头二话不说给扯了呜呜呜。
被他这哀怨眼神锁定的恪靖歉意一笑,她无意揭人伤疤。
实在是不在这个事儿上取得一致,父子女与兄弟姐妹间无法开诚布公,更谈不上什么精诚合作啊!
是的。
能在喀尔喀蒙古初初内附,硝烟未平之际抚蒙。打破常规,真正参与政务,实现代帝监国目标的实权公主从来不少聪慧。
把具体情况摸清楚后就知道她的机会来了,喀尔喀甚至整个蒙古的机会都来了!
但凡汗阿玛有意对北边沙俄实现从被动防守到主动出击,就不会再有意打压蒙古各部,使蒙古只能依附大清。
而他只要想发展,就绕不开她这个忠心能力皆被辅星认可的亲闺女。
感谢八弟的牛羊许诺,感谢太子二哥的加塞提议。让原不在年班之列的她破格参加,有了这么个改变命运的良机。
这凭实力来的固伦公主啊,她要在康熙年间就当上!
康熙不知道四女儿心中野望,但今日一番胆大而又合理的推测,足以让他见识这个惯来被忽视的女儿有多优秀。
且都已经听到小十八心声了,哪能不拉着一起奋斗呢?
蒙古可是大清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外蒙也一样。
既然内附了,就别想再脱钩。
康熙眉眼含笑,将恪靖好生夸了一顿:“好孩子,苦了你了,也多亏有你。不然如今喀尔喀三旗怎样还未可知呢。你虽为女子,却为大清江山做出了不输等闲皇子的贡献。”
感情牌?
她虽不擅长,但也不是完全不会啊!
十八弟心声说过好人好在嘴上,好马好在腿上,哄死人不偿命。
还说嘘寒问暖不如给笔巨款。
那么……
很有学习精神的恪靖公主低头,深吸了口气,再抬头就有了几分泪光盈盈的味道了:“能得汗阿玛这一句,女儿便万死亦不辞,更遑论区区辛苦?”
“且除了最开始战火未熄,族中人心浮动外。后来喀尔喀三部潜心内附,慑于汗阿玛龙威之下,对女儿也颇敬服,真谈不上什么辛苦。只是……”
“关山路远,女儿不免思乡心切。总也放心不下汗阿玛跟贵人,弟弟福薄,贵人可就女儿这么一个指望。此番归来再见女儿,贵人喜极而泣,哭得眼都肿了。”
一连三个贵人,跟当初小十八给密嫔讨封很有点异曲同工。
以至于康熙都没深思她后头那句恨自己不是个儿郎,无法将慈母接到身边奉养孝敬。
而是翌日就留宿在经年未曾留宿的翊坤宫偏殿,随后龙颜大悦晋郭络罗氏为嫔,赐住侧殿,享妃位待遇。
惹宫中议论纷纷。
都说眉毛挂钥匙,开了眼。和尚上房顶,骑了庙了。
恪靖公主都四十岁了,大郭络罗氏眼看着花甲。哪来的老功夫,伺候得皇上如此龙颜大悦啊?
竟打破了一家不能同时有两位高位妃嫔的惯例,一封妃位,另一个虽只是连封号都没有的嫔,也享受妃位待遇。
啧啧,那嫉妒的小浪潮啊,都到胤祄脚下了。
事涉自己最尊敬爱戴的四姐姐,他不知道也就罢了,知道了还能不给造谣者们狠狠上一课?
小孩儿也不告大状。
省得他康熙爸爸人老疑心大,怪美人额娘没教好,甚至怀疑四姐姐有意引导。
他就赶着皇父领着诸皇子给太后请安,几乎所有人都齐聚宁寿宫的时候跟郭嫔娘娘求教。问她能不能教点老功夫,他也想伺候得汗阿玛龙颜大悦。
康熙老脸气红,以贵妃身份慑六宫事的佟佳氏脸却寸寸雪白。
协理宫务的四妃也都傻了眼。
得。
甭管这盐打哪儿咸,醋打哪儿酸,让这等污秽之言污了皇上最疼爱的小阿哥耳朵,就是她们的管理不力。
一顿叱责跑不了。
然而事实比她们想得更严重,皇上大发雷霆直命彻查。还以贵妃与四妃到底年事已高,精力不济,宫中事务又实在繁杂,难免有所疏漏为由,一股脑都给免职了。
让管理经验丰富,年富力强且素为众人称道的太子妃瓜尔佳氏全权管理。
好家伙,让胤祄都惊了个呆。
[哇,康熙爸爸果然欣赏二嫂子,甚至觉得如此贤妇配自家糟心儿子有亿点点委屈。所以康熙五十七年四月二嫂子病逝后,仍以太子妃礼安葬。后世甚至还有康熙爸爸跟二嫂子这样那样的小黄蚊,听说可香艳了!可是……]
[可是按着原本的历史线,这会子别说一废太子了,连公推太子的大戏都落幕了。康熙爸爸被气到中风,荣宪姐姐精心伺候着,为晋封固伦公主攒资历。二嫂子,二嫂子应该跟太子二哥被关在咸安宫?]
咳咳咳咳。
这震撼来得太猛太过强烈,让所有能听到他心声吐槽的人原地懵圈。
咳嗽声此起彼伏,想重金求一双没听过这些的耳朵。
汗阿玛跟二弟妹\/二嫂子?
胡说八道,胡言乱语到让他们齐声叱责,恨不得找文一阅,瞧瞧到底离谱到什么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