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烟云》是民国时期作家林语堂的小说。
时间上和《金粉世家》差不多同一时代。
虽说写作时间比较接近,但由于那是个特殊的年代,两者差距非常大。
《金粉世家》这本书是写给天朝人看的。
写作时中华大地虽然军阀横行,民不聊生,但还没有遭遇大规模外敌(东瀛)入侵,全书整体内容是在讽刺上层军阀家族的糜烂生活。
至于《京华烟云》,是林语堂在巴黎旅居时写作。
林本身常年在外游学,觉得自己已经足够了解老外,但老外却完全不了解天朝,于是想翻译《红楼梦》,给老外展示一下天朝文学成就。
但仔细一想又觉得年代差距实在太远,读者不会有什么代入感,于是自己准备动笔写作一本小说。
他本身是为了向西方人人介绍当时东方人的生活,写作潜在对象也是外国人,所以原文也是用英文写作。
和《金粉世家》相比,二者的写作目的上就有本质差别。
《京华烟云》前半部分上充满了《红楼梦》的影子,说他模仿也不为过,描写的是悬空的“贵族”生活,“木兰的玛丽苏”,为了方便外国人了解,在一些细节上也有些不明。
但同时,林语堂也有自己的想法。
因为此时“二战”已经彻底爆发,震惊世界的“南城大xx”事件也已经发生,进入四十章以后东瀛入侵,这部作品就和《红楼梦》完全不同了,结构和人物塑造上都有一定程度上的崩坏。
但同时,因为饱含深情,有生活经验。
他描写的悬空生活也开始落地,不管当初多牛逼的几大家族,在敌人的铁蹄下,现在要开始为生存考虑,逃往他乡......
接起地气儿来~
给人的效果就是更加真实,感统身受。
算是阐释了那句某些人常常引用的名言:“时代的一粒沙,压到每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
林语堂这本《京华烟云》是特意为外国人写的,也确实受到外国读者欢迎。
它甚至实现了老王在yy小说《文豪崛起》里才拿下的成就:提名诺贝尔文学奖。
并且不是一次提名,而是两次!
牛逼~
......
得益于“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殊荣,这部小说自然也会被影视化盯上。
早在1987年,呆湾就拍过一版《京华烟云》,还请了当时的大明星,也是香江种马文必不可少的角色赵雅之主演。
效果相当好,收视率非常不错的效果不说,还拿到了当年金钟奖最佳电视剧。
现在是2005年。
内地电视剧正在朝着商业化大潮迈进,这部作品已经被港台拍过,证明起收视影响力,又是大ip,自然要再拍一遍。
内地电视剧嘛,魔改是必不可少的,和《金粉世家》一样,惨遭毒手,这个播出的版本其实名字应该叫《京华之大女主玛丽苏感化小三》~
也不用多介绍了,整体剧情差不多就这样。
李一白自己不喜欢魔改,不过他也没有骂这部剧的想法,这部戏是李导的老朋友,九州音像的王朋举策划的。
都是熟人,他从马忠骏和蒲树琳这俩大金主手里要钱,为了顺利在央妈播出,还邀请了央妈影视部投资,总投资也是两千万以上。
主演阵容还算可以,邀请多年未拍电视剧“小燕子”重出江湖,算是吊足了观众胃口。
从事后结果来看,这部剧收视央视力压《亮剑》和《汉武大帝》,夺得索瑞福发布的收视排行榜榜首位置——虽然一点后劲也没有,但当时就是热度高。
由于立项的时候李一白手里没钱,也没有兴趣,他并没有参与这部剧的投资,这次是单纯过来站台,顺便认识点人。
......
李一白来到发布会后台,本剧的主演已经差不多到齐了。
除了主演赵燕子,还有男主潘粤民,陈保国,胡可等人,这几位都算是后来还能在娱乐圈留下名字的人,李一白和他们打了个招呼。
而其中又重点招呼了陈保国几句,这老哥深耕电视剧,不管到了啥时候都是电视剧一哥,说不定将来有机会合作。
李导现在算是电视剧圈数一数二的名导,这几位显然认识他,都非常客气。
接下来,他直接开始找自己的熟人。
抬头一望。
王朋举,马忠骏,蒲树琳投资圈这几位都此时和央妈的人待在一起,谈笑风生。
见到李导到场,王朋举马上把他拉过去介绍道:“李导,来,给你介绍一下几位央妈的领导。这位是央妈电视台高台长,这位是央妈影视部汪主任......”
李一白听着他的介绍,心说人可真多,一连串的央妈领导,除了一位副台长。还有一位影视部主任,一位副总编辑,一位影视部副主任.....
看来《京华烟云》是被赋予众望的。
老王又转头向他们介绍道:“这位是《天龙八部》《神雕侠侣》的总导演李一白。别看他年轻,可不得了,我们九州音像和他合作过几部戏,在港台地区收视率都非常好,《天龙》更是取得13%的好成绩,拿下了去年呆湾地区的年度收视率冠军。”
他说起李一白更是赞不绝口:“我们和李导上一部作品《仙剑》还卖到了东瀛,在东瀛的主流电视台播出,收视率达到13.6%。现在郭嘉提倡文化产品走出去,我们九州音像义不容辞,把我们天朝文化推向港台东南亚地区,推向全世界,他是一员干将,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青年才俊!”
老王不愧是官僚出身,一口官腔,说话激昂,用词却非常含蓄,夸李一白不忘带上九州的政绩.....
并且他只夸已经拿出手的成绩,《神雕》明明成绩更好,但拿不准的事情他压根不提。
高,实在是高~
至于央妈那群人,得益于全墉作品的知名度,还,他们都听说过李一白的名声,有的还看过的的作品,都对他示以微笑。
李一白谦虚笑道:“王总实在对我过誉了。各位领导好,说不定我之前还见过各位领导,不过领导们百忙,可能不记得我~”
见这个年轻人这么大方,众人都对他有好感,副台长高锋却突然怒道:“不必这么谦虚,我们可是记得你~”
“?”李导见这位副台长生气,心中一惊。
......